如何教育高智商孩子
有的孩子天生就聪明伶俐,比别的同龄儿童懂的更多,在教育过程中,是一视同仁?还是因才施教呢?各人观点各不相同,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内容。
前不久,一名6岁儿童写出长篇小说的报道见诸报端后,许多家长、老师以及教育界专家议论纷纷,就如何教育这样的超常孩子发表了不少看法。
教育专家们认为,虽然超常孩子具有超出同龄儿童的才能,但不能将之视作"神童",最好还是按照普通教育程序对其进行培育。作为超常孩子的父母,虽然能教他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但孩子正处于成长初期,应该接受学校全面、完整的教育。除了文化课外,孩子在这一阶段还要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适应社会等生活体验,不能一味地培育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忽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社会和孩子家长要关心和爱护好这样的好苗子,要看到超常孩子目前虽然在语言文字方面能力较强,但其他方面却可能相对较弱,对孩子来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语言等能力应均衡发展。对上述6岁儿童的家长想让孩子直接读初一的想法,这对孩子不利,因为孩子在语言、数学等方面虽具有一定的能力,但在心理、待人接物等方面还只是6岁孩子的特征,不一定能适应初中青少年群体,将来可能还会产生自卑感。
如果家长一味地强调孩子的"优越感",让他觉得自己很"特别",有可能使孩子变得不合群。因此最好让他在普通正常的环境下发展。
但也有专家认为,超常儿童需要超常教育。"不同层次的孩子应该按不同的方法培养,让各类孩子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一位中学高级教师说,"对智力超常儿童用特殊方式培养,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他们,这样可以提前3至4年结束他们的基础学习期,工作创造期也随着提前,他们将创造出更巨大的生产力。用一般的教育方法教育超常学生,实际是一种人才的浪费。"
据统计,每100个孩子中就有大约1至3个孩子智力超常。照这个比例估算,北京30多万中小学生中至少应该有3000个智力超常学生。
国外教育专家还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超常青少年比一般孩子更容易有自杀倾向。专家指出,超常青少年很敏感,他们会感到自己与众不同,常常把问题看得很严重,这就造成他们的压抑和痛苦。超常青少年比一般孩子更需要朋友和沟通,教师和家长应该培养他们的集体归属感。从这个角度考虑,超常青少年应该集中起来进行"特殊教育"。0岁至3岁儿语言的训练
培养一个表现力丰富的孩子表现力丰富就能和他人快乐地交流,能把自己的想法自由表达。要想把孩子培养成表现力丰富的孩子,从婴儿时期起,妈妈就要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的确遇到超常的孩子,教育上如果一视同仁,容易让孩子骄傲自满。如果应材施教,又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特别不合群。希望本文能给你一个启发,让孩子有一个更广括的天空,发挥孩子的超常特性。
原来,智力水平的高低并不是人们获得成就的唯一条件。相反,许多小时候被认为智力较低下的孩子也有可能获得很高的成就。根据心理学的研究,高智商的孩子当然要比低智商和普通智商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学业上的高分,但除此之外,像兴趣、情感、意志力等因素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发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商的作用。有时这些因素的影响力会大大超过智力的影响,我们平时所说的“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另外,教育对人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会超过智商。一个人天生的智力再高,但没有接受正确的教育,最终也会沦为很平常的人。最典型的是一篇古文中所记载的方仲永的故事:儿童时期的方仲永聪明异常,被他的父母引以为豪,经常带他出门向别人炫耀,而不重视对他的教育培养,结果长大后方仲永就变得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了。
若智商能力高的孩子应单独对待教育作为标准,那么在同龄孩子中智力程度较高和智力程度普通之间会产生能力高低之分现象。显现出利于个体分工明确化、资本化和富人特别富,穷人特别穷的问题,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 若把不同能力的孩子放在一起进行教育,表明他们受到的教育是公平的,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教育的人性化,对师资力量也是一方面考虑。由于把不同能力的孩子放在一起进行教育,他们便能够更快的懂得社会上一些所必须了解的事理。也能够激发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孩子努力学习的好胜心。
所以,孩子的智商高固然是好事,但在这个基础上还要重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强兴趣、意志、情感等智力之外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二是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对他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