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普通高中分配生制度要合理确定比例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优质普通高中分配生招生工作的通知》,规定明年优质普通高中分配生招生比例不得低于学校招生计划总数的60%,2025年起分配生招生比例达到学校招生计划总数的70%。自推行普通高中招生分配生制度改革以来,各省市几乎都沿着不断提高比例的“线路图”,深化普通高中招生改革,不少地方将分配生招生的占比从50%提高到了60%、70%。

何为分配生分配生是指一些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均衡地分配到符合推荐条件的初中学校,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初中毕业生予以录取。普通高中招生实行分配生制度,最大的好处是让一些非优质初中的学生有机会进入优质高中学习,从而增加了他们的升学机会。同时,分配生制度的实施,有助于缓解初中择校热和愈演愈烈的名校竞争以及中招分数内卷等问题。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各初中学校均衡发展,使得一些非优质初中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随着分配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都在逐步提高分配生比例,表面看更有利于薄弱初中发展和区域初中教育均衡水平提升,也有利于义务教育末端评价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同区域内,城乡初中和优质薄弱初中之间存在天然的办学水平差异,分配生比例提升,对薄弱学校尤其是农村初中而言是政策利好,但薄弱初中和优质初中必然面临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薄弱初中的分配生名额充裕,优质初中因为优秀生源集中极易出现分配生数额不足的现象。同样的中考分数,在薄弱初中可能享受到分配生政策福利,在优质初中则面临着无望升入优质高中的尴尬。同时,分配生比例增加,必然导致统招生比例下降,部分高分考生会因为身处优质学校而落榜。如果县域内优质高中不止一所,招生又实行分批次平行批次录取,部分优秀学生更容易出现滑档落榜情况。

推行分配生制度的政策初衷是,让薄弱学校初中毕业生同样有升学机会,让薄弱学校有抓提升、促均衡发展的动力。但如果一味提高分配生比例,同样会导致一些成绩处于统招生和分配生边缘的学生出现“逆向择校”——甘愿到薄弱初中就读。这也是一种不正常的生源流动。如果所有招生最终的指向都是为了升学,没有起到鼓励薄弱初中提升、消除初中校际差距的目的,提升分配生比例显然并不是科学精准的改革举措。

最大程度满足初中生升入优质高中学习的需求必须建立在公平之上,消除中招应试化倾向,改革义务教育评价机制。最科学、最理想的状态是,所有初中都达到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对所有初中毕业生的评价都科学精准实事求是,而且体现综合素质评价的杠杆效应,最终依据评价为每个学生选择适合的继续教育成长途径。从这个角度而言,分配生的比例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所以,分配生制度改革需要不断深化,当务之急是要科学定位分配生制度改革,并从促均衡、促优质、提水平、保公平的角度出发,建立完善配套中招改革政策。一方面,分配生比例不能一味提高,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出现影响优秀学生升学的走偏现象。

另一方面,应该在保证分配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优质均衡提升的着力点和政策支持增长点。不管分配生制度如何深化,优质均衡仍是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可以围绕优质均衡和教育机会公平做文章。

首先,从初中集团化办学角度入手,促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可通过推行强弱联合办学的方式,发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引领作用,让每个初中都实现办学水平提升,不断缩小校际差距。

其次,积极推行中考综合评价改革,将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文化知识考核、综合素质评价深度融合,作为初中毕业生的分流依据和分配生资格的限制条件,最大程度降低和削减学科考试分数的评价指标作用,进而有效化解分配生指标不断提升衍生出的“高分落榜”现象。同时,也有助于具有职业素养特长和培养潜质的学生科学选择中等职业教育。更为关键的是,可以从职普融合发展角度,对现有高中阶段教育进行深度改革,打通职普双向流动通道。对高中阶段教育和人才培养而言,这也是一种科学有益的干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词条  分配  分配词条  比例  比例词条  合理  合理词条  确定  确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