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手机游戏大热,角色都取自中国历史和传说,可游戏中从形象到内容都与历史、传说完全不符合,颠覆了传统的记忆。(3月28日光明日报)
在公众印象中,手机游戏不过是“游戏”而已,只要不渲染色情暴力,“戏说”一番无足轻重。因此,面对“颠覆历史”的质疑,有人以“游戏就是游戏,就是娱乐,不能对它要求太高”“游戏从另一个角度激发起孩子对历史的兴趣,不必对游戏戏说历史大惊小怪”之类的说法相回应,认为不必给“手游”戴上“颠覆历史”的高帽。
确实,即便是很多“戏说”历史的影视作品,公众也常常抱着看戏的心态:娱乐娱乐而已,更何况是游戏呢!然而,当数据显示这款手机游戏的玩家过亿,11岁至20岁的用户比例高达54%,连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都热衷于此,那就不得不让人担忧会不会“带坏”孩子。相比于主要面向成人的影视剧,小学生们基本上还没学过真正的中国历史,一旦游戏先入为主,极易形成对历史人物错误的角色认知,遗患无穷。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承载着整个民族的记忆,优秀历史人物更是民族的精神标杆。“诸葛亮是一名拥有超强单体爆发输出的法师,他的技能一旦精准命中敌人,都将获得谋略刻印。”当诸葛亮从一位“羽扇纶巾”的智者,沦为一个游戏角色的代号之时,还仅仅是“儿戏”吗?当李白、赵云、墨子、庄周、狄仁杰等耳熟能详的人物,在游戏中穿越时空一起“混战”,而且内容和精神被架空,与历史背景和人物经历全无关联,我们还能悠然“看戏”吗?
笔者认为,可以对历史进行演绎发挥,但必须遵循基本的底线和规则,绝不能随心所欲,任性而为。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优秀历史人物本应该发挥引领他们成长的积极作用。不能让历史人物“活”起来、走进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也就罢了,反而任意摆布,罔顾甚至肆意篡改人物身上所积淀凝集的民族情感,让人物价值发生倾斜以至于崩坏,岂不是自毁长城吗?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一位位历史人物在“游戏”中面目全非,就意味着一片片精神高地的崩塌。“说得重一些,随意涂抹和戏说历史,就相当于‘抛弃历史文化传统’‘割断民族文化血脉’,让我们的文化发展‘迷失方向和目标’。”
窥一斑而知全豹。作为一款现象级游戏,“王者荣耀”的做法极具代表性。专家分析,之所以偏爱用历史人物作为游戏的角色,一是历史人物没有版权,可以无成本、无纠纷地放心使用;二是历史人物没有距离感,能让玩家很自然地接受。据统计,去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的数据总规模接近1800亿元,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相关机构预计,到2019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2300亿元。
在惊人的数据面前,如果任由游戏继续颠覆性地“戏说”历史人物,后果恐怕会令人不寒而栗。青少年喜欢游戏,也在潜移默化地接受游戏传达的精神文化信息,游戏的本质不仅仅是娱乐,还有教育、训练及信息传播的功能。因此,游戏设计者的认知不能仅仅停留于“游戏”层面,除了要加大对游戏内容的研发,形成自己的独有品牌和“IP”之外,更要思考应该承担起怎样的教化功能。
换言之,作为文化产业门类的游戏不仅要加强娱乐游戏正能量,更要注重以传播知识、训练能力为目的的应用游戏的开发,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游戏产业的重要作用。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青微工作室出品的可以在手机上玩的“重走长征路”网页游戏,运用动漫游戏的形式,让游戏者扮演一个普通的红军战士,在征途中不断做出抉择,进而产生极强的代入感,堪称经典。
如果开发有关历史人物的游戏之时,能融入弘扬传统文化,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等因素,可谓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