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创作经验谈】没有专业素养,写不好教育评论

我是一名基层教师,平时喜欢写点文字作品。从2008年到2014年,我坚持写了6年博客,把写作当成学习和练笔,深感好处很多。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促进了我的自觉学习和思考,养成了严谨的好习惯,促进了我的专业发展,体验了网络写作的开放、自由和自律,也认识了不少网络写作的前辈和朋友,在交流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表达能力。

同时,我在光明观察、人民网教育频道等媒体平台发表过100多篇时事评论文章。写评论,既有时效性要求,还有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方面的要求。就个人体验来说,写出有质量的评论,难度是很大的。

我发现,越是有专业素养的作者越能写出有见解的评论,越能启发人。而有些评论内容空洞,行文不严谨,没有什么新思考,浮光掠影,缺乏深度,读完后感觉就是拾人牙慧。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专业素养和见解。我自己也写过这样破碎的评论,过一段时间再读,感觉很不好意思,似乎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也在浪费别人的时间。

于是,我开始把关注点放在自己比较熟悉的教育教学上,尝试集中精力学习,写教育方面的博文和评论,想尽力写得有点新意,后来逐渐有了些收获。2014年,我被评选为“光明社区(20位)年度先锋人物”之一,社区给出的获奖理由是:将目光锁定于教育教育政策,教育机构,教育方法,无一不是他笔下的关注对象,真正用生动的文字,诠释了“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的重要作用。这样的评价太高了,而且可能超出了我的实际水平,但我看到更多的是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

回望2015年,我有很多收获:一是扩大了自学范围,所学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二是我变得更加勤奋努力,学会了挤出时间写作;三是成为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网的特约评论员,所写评论经过编辑精心修改,已发表120多篇。虽然废稿不少,但我还是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四是《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等报刊,还刊发或转载了我的十几篇作品。这都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就我的体验而言,写作就像是走盲道,如何去写,怎样写好,全在于作者的思考和摸索。要想清晰地表达,就必须学会读书,养成读书习惯,从好书里汲取营养和成长的力量。中国教育报刊社全媒体中心舆情评论总监张以瑾在其长文《没人告诉我,但我想告诉别人:请相信“读书进化论”》中说:“能不能让我们做教育的人,我们的校长、老师和学生都成为热爱阅读的人,都成为‘读书种子’?我相信,这些种子种到社会,经过一代人或两代人的累积,一定能使社会发生一些改变。”这段话引人深思。我也感受到,读书、写作,可以让我的思想进化,可以提升我的精神追求和品位,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在新的一年,我打算在搞好教学本业的同时,通过更多的阅读、思考和教学实践,进一步提高教育评论写作的水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经验谈  经验谈词条  素养  素养词条  创作  创作词条  不好  不好词条  没有  没有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