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成都依然春寒料峭,一年一度的“艺考”却已开始升温。“现在仅四川就有三万多人报名,人数比去年大幅增长。”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一位刚从浙江招生回来的老师向记者大发感慨;与此同时,省外各大艺术院校也已开始“抢滩”四川,在成都设立考试报名点,前往咨询报名的考生、家长同样络绎不绝。
[b]艺术高考[/b]热的持续升温,已成为近年来最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之一。一拨又一拨的学子为“艺术”二字挤破了头,似乎有理由让人为艺术教育的“成功”鼓掌,然而,[b]艺术高考[/b]真的热了艺术教育吗?
“高考是横亘在眼前的现实难题”。一位家长一语道破支持女儿艺考的初衷———文化分要求低,是高考捷径。如此分不够,“艺”来凑,还催生了一些畸形社会现象。一些中学因受升学率的压力,开始采取“特殊”措施,将大批文化课成绩差或偏科的学生安排进入同年级的“特长生班”,“艺术”在这里竟然变得有点“收容”的味道了。
不仅如此,空前热闹的娱乐资讯、蓬勃兴起的各类选秀节目、明星一夜成名的示范效应也让艺考成为众多青少年理想中的“成功之门”。在这股热浪中,各种打着速成旗号的[b]艺术高考[/b]班应运而生,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找一条成名的“钱途”。
此外,随着[b]艺术高考[/b]报名人数的剧增,院校广扩招生之门,使本来就不宽余的教育资源变得更加紧张,在这种背景下,艺术教育质量是否能够保证,令人担忧。
记者不由得想起了琴、棋、书、画不与考试挂钩的年代,在那时,艺术只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富有情趣。艺术不能量化,除了学习“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用心感悟,只有“技、艺合一”,“当艺术跟生活密不可分,跟每一个人相关联的时候,才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艺术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才会有出现艺术大师的希望”(著名演员濮存昕语)。所以,摆脱功利主义的纠缠,营造一种热爱艺术的社会风气,让艺术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才是艺术教育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