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上课时,总有一部分的孩子,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东张西望,又或者老师颁布的任务,经常性的听漏事情,回到家以后做作业什么都不会,所以一拖就拖很久,做到深夜又影响睡眠,第二天又会影响学习和听课的质量,循环往复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成绩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孩子听课有的时候并不是想东张西望,但是总是会不自觉的听着听着就容易分散注意力,这是因为孩子"听觉注意能力"比较差,家长要注意引导!
01 听知觉是什么
听知觉是大脑区辨和解读所接收到声音的能力。良好的听知觉技巧让孩子可以用来感受声音的音量、频率、位置等多种项目并将其整合成为一个讯息,进而依照讯息做出适当的反应。对于孩子语言的学习,听读表现,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听知觉包括这些能力
1.听觉区辨:区辨两个不同声音。听觉区辨能力会直接影响孩子理解他人说话的能力,和听写、拼音的表现。
2.听觉完型:少听到一两个音,可以自己填上漏失的音,能理解完整的语句的能力。
3.听觉记忆:能够立刻,或隔一段时间,还能想起听到的声音。
4.听觉顺序记忆:按顺序储存所听到一系列声音的能力,并在之后能够回忆。
5.听觉前景背景区辨:在嘈杂环境中,能够注意听特定声音的能力。在上课时能够不受其他孩子说话的干扰,能够注意听老师在说什么。
二、听、听到、听懂
1.听:“听”与“不听”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有关,是否引起个体的关注,属智力中注意力的范畴;
2.听到:是否“听到”属于听觉敏感度即听力的范畴;
3.听懂:“听懂”是把耳朵听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属于听觉理解能力的范畴。
听知觉集三者于一体,包含听觉注意能力、听觉辨别能力、听觉记忆能力、听觉系列化能力、听觉混合能力、听觉理解能力等。
三、提高听知觉能力的必要性
1、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同时,不分心去想其他问题需要运用到听觉注意能力;学习拼音、汉字和外语单词的准确发音需要运用到听觉辨别能力;
2、记住老师课堂的讲解、作业和规则要求需要运用到听觉记忆能力;
3、记住操作程序、单词发音和短语搭配以及编序表达需要运用到听觉系列化能力;
4、学习拼音、外语拼读需要运用到听觉混合能力;
5、听懂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和布置的任务需要运用到听觉理解能力;
6、在学校,倾听是一项学生做得最多的事情。小学生在一天当中,大约有50%的时间用于倾听。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听觉是个体获得信息量仅次于视觉的直觉,因此听知觉能力对孩子的学业状况影响很大!
02 孩子“听觉注意力”差的表现
一、充耳不闻,家长说的话通常跟“耳边风”似的。
“听觉注意能力”差的孩子他们可能更多地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因此,家长有的时候对孩子说话孩子可能会听不见,这不是孩子故意将家长的话当做"耳边风",而是注意力不能从自己的事情上快速的转移到我们的话语当中。
二、平时和别人讲话很少有目光交流,严重的甚至眼神“发飘”,不敢与人正视。
"听觉注意能力"弱的孩子,他们一般眼神会飘忽,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东张西望",每当孩子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注意力不能完全地集中。因此很难与人形成四目相对的谈话状态。
三、听他人讲解时显出不耐烦的样子或东张西望,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打断别人。
"听觉注意力"差的孩子他们往往不能快速听懂他人的语言,常常会在别人说话中途打断别人让其重复刚才的话语,甚至会在别人没有说完之前就转身离开,这对于孩子人际交往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四、上课时听不了几句话就开始走神儿、做小动作,常因外界的细微干扰而分心,听课常是听一点、漏一片。
孩子看似很认真的在上课,眼睛盯着黑板看,但是他的大脑却在思考其他的事情,这是因为孩子的视觉信息输入和听觉信息输入不同步。我们常说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然而注意力又分为听觉注意力、视觉注意力以及触觉注意力等等,孩子的这种"视觉"和"听觉"信息输入不同步也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而且在课堂上,孩子的这种变现也不容易被老师发现。
五、无法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
常常是听而不闻,老师提问时,常常答非所问,甚至连老师问的是什么问题也没搞清楚。
六、听力完全正常,却听不清或记错老师留的作业。
教师口头布置的作业或其他事情常记不全或记不住,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遗漏关键性的知识点,导致做作业不会,又或者做作业的时候拖拖拉拉,容易做着做着作业就去干其他的事情,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并且做作业时间过长,也会影响孩子的睡眠时长,危害身体健康。
七、做作业拖拉,容易遗漏知识点。
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遗漏关键性的知识点,导致做作业不会,又或者做作业的时候拖拖拉拉,容易做着做着作业就去干其他的事情,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并且做作业时间过长,也会影响孩子的睡眠时长,危害身体健康。
03 训练孩子的听、讲能力
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除部分真正患有“多动症”外,相当多的是由于缺少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听、讲能力。听讲,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听讲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孩子能否聚精会神听讲的重要因素。人的听知觉能力包括分辨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编序能力和听说结合能力。下面易教网家教老师特地整理了孩子上课总走神,听讲能力差的应对妙招,具体详情如下:
1 训练孩子的辨别能力。
听觉的辨别能力是指接受和辨别各种声音的能力。小孩子听觉分辨能力的低下会造成对相差不大的声音产生混淆,进而影响听课的效果。家长可以经常让孩子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强弱、音色、声源的方向等,以此来增强孩子的听觉分辨能力。
易教网家教老师建议训练:
1.辨别声音。
让孩子把眼睛闭上,判断房间里的一个声音从什么地方发出的,是近还是远,是响还是轻,是高还是低。
2.搜索声音。
把一个音乐盒或有声音的东西(如小闹钟)藏起来,让孩子根据物体发出的声音寻找到该物体。
3.追踪声音。
在广场上,蒙起孩子的眼睛,大人移动后不断发出物体的声音如手铃等,让孩子追踪声音。
4.捉迷藏。
在家里蒙上孩子的眼睛,根据听觉去找藏起来的人。
5.在背景音中辨别。
帮助孩子注意背景中的声音,忽视同时出现的无关的环境噪音,如把一个听觉刺激与音乐背景加以区别、在嗡嗡的空调声音中注意找出闹钟的位置等。
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听觉的理解能力。
是指孩子能辨别声音和了解说话的能力。家长要多与孩子交谈,多让孩子接触各种声音,多充实与孩子生活相关的词汇。比如,口头布置任务让孩子完成;对成语故事作判断并回答问题等。
易教网家教老师建议训练:
1.听知觉理解能力训练。
帮助孩子建立倾听的态度。学会倾听是理解信息的第一步。家长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孩子倾听的兴趣。如:变化声音的高低、速度以引起注意、服从口令、指出所听话的错误等。将所听信息与图画、动作配合起来,使意义更清楚。孩子在听的过程中,如果配以相符的实物、动物、表情或图片等,可以使声音的意义有一些实在的寄托,因而容易把握其含义。譬如说动物,则向孩子呈现动物的图片。另外,对孩子进行听理解力的训练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如:听——做动作,找图形,填数字;配对游戏;提供线索:听从指示完成任务等。
2.充实孩子的词汇。
孩子听觉的理解力水平与其词汇量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理解的词汇越多,听觉理解力也会越高。因此家长可以通过多与孩子交谈,多让孩子读课外书(最好是大声朗读),多让孩子听故事等活动来扩展孩子的词汇。
3.训练孩子的听觉记忆能力。
听觉的记忆能力是指孩子能保持并复述所听到的各种信息的能力,通过听觉记忆能力的训练,不但可以加强孩子听觉的记忆力和听知觉的广度,减少孩子对较长的听觉信息无法记全等情况的发生,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进行新老知识的联系,产生联想,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力。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难度不同的语句,叫孩子认真地听并让孩子模仿表述出来,以此来提高孩子的听觉记忆能力。
易教网家教老师建议训练:
1.即时仿说。
即时仿说就是孩子听完材料后立即复述,家长可以说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让孩子仿说,然后逐渐增加字句的长度,如:我-看见——我看见动物园——我看见动物园有猴子——我看见动物园有8只猴子在吃香蕉。还可以让孩子仿说听到的故事,来提高孩子的听觉记忆力。故事选择遵循由短到长、由简单到复杂。
2. 延时仿说。
即让孩子回忆并准确复述以前听到的信息。具体做法是:告诉孩子一句简单的话,如“我今天到超市买铅笔和卫生纸。”隔1分钟后问孩子“妈妈刚才告诉你什么了?”当孩子熟悉这项活动后可以适当延长回忆的时间,如5分钟、半小时、半天……再让孩子复述妈妈一开始所说的话。当孩子能将简单话语记住后,可以适当增加句子的长度和内容的复杂性。
训练孩子的编序能力。
听觉编序能力是指孩子能将过去听觉所获取的资料以正确而又详细的先后顺序回忆出来,以及将所获取的听觉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有意义的能力。它对孩子将所学知识有系统地保留下来是非常有益的。通过让孩子听故事并复述出来、顺背倒背数字等可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易教网家教老师建议训练:
帮助儿童认识材料可以编成先后顺序的道理。教他们了解并使用一些编序的用语。如:下一个、先、再、最后。然后练习一些简单的序列句子。如:我先拿苹果,再拿橘子。
1.利用视觉线索引导儿童注意听觉刺激的顺序。
视一听一动多种感官的结合,可以帮助儿童加深对听觉刺激顺序的印象。如:对照故事发展的图片来听故事:听完一个故事后,练习将有关故事的图片排成正确的顺序。
2.数字训练。
这是儿童练习听觉编序力的一个基本方法。它包括两方面的训练内容:一是顺背倒背数字,即:家长以每秒1个数字的速度说出一串数字,如3、7、4、9,念完后,儿童跟着说或以相反的次序说出。注意,数字的个数应由短渐长。
3.续编故事。
这种办法可以很好地培养儿童听觉的排序力、口语表达的能力以及注意倾听别人说话的能力。故事接龙训练,可先从句子接龙开始。如家长、孩子交替说一个字,最后将句子补充完整。如:我——我有——我有一——我有一个——我有一个球。然后,再让儿童听故事续编结尾。
4.背文章。
为儿童选择一些短小精彩的散文、童谣、诗歌,练习背诵。儿童边念边背,听觉的排序力、听觉的记忆力乃至听觉的理解力都会有所提高。另外,童谣、诗歌的押韵或平仄的组合也利于孩子更好地体察序列关系。
5.训练孩子的听说结合能力。
在现实生活当中,听和说总是密不可分的,不会听讲的孩子,说话时总是语无伦次的。听与说的结合涉及到孩子对词汇的联想、推理、分析和判断能力。家长可以通过训练孩子学说同义词、反义词,听音乐进行联想,将句子补充完整,听故事,自编故事的结局的形式来训练孩子的听说结合能力。
易教网家教老师建议训练:
1. 内容延伸法。
内容延伸法是训练孩子想象力最好的方式,只要有特定的情境,抓住契机,加以指引、点拨。孩子的思维就会撞出各种火花,想象的翅膀就会放飞。如,在完成各课教学任务后,让孩子尽情想象,各抒己见,对原文内容进行进一步延伸,练习听说。如《狼和小羊》——狼多次找茬想吃小羊,都被小羊用事实反驳了,失败了,最后就原形毕露,直接扑向小羊。课文到此戛然而止,那么狼扑向小羊后,结果如何呢?文中留了个很宽阔的想象空间。于是,就引导孩子当个故事王,好好续编故事。孩子在此展示了他们的想象能力,让后续故事异彩纷呈。
2.看图练听说。
低年级孩子直观性强,视觉上的直接刺激,能有效激活他们的思维。以此而言,看图练听说的效果必可立竿见影。尤其是那些色彩鲜亮,生动形象的图面,更能中孩子的“下怀”。使他们都能积极参与训练。这样,听说训练的全面性就可实现了。如《云房子》,课到关键处,利用多媒体展示小鸟所造的云房子的有趣样,指导孩子认真观察,然后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形容它们。有了直观的依据,孩子果不负父母者的一番苦心,把云房子的各种特点说得非常到位,更可喜的是,所用语言更是精彩。
3.听辩、比较法。
强烈的对比会留给人较深的印象。通过听辩,再进行比较,讨论其效果等程序,孩子对各种语言的运用技巧就会娴熟许多,语感随之增强。如:《大禹治水》一课中的第二段第三句教学——引导孩子将文中原句“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与“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河,劈开了山,使洪水流入了大海”这句话进行对比,指出两句话的异同之处,引导孩子联系课文的上下内容,讨论两句话,哪句更好,为什么。这样,孩子在各种争议中,逐渐明白,原句的几个表示数字的词“九条”等,看似简单,实则能真正体现大禹治水的艰辛,以及他的英雄气概。这类听辩比较训练后,孩子已能初步懂得如何谦辞造句,使得所表述语言能真正表达作者心迹。
4.激趣法。
兴趣是孩子参与各项活动的原动力,低年级孩子更是如此。有了兴趣,活动才能散发它的魅力,并起到各种作用。因此,训练过程中,要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重点之重点,以便使孩子的听说训练的效果显著。如“说说写写”——要求孩子了解些蔬菜,并把它们写下来。为完成这一练习,父母可让孩子做了一件有趣的事:准备纸和笔,随妈妈或其他人上街买菜去。在买菜过程中,观察菜摊上的各种菜各是什么样,甚至价格是多少,通过大人多方面了解各类蔬菜,详细将这些自己了解到的记录在“案”。 孩子接到这样的有趣任务,一下子来劲了,各个激动不已,积极筹备去当个小大人,和真正的大人、真正的生活打一次“交道”。事后回家孩子展示的材料表明,他们的收获非常大,不论是哪一方面,至于听说能力的提升就更不用说了。
现在家长都会给孩子报名很多的培训班,有些孩子语数外都是在校外每门各报名两个,孩子苦不堪言,家长经济负担也很重,有些孩子在这样的高压下也确实能够进步,但是付出的时间、金钱的成本就比较大。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原因。孩子去补习的原因是课堂中的内容没有吸收到位,或者考试出现问题家长去找机构补习。而掌握不好的主要原因跟孩子课堂中吸收不好有很大的关系,课后作业也是不会做,考试自然而然就会出问题,然后家长就会去找机构,结果孩子还是不好好学习,然后一个不行,同时上两个,或者终于遇到一个对胃口或者通过填鸭式的方式孩子有进步了。其他家长也就一窝蜂去报名学习了。而整个的核心是孩子本该在教室里面学习的没有学懂,有了后面的一系列。当然,如果孩子在学校里面学习确实经过努力还是不行,再对孩子针对性的有相应的查漏补缺,把遗漏的补上去,也能达到我们学习的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影响孩子学习关键的问题找到,解决关键问题,才能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