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体育加分这项政策的出发点意在促进高校体育发展,提高运动员文化水平。然而“好经也会被念歪”,它实行二十多年来屡屡让一些心术不正的人钻空子,渐成为影响高考公平的社会热点话题。
怎样才能让高考体育加分这一政策达到引导多元化人才培养观念、推动素质教育的目的?这方面,美国大学的思路或许能带来有益的启示。美国大学选择体育特长生,其目的就是为了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自主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加之美国高校体育氛围浓厚,对高水平运动员可谓求贤若渴,岂止加分,还有丰厚的奖学金激励。这样的环境中,“实用性”决定了高校不会自找滥竽充数之辈,自主性则使选拔更有的放矢。
将学生体育特长的衡量和选择究竟放在“高考”这个环节好,还是直接交给学校自主确定?确实值得斟酌。一张二级运动员证书,用10分或者20分量化了体育特长的“价值”。人们看到的只是10分或者20分“超越”了众多高考竞争者,并引发了种种不正当竞争。而那些真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在跨入高校的大门后,特长未必能为学校所用,却又不能在选拔阶段给予明确体现和引导。看来,要消除高考体育加分作弊现象,不仅要从完善程序、加强监管的环节中去寻找改进措施,同时也要从利益驱动的源头出发,梳理整个“链条”,以图标本兼治。薛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