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心心一出生,心妈就坚定了“自由快乐”的教育理念,心心想做的事,只要没有危险,她都会同意。淋雨水、玩泥巴、在家中涂鸦……其他妈妈不喜欢孩子做的事情,心妈从来不阻止。
在爱里泡大的心心,非常善良、天真,她的世界里似乎没有阴翳,只有快乐,和路边的小蚂蚁都能嘀嘀咕咕说半天话。
心心过完3岁生日后,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挑战,她要上幼儿园了。
开学第一天,心心开开心心地去了幼儿园,中午接的时候,眼睛哭得像个桃子一样,说:“幼儿园里看不到妈妈,不好玩。”
第二天,心心抱着妈妈哭着不撒手,心妈也舍不得把大哭的心心交给老师,老师劝她:“你把孩子交给我们,你越不撒手,她适应起来越慢,请相信孩子,他们的适应能力很快。”
心妈说:“我不能在她这么难过的时候离开她,今天就先不送了,回家再好好劝劝她。”
哭闹了一个月后,心心还是不能顺利入园,要么是早上起不来,要么是不愿意离开妈妈,偶尔去一天,回家就和妈妈说:
“小朋友,欺负我。”
心心妈去找老师,老师告诉她只是小孩子之间正常的言语冲突,并没有过激的行为,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处理,老师家长过度关注反而不好。
心心妈并不满意老师的方式,觉得她们没有因材施教,因为心心是个温柔胆小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
之后,心心闹着不去幼儿园的时候,她就顺着孩子了,安慰自己说:“反正幼儿园也教不了什么,她在家里和我玩,比她在幼儿园开心多了。”
其实去不去幼儿园,这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心心妈妈始终没明白:就算是孩子,也不可能一直高兴,永远开心,不管是温柔的孩子,还是胆小的孩子,这个世界并不会区别对待。
现在不舍得让孩子“吃苦”,将来她会吃更大的苦头。
总有一天,她需要独立面对这个世界,而这个“面对”的能力,就是从舍得让她“难过和吃苦”开始。
就如一位家长在“海蓝幸福家幼儿抗挫营”总结:让孩子高兴不是目的,他们不可能天天高兴,要知道在不高兴时如何安抚自己,面对自己,喜欢自己。
就算是幼小的孩子,我们也需要教会她们如何化解这些“不高兴“的情绪:
教会孩子难受时,给予自己关怀。
教会孩子多感受自己的身体,体会在难受时,身体哪个部位不舒服?然后做静观呼吸,把温暖的气体带到那个部位,温柔对待它,学会与“不开心”友好相处。
02:
6岁的宁宁,则是和心心相反,他胆大活泼,能很快融入陌生环境,和小朋友打成一片,不过熟悉他的小朋友都不喜欢和他玩,因为他“输不起”。
玩游戏棋,小朋友赢的金币比他多,他气得立马掀翻棋盘;
跑步比赛输了,他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再也不愿意玩了;
玩石头剪刀布,猜输了,他就耍赖说自己赢了。
这样做的次数多了,宁宁与同学的冲突多了起来,老师专门找宁宁妈说这件事,问:在家里,你们是如何和宁宁玩游戏的?他怎么就这么
“输不起”?
宁宁妈妈说:“小时候,为了培养他的自信,也为了让他开心,玩游戏的时候,我和他爸爸会故意输给他,所以基本都是他在赢。没想到,他现在竟慢慢成个输不起的孩子了,偶尔输一次,也逼着我和他爸认输!”
是比赛就会有输赢,谁都不可能永远赢。在一次次失败中,我们咬着牙重新开始,尽自己全力去做,最后不管成功或者失败,都能坦然接受——这才是自信的正确养成路线。
宁宁”输不起“的背后,是父母对”比赛“的误解。
一位家长课后总结“比赛”时说:“每个人都有特长,允许在比赛中失败,我们永远只跟自己比,永远做一个今天比昨天好的人。通过比赛了解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多在擅长领域给孩子培养,建立自信。”
赢得比赛,不容易;输了比赛,还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更不容易。
03:
海蓝博士在《不完美,才美1》中写道:“我认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生命礼物是:当 Ta在这个世界上独立时,能够拥有独自应对挑战、驾驭自己跌宕起伏的命运之舟的能力——也就是抗挫折能力(Resilience),主要包含有八种能力:
身体健康,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尊自信,乐观 (现实),设立目标、解决问题,控制冲动,主动探求。
现在,很多父母信奉“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学英语,学钢琴,学奥数,而事实上这些能力并不能决定孩子以后是否幸福。
科学家发现:抗挫折能力才是在困境和苦难中,决定什么人成功,什么人失败的重要原因, 有优秀的抗挫折能力的孩子,不管经历什么风雨,都能继续向前、追求幸福。
而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和掌握的。
对于8岁以下的孩子,父母需要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对于8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学习如何培养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八项抗挫折能力的提高上,把抗挫折能力的提高作为评判与奖励孩子的标准。
孩子在慢慢长大,对于他的人生,我们所掌控的越来越少,只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让他成为自己的主人,帮他不断积蓄力量,面对挫折时,能淡定、有效地化解负面情绪,并坚强、乐观、勇敢地走下去……
这才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作者简介:
张紫蔷
已帮助过
1888人
入驻年限
8.8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