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总是冤家路窄。可最近,在美国纽约州最高法院,却出现了一桩令人啼笑皆非的“怪案”:一对父母状告自己30岁的儿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30岁的儿子迈克尔已经在家啃老8年了。在过去几个月里,罗通多夫妇多次写信要求他离开住所,自力更生,但儿子软硬不吃。
罗通多夫妇又决定出1100美元为儿子付房租,并给了他很多生活上的建议,还是劝说无果。
多次的“驱逐”失败后,罗通多夫妇只能将自己的儿子告上了法庭,并委托法庭采取强制性措施。
父母告孩子少见,但啃老、巨婴、迟迟长不大的孩子,早已不稀罕。
孩子究竟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又出了什么问题?
01
父母“插手”太多,孩子学不会自主
9岁孩子不会系鞋带;
12岁的孩子不敢一个人过马路;
15岁大男孩让奶奶给洗澡……
这样的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刷出来。
在中国家庭中,父母的爱从来就不是稀缺品,过度的关注和帮助,却俯拾即是。
据不完全数据显示,城市家庭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属于过度关注孩子的状况。也就是说,至少有3000万的孩子,处于被过度关注的状况。
《盆栽儿童》(The Bonsai Child)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家朱迪斯·洛克博士在临床治疗中有类似的发现:父母们越来越多参与到孩子们的生活,导致孩子没机会学习怎么做一个成年人。
《北京女子图鉴》中,何志连苹果都不会削
父母插手的越多,孩子学习的越少。反之亦然。
《妈妈是超人3》第6期中,咘咘和爸爸出门买冰淇淋,看到了便利店的“小小店长体验营”活动,爸爸马上拍板报名。
想让孩子体验生活,心中却一百个不放心,回到家里,修杰楷和贾静雯立即带着咘咘做预演练习。
因为明天的体验活动,爸爸妈妈只能旁观,不能插手。
到了店里,咘咘一个人要面对的挑战就很多了,和妈妈分离的时候让贾静雯很是担心。
但很快,咘咘就进入了状态,抵挡住试吃品的诱惑,带客人找到商品。
打扫桌椅,清洁客人不小心掉到地上的冰淇淋。
迎宾、收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咘咘都表现得很不错。
看着自己孩子这样认真仔细地“工作”,贾静雯和朋友感慨不已——原来没有爸妈的帮助,孩子也能做得很好,感到欣慰又五味杂陈。
孩子的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只是缺少蜕变的机会。
安吉和小鱼儿的能干和独立,大家有目共睹,他们的“超人妈妈”胡可,则以智慧著称。她的一句话曾经戳中了很多家长的痛点:
家长一方面鼓励孩子独立成长,一方面享受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孩子能有进步吗?
托尔斯泰说:“假如一个人懂得怎样劳动和怎样去爱,那么他将拥有美好的人生。”
教会孩子怎么劳动和如何去爱,家长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位,因为孩子的成长,有父母的责任,更是孩子一生的课题。
02
父母“拍手”太少,孩子找不到自信
最新一期的《十三邀》,许知远对话导演姜文。
他问姜文:“你的人生有什么失败吗?”
姜文说:“有啊,我跟我妈的关系一直处不好。”
他说当年考上中戏,拿着通知书给母亲看,“她拿来看了一下就扔一边了,说你那一盆衣服没洗呢”。
他成名后,给母亲买了大房子,也没觉得她怎么高兴,而且她还不去住。谈到这个问题,这位电影界的才子,几度沉默无言,“我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高兴”。
“爱你在心口难开”,是中国很多家庭的通病。父母并不是不会赞美孩子,而是相比于严肃的教导、苛责,赞美与肯定还是太少。
年初,南昌一名15岁的初三男孩跳楼自杀身亡。父亲悲痛不已,在儿子“头七”这天,父亲竟也选择同样的方式结束生命。
邻居说,男孩成绩一直不错,一家人的感情也很好。而民警透露,“男孩的爸爸批评他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前几天男孩一句话也没说”,推测男孩可能因学习压力过大而选择跳楼。
“我曾给这个世界带来不少欢笑,但我却无法为自己带来欢乐。”男孩在遗书中写道。
感受不到快乐的孩子,再优秀也只是卖笑的小丑。而孩子的快乐又那么简单,往往只需要父母的一声夸奖,一句肯定,一个赞许的微笑。
尚秀云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的著名法官,少年犯亲切地叫她“尚妈妈”。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时,她说:“我虽然鼓励过很多少年犯,却从来没有赞美过自己的儿子。”
朋友说,自己的孩子,更不能吝啬鼓励。尚秀云决心做出改变。
有一天,儿子从上海回家,尚秀云喜上眉梢,一边由衷地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你瞧,你买的电冰箱就是好,我一开电冰箱就想起你,有儿子真好!”
没想到,儿子听完这番话,双眼放光,仿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赞誉:“妈,您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
尚秀云又讲了一遍,儿子马上说:“妈,您等着!我再扛一件电器回来让您看看!”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真诚地为孩子拍手,必定是自信又从容的父母,栽培的是孩子一生的自信与担当。
03
父母“放手”太晚,孩子学不会独立
对父母来说,比付出更难的,是退出。
在一次招聘中,某工程集团的HR发现了一个好苗子,应聘者是985大学的毕业生,每年都去大型建筑企业实习。他顺利地通过了初试和复试,公司当场决定录用,双方签订了就业协议。
没过几天,让HR意外的一幕发生了:应聘者父亲突然跑来说,他儿子不来了!原因是父母觉得岗位太辛苦,怕孩子受不了,让孩子考研去了。
很多家长爱子心切,迟迟不愿放手,都是出于不舍得让孩子承受成长的阵痛,见不得孩子多走一步弯路。
孩子上学,帮忙背书包、辅导作业;
孩子报专业,父母就研究哪个行业最吃香;
孩子该结婚了,想方设法地安排相亲……
往往是等到父母终于意识到该放手的时候,孩子已经错过了太多学习独立的机会。
林清玄写过一篇散文《桃花心木》,故事简单却意味深长:
有人种了几棵桃花心木,可是种树人很“懒”,他浇水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林清玄每天经过奄奄一息的桃花心木,总是放心不下,便找了个机会去问种树人。
种树人说:“如果定时定量给桃花心木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或遇到狂风暴雨,它就活不成了。
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后来,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放手须及时,成长才有劲。
丰子恺有七个儿女,他明确与子女立下“约法”:
1. 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
2. 子女婚嫁,一切自主自理,父母无代谋之义务。
3. 子女生活有余而供养父母,或父母生活有余而供给子女,皆属友谊性质,绝非义务。
4. 子女独立之后,以与父母分居为原则……
丰子恺认为,子女独立后,亲子之间也就不再有什么义务,只有友谊。
从“父母”退位为“朋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需要更多的柔情与决断。
孩子也许会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在穿越荆棘和迷雾之后,他终会成为一位坚强的勇士,拥有自由、独立、健全的人格。
而这,不正是我们养育一个生命,最终的目的吗?
作者:青榄君
作者简介:
周瑞玲
心理学研究生
已帮助过
4.9万人
入驻年限
9.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