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永远都是优美的,但练琴永远都是枯燥的,不管学习任何乐器,培养并保持孩子对练琴的兴趣,让孩子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都是至关重要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练习过程总是乏味的,而孩子的天性又活泼和好动,要小孩子保持几个小时在琴房里不停地练习,是种很违背自然的做法。那么怎么才能学好琴呢?
首先,需要向家长们明确的第一点就是,上任何课,一旦与孩子确立好了目标,那就在学习时请不要再问孩子:“宝贝你喜不喜欢?你要不要继续学?”任何妈妈如果你希望孩子能继续坚持下去,并在将来的人生中学会坚持,就不要再问这个问题。不要给孩子任何这种暗示,或许是大人无聊的问一句,或许一句玩笑,对于孩子来说都会接受到一个信号:我随时可以放弃。或许他还没有放弃的想法,正理所当然的坚持着,但就因为一句暗示,他会告诉你:妈妈,我不想继续学了,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理由:难,累,枯燥,忙,觉得没天赋,都很成立。所以要明确的一个思想是:学习拉琴就是学习坚持。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那将是孩子未来人生中最宝贵的习惯之一。
归根结底教育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大人在陪伴孩子去坚持。你问孩子学不学,90%的孩子都会说妈妈我不学,问孩子那你喜欢什么?答案永远很明确:我只喜欢玩。小提琴教育家铃木先生曾说过,“在孩子学琴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物可能就是母亲了”,这里所说的母亲我理解为包括带孩子学琴的所有家长。在带领孩子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与孩子一起学习。有人讲:孩子学琴,等于大人在学琴。我总是鼓励在上课时家长也可以跟着一起学,而且是认真的学。家里最好一把大琴一把小琴,一个妈妈拉一个孩子拉,每天孩子练完后也留出十分钟留给自己练习,这样家长才能正确领会老师课上提出的要求,方法,步骤,容易知道孩子可能碰上的难点和容易出现的错误,才能辅导孩子进行练习。同时,与孩子一同学习,会使孩子减少对大人的抗拒,从心里产生一种认同感,这对其学习也是有帮助的。有时大人有意装作自己不会,让孩子来做老师,激发孩子的兴趣与成就感,在教的过程中孩子自己也理解了。
至于初期孩子练琴时间的问题,据科学研究,孩子精神集中的最长时间,只有15到20分钟,所以我给的几点建议是:
1、初期孩子练琴效果的好坏,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每天练习的次数与质量,情愿一次认真练习十五到二十分钟,但每天练几次,这样的效果,远超过于盯着孩子不停地练一二个小时。同时保持固定时间练琴,逐渐养成习惯。只有保证一定时间,才能使孩子提高技术能力。
2、音乐的“遗传性”更多是指音乐环境的造就,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孩子的音乐才能容易得到早期开发。平时在家里,车上,多让孩子听和看各种小提琴的音频视频,创造音乐氛围,增加孩子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告诉他,有一天他也能做到,从而提高孩子兴趣。
3、在孩子厌烦时,可以拿出手机拍摄,让孩子有上台表演的感觉,充满成就感,同时把孩子自己拉的旋律录下来,可以对于自己的水平有个认识,作个评判;让孩子给自己喜欢的人或玩具表演,有观众听;周末在家举行一个小型音乐会,让孩子感受演奏成功的喜悦。总之尽量给孩子创造演出的机会,表演的空间。家长间亦可互相联系,找个地方,让同等级的孩子组织开次小小音乐会,互相间比一比,这都是很好的促进孩子自我进步的方法。
4、对于孩子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要坚定并明确地指出,要求其改正,但一定要耐心,切不可打骂斥责,这会让孩子产生畏惧和逆反的心理。在教育孩子上,我的观点是,鼓励永远是孩子前进最好的动力。
5、让孩子要看到希望,让他知道,自己每天都有进步,只是有时候多,有时候少,这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用了多少心。可以给孩子设计一张学琴记录表,每天让孩子自己评价今天练琴效果,贴上五角星,十颗小五角星换一个大五角星,月末统计,如有三颗以上的大五角星就可以实现一个愿望。
总之,在学琴初期最主要的应该是兴趣,要求不要直接定的过高或过于严苛,只要能坚持,从孩子自身需求兴趣出发,开动脑筋,保持心态,寻找策略,积极和老师沟通,我想学琴的目标就一定能够达到。初期的枯燥期是最困难和关键的时期,要我们一起和孩子共同度过,坚持就是胜利。
最后要说的是:一切美的终点,都来源于重复,并且,是简单枯燥的重复。致敬所有仍在忍受枯燥,坚持梦想学琴练琴的家长与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