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父母的抱怨。 孩子真的很难管,说什么也听不进去。其实,你不是“管”孩子,而是“管理”孩子。
1.什么是管孩子?
放学了,孩子又想在外面买零食吃。你突然想起了最近已经吃过两次外面的零食了。不能再让ta吃了。对孩子说了“NO”之后,迎来了哭闹。
孩子在看电视,一不小心又离电视很近了。你远远地喊他远离电视,再不动就不给看了!
孩子离开一会儿后,又继续循环刚才的一切。
2.什么是“管理”孩子?
放学了,孩子又想在外面买零食吃。你平静地对他说我们一周只能在外面买两次零食。 这周没有你的次数了。我们一起遵守约定好吗?妈妈回家给你做水果沙拉。然后孩子欣然答应了。
孩子在看电视,一不小心又离电视很近了。你带他到客厅最远的地方说,我们约好了如果你越过茶几的位置看电视的话需要站在这个角落10分钟才能回到沙发上。孩子吃一堑长一智,接近电视的次数就减少了。
管孩子是大人要求孩子怎样做孩子就必须做什么,结果孩子充满了压迫感和抵触感。所以,越管孩子就越不听话。
而管理孩子是事先和孩子商量后共同认可的规则,是以尊重孩子为基础的。因此,越管理,孩子就越听话。
管孩子,家长大多用的都是情绪。一看到孩子的行为不符合预期,就又骂又打。目的是让孩子听从。这种管实质上是一种控制。
而管理孩子需要父母的智慧。如果看到孩子的行为不符合期望,多沟通,倾听,耐心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目的是教孩子明辨是非,通情达理。这样的管理,本质上是引导。
不听孩子的意愿,否定其决定,对孩子心理控制只会助长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削弱孩子的自立和自律能力。这需要父母警惕避免。所以,我们希望父母们对孩子的教育手段是“管理”,而不是“管”。
说到这里,也许有不少家长不知道具体该如何管理孩子。分享七条“管理”原则。
原则1 )和孩子一起制定成长规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圆。管理孩子的第一步是制定规则。但是,这个规则不是由监护人单方面决定的,必须和孩子一起讨论,取得共识后再实施。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得到衷心的认可,一心一意地执行和保护。
原则2 )规则尽量多维度地制定。
通常,学龄前儿童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制定。
作息:可以规定日程和具体事项,可以给孩子适当留出玩的时间
学习:上课、作业、阅读时间、学习方式和态度等
生活:玩完玩具后自己收拾好,自己整理书包,玩电子产品的时间等
情绪心理:和孩子商量,如果有情绪应该怎么应对,如果应付不了该怎么办
行为规范:有礼貌、诚实、准时、遵守纪律等
多维度的创建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各种好习惯,养成规则意识,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当然,这个规则的制定需要在之后的执行中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原则3 )规则的制定最好具体到细节。
如果规则没有具体化到细节,孩子容易变得模糊,不知道怎么遵守。例如,你和孩子说:早上早点出门! 早点是多早?孩子没有概念。·但是,如果你和他决定了,我们7点半起床,8点出门。孩子知道时间的概念,潜意识里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原则4 )请先紧后松。
因为孩子的自制力往往很差,所以需要不断地提醒和督促。因此,在前期执行这个共同制定的规则时,如果孩子想撒娇赖皮的方式让你妥协,请温柔并坚定地拒绝。
原则5 )提醒但不要催促。
从心理学上讲,人类的学习行为由两个系统合成,一个是身体,一个是心理。催促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反感。所以,必须学会用提醒来代替“催促”。当你想说“快点,要迟到了”的时候。 不如说还有5分钟就迟到了。想说“快去做作业”的时候,不如说晚上8点半前做完作业,就能看30分钟动画片了。
原则6 )每天晚上总结。
每天晚上睡觉前,和孩子一起盘点当天的行动,做好的画个笑脸,做不好的画是哭脸。
如果不能达成一致的共识就要好好沟通。如果彼此都有道理,不想向对方妥协,就要尊重对方,保留意见,寻求同样的东西。这样,孩子才能在感到尊重的同时,每天在总结中加强良好的行为,从而健康成长。
原则7)避免奖惩一刀切。
制定奖惩是为了加强良好、积极的行为和观念。但是,奖惩的制定应当灵活,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些行为不符合预期而全盘否定或取消对孩子的奖励。建议家长们每周或每月统计孩子的成绩,并进行相应的奖惩。
管理大师梅考克曾说过:“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对孩子,“管”是指令,“管理”才是爱。科学合理的管理,一方面要照顾孩子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让孩子从中学会尊重和看待他人的需要,这就是管理的妙处。
在这里,希望家长们能看到管理的精彩之处,充分利用管理法则,明辨是非,通情达理,教出谦虚、有教养、为人正直,相处起来令人如沐春风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