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开学以来,江苏、上海等多地中小学、幼儿园出现塑胶跑道散发异味,不少孩子出现头晕、起疹、流鼻血等症状。奇怪的是,有些学校塑胶跑道的材料和上空空气经检测都合格,那么,给孩子身体造成伤害的“毒”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毫无疑问,来自塑胶跑道,也藏于塑胶跑道,一是有专家指出:“即使检测结果没有问题,也不代表跑道没有毒。”二是既然孩子身体出现不适,那么有毒物质必然存在。
校园跑道彻底“消毒”是公众的呼声,也是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的迫切要求。可是,跑道的“毒”是藏在原材料里,还是藏在施工方所使用的材料里,双方各执一词,权威部门“作壁上观”,“观棋不语”。故学校无所适从,给校园跑道“消毒”无处着手,无处给力,有的学校或幼儿园不得不将塑胶跑道一“铲”了之。
铲掉塑胶跑道,固然消除了安全隐患,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不是长久之策。毕竟,各学校不可能将塑胶跑道拒之于校门之外,如果不查清楚跑道的“毒”来自哪里,藏在何处,贸然让塑胶跑道重新回到校园,则是把学生健康当儿戏。
查清“毒”源恐怕并没有那么难,难的是职能部门需要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毒跑道之所以能够“跑”进校园,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除了学校的监管失位外,更主要的还是职能部门的监管缺位。学校所缺乏的是鉴别毒物质的能力,职能部门不是缺乏检测毒物质的能力,而是缺乏识别毒物质的眼力,习惯性“睁只眼、闭只眼”,因而毒物质在一个个监管的关口,畅通无阻,“跑”进校园,威胁学生的身体健康。
公众急切期待权威部门主动作为,迅速替校园跑道“号诊把脉”,查清“毒”源,然后对症下药,从源头上彻底“消毒”,确保进入校园的每一种塑胶跑道的原材料和施工材料都是无毒的、安全的,让毒物质远离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