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习惯于将企业管理的一套移植到学校管理中来,很少注意到学校与企业的区别所在。团队建设、识人用人、率先垂范,无论学校还是企业应该是相通的,但是做事与激励的方式,以及校长和企业家的领导职责却不一样。学校更多的是面向人的工作,企业更多的是产品的生产,这当中的区别可是很大的。
区别不仅体现在评价方式,更体现在激励方式。比如企业的绩效,完全可以用数字来统计,学校可不能这样,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是良心工作,往往是看不到数字的,更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绩效考核,人人都感觉自己在学校是最苦最累的,校长才是最轻松的,一流的企业家可以让员工口袋涨的鼓鼓的,校长就没有法子。
但是校长首先应该是个人,因为是人,校长要尊重人理解人,也才能为人所理解。再者,既然是人,我们就要努力彰显人性善的一面,压抑恶的一面。这样,我们在任上才可能少做坏事,不做坏事。
校长不是人人能做的,做校长有做校长的学问。什么学问?自然是教育教学的学问了。所以,我以为一个合格的校长,一定会是一个好教师。好教师,首先是一个好人,一个有爱心、有激情、有追求、有丰富教育经验和教育智慧的人。教师都做不好,有什么资格做校长呢?
当了校长的和想当校长的人,要清楚,我们只有成为一个好教师,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校长。你想想看,假如自己连课都上不好,甚至不敢上,我们还怎么去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这么多年来,我总是向老师们承诺:初一到高三,不管哪个年级,什么课程,要是公开课需要我去上,只要提前一两天通知,我一定会去上。至于上得好不好,我不敢保证;但有一点我能保证,这就是给大家带来一点思考,提供一个研究的机会。
要将课上好,上得有滋有味,你就要花真功夫。这可是我们一辈子都要努力的事情。从教师的身份出发,其实校长只是一个“临时工”。所以,校长们千万不要将自己的职位当回事,教师才是我们一辈子的职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校长首先应当是一个好组织者、好教育者和好教师。”校长只是一个组织者,既然是个组织者,干的自然就是协调的活儿了。协调人与人的,人与物的,人与时间的;学校内部的;学校与社会的,与家庭的各种关系。千丝万缕,有专门的学问。
吴非先生在《校长的使命》中有这样一句话,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作为校长,他要有坚定的人格操守,有所为,有所不为;他应当清楚自己的职责是培养人,因而他首先能捍卫职业理想,捍卫做人的尊严,并尊重他人的尊严;他敬重知识,敬重人才;他具有知识分子的气质,有思想者的禀赋……”但是,要真做到这些还真难。
我的主张是,作为组织者,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能做的其实就是“改善”二字。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的努力就可能给学校、师生和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改善。做得多了,就会带来大的进步。
组织协调的职责还提醒校长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千万不要将自己当个什么角儿,更不能用有色眼镜看人。想成为合格的校长,我们还得有承受别人用有色眼镜看自己的心理准备。
一旦明白了你不是个什么角儿的时候,在你任校长这个“临时工”期间,你就会想到要将学校的舞台搭建得高一点、阔一些,让师生们在上面舞得潇洒一点、尽兴一些。如果从来不以师生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不思考教师的职称问题,更别提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做一些引领了,他们还要你这个校长做什么?
这样想来,校长这个特殊“临时工”还真不好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