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去给孩子开家长会。
私下我们几个家长聊天的时候,听一个妈妈无奈说道:“我和孩他爸平时工作都很忙,有时候还得加班,真的没有时间陪孩子,他学的怎么样也都全凭他自觉了。”
另一个妈妈赶紧附和道:“是啊,我们家也是,我会尽量抽出时间指导孩子学习,可孩子的成绩还是上不去,也是没办法啊。总不能不上班看着孩子吧?”
从妈妈们的聊天中不难看出,她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似乎存在着一个矛盾:没时间陪伴孩子,却还想教育出一个优秀孩子。
其实这并不矛盾,关键看你怎么陪伴,陪伴的是否是时候!
一天中有几个时间段,教育孩子最高效!
哪怕父母时间有限,只要做好这几个时间段的教育,养出优秀孩子一点也不难!
早上起床——出门前
心理学上有种说法,一个人早上的状态将决定整天的状态。
所以从早上起床到出门前这1~2个小时的状态很重要,对孩子也是一样。
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也尤其关键。
看看我们大多数家庭的早上时光是怎么度过的呢?
是不是能多赖床一会儿就多赖一会儿,估算着快迟到了才匆匆起床,简单地收拾一下自己和孩子,有时候连早饭都省了。
出门前脾气暴躁的吼叫孩子快点,然后送孩子去学校,自己再火急火燎的赶去公司?
将自己美好的早上就这么草草的结束了,然后在浑浑噩噩的一天中度过,如此反复,一年365天。
没错,早上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时机。
因为早上完全是孩子一天心情的体现,昨天的小问题一般已经“消化掉”,如果有问题则会完全从孩子的脸上体现出来。
注意,在孩子起床后的时间段内,不要一直催孩子,最好一开始就让他养成自觉做事的习惯。
比如,可以给孩子规定好一定时间,让他完成洗刷,如若没按时完成,父母可以给予小小的惩罚,如早餐减去孩子最爱吃的一样东西。
同样的,当孩子按时完成任务时,父母记得要及时鼓励孩子:“今天的表现真棒,又快又认真。”
临出门前,可以跟孩子说一句:“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目的是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心理暗示,有助于孩子乐观面对可能发生的不愉快。
建议想要与孩子沟通的父母们,早起几分钟吧,让早餐的时间宽裕些,也让孩子得以从容做事而不是养成慌慌张张的习惯。
这样大人也能心情愉悦,对孩子也就更加宽容和有耐心了。
孩子放学到家,家长下班到家
无论父母们在外的心情多么糟糕,在面对孩子前,回到家里第一时间洗把脸,对着镜子调整好自己的表情和心情,带着愉悦面对孩子。
“今天过得愉快吗?跟爸爸/妈妈说说今天遇到的趣事吧?”
这个习惯很重要,让孩子养成经常跟父母分享的习惯,将大大减少孩子青春期跟父母形同路人的风险。
这时,父母只需要耐心聆听,偶尔提问表达关注,拒绝评判。
即使孩子当天遭遇到不愉快,也能在这样的分享中,父母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引导。
父母也可以分享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趣事和尴尬,父母的困难呢?
不是不可以跟孩子分享,重要的是父母分享时的心态,将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人生观,积极乐观永远是不错的态度。
在一边分享,大人一边做饭或做家务的过程中,孩子也要一起参与家务或做饭,比如扫扫地、摘摘菜等,不要怕孩子弄脏弄湿,这些小麻烦跟孩子做家务的习惯相比根本不是问题。
吃晚饭时,也可以让孩子帮忙盛饭,饭后洗碗,孩子一切的劳动都是在父母的鼓励下进行的,警惕一定不要给钱孩子做家务,相信我,你如果这样做会害了孩子。
睡觉前
晚上睡觉前的时间,建议父母将时间完全安排给孩子,不要看手机、不要看电视,更不要在家里加班。
睡前最好的亲子活动是阅读、讲故事、背诵诗歌,家长全身心投入,孩子也会因为父母的参与而专注。
睡前的阅读和背诵诗歌,对孩子的词汇量的积累很有效,语文成绩就是这样悄悄提高的。
睡前,我还不忘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为自己负责——收拾书包、准备第二天早上要用的衣服。
孩子如果记不住要收拾什么,可以在白板上画上孩子需要收拾的东西。
最后就是无论多晚,爸爸或妈妈临睡前,跟孩子互相诉说一下今天发生了哪些事,又有什么感悟和收获?
如果白天孩子犯了错误,这时家长可以委婉的告诉孩子错在了哪里、这样做的危害是什么、以后应该怎么做......
有些家庭的爸爸妈妈都要加班,对孩子们尤其是上小学的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因为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父母的陪伴和陪伴中的教育对学龄前的孩子非常宝贵,错失了也就错失了。
有父母可能会说,父母对待孩子,需要这么多“形式”吗?
说真的非常有必要!
“形式”是事情的存在形态,是左右心理关键,这也是我痴迷亲子心理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