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德发长饺子馆职工胡春霞向大会提交了《对加强“小餐桌”小孩托管机构监管的建议》。《建议》指出,目前绝大多数的托管班既未在工商局注册登记,也未在教育部门备案,“小餐桌”托管机构在法律监管上并没有明确的定义,长期处于监管真空的档口。但是,“小餐桌”托管机构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一味的限制反而不如加强监管,提升规范性。
租一套房子,摆几张桌子,聘几个年龄较长的服务员,一家“小餐桌”托管机构就正式开张营业了,不仅管孩子的餐饮,还管孩子的学习。这样的托管机构怎能担当起学生托管的重任?
然而,如今的“小餐桌”托管机构基本上都是既没有注册,也没有备案,处于“散养状态”。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安全问题。托管学生多,人多则为患。更为主要的是,从业人员都没有持健康证上岗,是否患有传染疾病,则不得而知。一旦从业人员患有某种传染病,传染给孩子,后果不堪设想。
二是食品营养问题。托管机构的食品是否科学配置,是否营养均衡,都是未知数。餐桌虽小,但责任不小。因为小孩子处于身体发育时期,需要充足的营养。如果不能保证营养需求,将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
三是服务质量问题。有的托管机构从业人员服务态度差,随意打骂甚至虐待孩子;有的托管机构还承担着辅导孩子学习的任务,有时辅导就是替孩子“代劳”,把答案告诉孩子;有的从业人员根本不能胜任辅导老师。
“小餐桌”托管机构事关孩子身心健康,有必要加强对托管机构的监管,净化托管市场的环境,维护托管市场的秩序,确保托管机构的服务质量。
第一,标准到位。“小餐桌”托管机构既然承担着小孩子的“托管职能”,已经成为前景看好的行业,就有必要建立行业标准,设置准入门槛。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服务质量、安全保障便失去标尺与标杆,任由经营者自说自话,“我说行就行,不行也行”,损害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行业标准要具体化,安全标准、食品标准、服务标准等要一一细化、规范,让行业标准成为托管机构的经营指南。
第二,监管到位。“小餐桌”托管机构暗藏在各小区或居民楼里,由于过于分散,监管难度大,但也要加强监管,不能任由其“野蛮生长”。无论是定期检查,还是突击抽查,都要常态化、严厉化,提高检查和抽查的震慑力,以规范托管机构的经营行为,提高托管质量。
第三,处理到位。对于检查中存在问题的托管机构,要敢于亮黄牌,要求定期整改,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间。整改期间,职能部门要跟踪指导与督导,防止整而不改。对逾期不能整改到位的托管机构,要坚决取缔,并建立“黑名单”,不能任由不达标的托管机构扰乱托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