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暗访”何以成“明访”?

每到岁末年终,“明察暗访”作为一种常用的考核方式,经常被提及。有时是教育行政部门,有时是学校,通过职工会议或短信等形式提醒大家:近期市里、县里或者局里要到学校来“明察暗访”,希望大家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明察暗访”变成了“明察明访”,“暗访”的作用和功能,荡然无存。

“明察暗访”的意思是公开观察,暗中访问,旨在从多方面调查了解事情真相,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能够了解真实情况的有效手段。然而,在现实中,“明察暗访”常常会变味,“明察”变成“提前安排视察路线、下级精心准备应付”;“暗访”变成“明访”,变成了提前打招呼,最终让检查效果大打折扣。

“明察暗访”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暗访”变成“明访”,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狭隘的政绩观在作怪。有的地方和学校片面追求政绩,报喜不报忧,竭力摆好遮丑,夸大成绩。因害怕上级领导和部门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影响单位和个人的年终考评,每到年末岁尾,就千方百计地打听上级部门何时来“暗访”,谁来“暗访”,怎么“暗访”。一旦得到消息,就精心准备,制定方案,弄虚作假,以迎接“暗访”。而“暗访”组一旦离开,工作立马恢复原样。

其次,缺乏责任担当。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害怕“暗访”访出问题后追究领导的管理责任,每当有“暗访”组到来,总是提前打招呼,甚至专门召开会议布置怎么迎接“暗访”,把“暗访”变成实实在在的“明访”。有的学校片面地认为,平时工作做得再好,如果“暗访”发现了问题,成绩就会等于零。相反,平时工作做得差,如果“暗访”没有发现问题,工作也不能算差。

再次,形式主义的外在表现。“明察暗访”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了解事件真相的工作方式,但有的管理部门却把它变成了形式主义的手段,以“明察暗访”之名行“明察明访”之实。有的检查单位习惯于“明访”的声势,常常有意无意地把“暗访”的信息透漏给被检查单位。有的被检查单位平时工作不落实,漏洞很多,一旦得知有“暗访”组要到学校,就采取打听信息、加强门岗管理等方式,想方设法把“暗访”变成“明访”。

总之,“暗访”变“明访”,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反映出来的观念、作风、担当却有天壤之别。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暗访”何以成“明访”?  暗访  暗访词条  何以  何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