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高校掐尖抢生源要取之有道

  自北大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以来,即有质疑说北大借此“掐尖”抢生源。而北大教务部负责人近日撰文表示,受推荐的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比单纯的智力更重要,北大掐的此“尖儿”非彼“尖儿”。(北京晨报12月12日)

  紧随北大之后,四川大学也推出重量级改革——将对“奇才”、“偏才”、“怪才”进行“校长推荐”。四川大学还大胆决定:对于分数未上线的“双特生”,将报教育部批准后破格录取。(大河报12月14日)

  对于北大承认“抢生源”,很多此前对校长实名推荐制大唱赞歌者,觉得受不了。因此,也就对川大的改革,抱有谨慎,担心其也是冲着“掐尖”而去。其实,不惟北大、川大,目前国内实行5%自主招生的80所高校,严格说来,都是为了“掐尖”。

  根据这些高校自主招生的程序,自荐或被推荐的考生,经过筛选后进入学校的笔试环节,通过笔试后再进入面试,学校综合中学学业成绩、笔试和面试表现,给予符合条件的学生自主招生资格。而所谓资格,其实是高考录取中的优惠,或低于该校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20-60分,或达到当地一本分数线即可。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必须参加高考,且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必须把给予资格的高校填报在平行志愿的a志愿,或者传统志愿的第一志愿,否则,高校将不承认学生的自主招生资格。

  简单地说,就是高校在利用自主招生机会,通过给予学生自主招生资格,提前把一些优秀学生揽入自己名下。这样的自主招生,首先影响学校间的公平竞争,没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眼睁睁看着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利用政策优势“抢生源”——这与现在高考录取分提前批、第一、第二批相似,可视为自主招生批;其次是影响学生的选择。学生们每年1月之后就奔忙于各高校的自主招生考场,虽可获得多所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却只能择一而从。

  高校抢生源没有错,但不应凭借政策优惠,通过限制考生报考其他高校来实现。这样的自主招生,实乃“伪自主招生”。

  正当的抢生源,是高校平等竞争,用教育质量、个性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服务(比如奖学金、助学金)来吸引考生报考。其基本模式是,每个考生可以自由申请多所高校,可以同时获得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然后根据这些学校的教育传统、特色,以及提供的奖学金,再做出取舍。在这样的抢生源中,选择权在考生手中,高校面对学生的选择,只有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服务。无论是美国的大学招生,还是港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都是这种模式。

  2006年时,我国内地考生,是可以同时获得香港地区高校和内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年,有多名“状元”放弃北大、清华,“投靠”了港大,这令这两所内地“一流大学”很是不快。从2007年起,有关政策即规定,港校的自主招生必须在内地提前批开始录取之前完成,由此,港校允许内地考生可同时获得内地高校与港校录取通知书的局面不复存在。这被认为是我国高考制度的一大退步。

  今天,内地高校乐于在自主招生的形式和政策上标新立异,这些改革,从根本上说,不是在扩大考生的选择权,而是在强化学校的不平等招生地位。如果这种思路不调整,高校的不平等竞争将加剧,高校的竞争着眼点将偏离办学质量主题,高等教育的质量极有可能在“伪自主招生”中日益下降。(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高校掐尖抢生源要取之有道  生源  生源词条  有道  有道词条  高校  高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