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在阅读中寻找自己的教育方向

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与阅读是血脉相连的。“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如果教师不染书香,就谈教育艺术、情怀和理想,恐怕还会闹笑话。

受制于自身的文化素养、人文底蕴,日常教学中最为乏力的是文言文教学,这也成为我读书的现实需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群体自产生之日起就是以“治国平天下”为最高任务,他们的一切话语建构与阐释活动无不以这一目的为核心,因此,文章不过是读书人在特定阶段的“咏怀”—— 包含修身理念、治国思想、仕途感触等。我们要理解文言文,首要任务是理解作者及文中人物的处境、抱负、理想,在重要节点进行深度挖掘。由此,语文教师必须读几本“打底”的历史书籍。我手头一直有袁腾飞的《这个历史挺靠谱》、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以及《易中天中华史》这几套书,大多前前后后看了五六遍,还在手机中下载了音频,空闲的时候就听上几个章节。同时,还要借助于“度娘”不断地向深处漫溯。

我想,“有史有人”的文言文教学,才能担负起“以文化人”的教育责任,提升对人、生命、人生价值的认识境界。有位特级教师告诉我:“就看语文教育的书,是成不了气候的,要把视野延伸到教育的典籍上,那样对教育才会洞明,才能达成灵魂的敞亮。”一直拘囿在应试的围墙中,必然造成信仰的荒芜和价值的偏转。

卢梭开创了新的教育方向,将儿童置于教育活动的中心地位,将儿童当成“高贵的原始人”。康德接受了卢梭关于教育价值的看法,认为教育的价值是“使人成为真正的人”,人性的崇高和人类的伟大是由于教育造成的。在教育目的上,康德特别强调道德教育,认为最高的教育目的不是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发达,乃是道德的完善。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主义”等新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并指出:“教育即生长,除他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教育的价值在于充分自由地发展儿童的智慧和性格,形成对社会的基本态度。从中,我们不断呼吸到生命的气息,内心充盈着“人”的观念。在教育典籍醍醐灌顶式的唤醒下,我内心有一种重生的感觉,从“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维度重构了一个自己的教育新哲学。

当下,教育价值多元、教育书籍也趋于纷繁复杂,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就会迷失在教育阅读的丛林中,找不到方向。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赫尔巴特、杜威、雅思贝尔斯等的经典教育著作,还是值得一看的。

纵观世界教育大家,大多把教育理论贯彻于对教育行为的改善之中。杜威根据他的教育哲学创设了“杜威学校”——芝加哥实验学校,该学校是杜威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实验室。苏霍姆林斯基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二十余年,勤奋务实,笔耕不辍,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成为近几十年来中国教育者的教育思想宝库。

阅读是与书籍对话,但又不止于对话,更包括对自己教育行为和生命状态的反思和调整。这也许就是读书生活的真正意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在阅读中寻找自己的教育方向  方向  方向词条  寻找  寻找词条  自己  自己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  阅读  阅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