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一位妈妈留言说3岁的儿子不爱阅读。
说了很多原因,有一句话她反复提及:“他不按照我的节奏来,总是乱搞。“
她说孩子读一页就要抢过去自己读。
有时故意不看你,看着其他地方,还不许你停下来。
而且有一本翻得稀烂得动物绘本他经常要看,就是不看妈妈准备的新书。
你期待睡前安静地陪读,没想到他却听着故事打滚,根本不是那种感觉。
……
以上的这些“问题“,很多父母都遇到过。
可这真的是问题吗?
我看未必。
出问题的还是父母。
因为自己想控制孩子,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听从自己的安排。
而标准也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或者四处比较来的。
孩子怎么会养成阅读习惯,爱上阅读呢?
2:
请试着倒过来,让自己跟着孩子的节奏来,而不是让孩子按照你的意愿来。
这样的话,你思考的角度就会不一样。
孩子读一页就喜欢抢过去自己读。
那可以,你就在旁边不急不恼地等他读。
倘若他真的喜欢这个故事,还是会让你继续读的。
他们这样做,也许是为了跟你玩这个游戏。
因为你陪他的时候,他抢走书,你又要去抢回来,对小家伙来说,是非常有意思的游戏。
而孩子阅读时一心二用,是非常常见的。
虽然有妈妈说这样的情形下,孩子竟然能记住故事情节。
我还是不提倡这样的阅读方式。
如果真的出现了这样的情形,我会干脆停下来。
看看他到底在看什么?
如果孩子发脾气不准停,那就跟他说,“等你认真听的时候,我才开始。”
这样能让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一些。
而孩子喜欢读重复的书本,听重复的故事,也是正常的。
因为这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增强安全感的一种途径。
《朗读手册》作者吉姆崔利斯先生说,就像成人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记住所有新邻居和新同事的名字一样,孩子也需要反复温习才能达到记忆的结果。而且,幼小的孩子,记忆力和理解力更为有限,一个新奇的概念、词句、情节等往往需要经过更多次的重复,才能在不断的强化中将它们纳入长时记忆。
而且当孩子喜欢重复阅读某个故事的时候,他不过是希望重新体验一次阅读那个故事时带给他的情感体验。
在这种重复体验中,他们的内心在一次次强大起来。
对孩子的阅读,不要拿太多的条条框框来限制。
更不要用识字的多少来衡量孩子阅读是否有效。
也不要拿语文成绩的好坏来证明阅读的价值。
阅读就是阅读,纯粹简单是最好的。
3:
对孩子来说,面对有压力的东西会让内心产生一种抗拒。
大人也是如此,我们会在做一件棘手的事情前,拖延时间,根本就不想去做。
而那些快乐的事,我们却会积极地去做。
所以会打着手电躲别窝里看书,熬夜追剧,通宵看球。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先去压力。
克拉生教授在《阅读的力量》一书中提到自由阅读就是无压力阅读,为兴趣而阅读,不需要写读书报告,不必回答每个章节后的问题,也不用为每个生字查字典。
但是在实际的阅读中,我们急着向孩子灌输知识,急着在孩子那里索要成果。
要孩子做阅读作业,这个度得把握好。
因为过于强调阅读外的东西,会损害阅读兴趣。
就好像我们喜欢美食,是喜欢入口的那份感觉,绝不是写在纸上的那些美食评价。
所以,在阅读的书目选择上,父母不要过于纠结。
当孩子选择了漫画书,也不要大惊小怪,而是可以去借来自己看看。
不是太丧或者有毒的内容,可以让孩子读。
倘若能淘来经典漫画,那对孩子的阅读是大有裨益的。
因为漫画阅读不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反而带来阅读的快感。
而且这是从纯图画书过渡到文字书,从短篇故事过渡到中长篇阅读的桥梁。
父母要做,不是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
而是做足准备,陪孩子共成长。
4:
在实际的亲子共读中,给几个建议:
鼓励孩子复述故事。这个能力一般需要两三年的积累,千万不要急,更不要把它当作任务来做。记得小小鱼三岁多的时候,有些书他读了很多遍,非常熟悉了,我带着的时候,他也能讲述,可就是不愿意独立去复述。
那时我试着逼他挑战自己,根本没用。
等到了5岁,不需要你提,他会主动跟你讲故事中的一些细节。
因为我发现他不愿独立做的原因是他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复述故事跟孩子的记忆力、逻辑思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都有关系。
不同的孩子,能够完整复述出一个故事的年龄就会不一样。
需要父母持之以恒的亲子共读。
确保孩子可以很容易的拿到家里的藏书。把书放在较低的位置,在各个角落里都散放一些,这样孩子可以随时随地的读书。
我们家的书,都是放在很低矮的小书橱或者床头的桌子上的,还有沙发角上,他找起来比较方便。
在朗读中,试着大量运用表情。
如果可能,改变自己的声调,来扮演对话的人物。
这样做不仅仅让孩子更喜欢阅读带来地快乐。
而且还能让他更好得融入故事情节当中,锻炼孩子的想象力。
在亲子共读中,有时孩子会拒绝某一些,有时拒绝阅读。
其实孩子拒绝,总有他的理由。
我们不要陷入情绪化中,更不要焦虑。
换本书,或者等一段时间,他们又会回归状态的。
关键是你这个领读者和导航员一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