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亲子关系就是看见孩子,看见自己

  01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亲子关系,比教育重要一万倍。我们大家都听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决定性格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我们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的关系模式形成了我们的性格,决定我们的命运。

佛教有一个词叫“轮回”,我们不说前世今生的轮回,今生本身就是一个轮回。童年的关系模式,与我们今天的事业,婚恋,亲子关系,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就像一个又一个轮回。这么说好像人生是决定论,实际上亲子关系决定的是我们人生的起点,就是佛教说的业力。当我们有愿力去自我认识的时候,无论你过去的业力起点在哪里,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可以自我认识,而自我认识决定了我们人生的终点。

什么是真爱?

马丁布伯《我与你》是这样描述的:

当我在关系中放下了所有的期待和设想,不再将你视为我的目标或实现目标的对象,我就可能在某一瞬间与全然的“你”相遇,这就是上帝。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体验有多深,就会有多谦卑。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如果你把全部的认知教给孩子,孩子最好也不会超过你了。

  02  

控制等于扼杀精神生命

多少人听过这句话“你不让我管是吧,那好,我以后再也不管你了”,我多希望这句话成为真的,可是每次妈妈还要管我。其实,这里的规则混入了家长的意志,并且是以牺牲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主选择力为代价的。

如果你经常管孩子吃饭,他体验到吃饭与痛苦的感受混在一起;如果你经常管ta的学习,ta体验到学习与痛苦的感受混在一起。若你经常向孩子控诉配偶,你的配偶非但不会因此改变,还可能愈发抵触或对抗,而孩子在其中体验到婚恋与痛苦的感受混在一起,日后,极有可能会对婚姻有着莫名的恐惧与逃避。

有很多小时候遭遇冷漠对待的孩子就说,“我多希望我的爸爸妈妈管管我啊,我希望爸爸妈妈能够陪陪我”。我们若没有体验过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就容易被关系中表面上的控制或冷漠影响。进而产生我和你要么是控制和被控制(支配与服从)的关系,要么就是没有关系,这样并没有真正体验到你存在,我也存在。

任何控制都会遭遇反弹,不管是道理上多么正确的控制。

  03  

规则从何而来

很多家长问我,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

那我们需要看一下,真正的规则是怎么来的?比如今天来听讲座的人,有的人来晚了,ta即使想坐到前面来,也不会跟坐在前面的人说,“你起来,让我坐”。为什么大部分人不会这样做,因为这么做了你心里不高兴,我心里也不高兴。规则就是这么形成的,因为我能够感受到你的感受,我们都是人,我们可以彼此感同身受。

规则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维护双方的感受。规则只有在涉及两个人的感受的时候,它才有意义。有的妈妈问我,ta的孩子都会刷牙了,还要她帮忙一起刷,这样会不会养成孩子不独立刷牙的坏习惯。我问她和孩子一起刷牙的过程中,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她说都很开心啊,我说这有什么问题吗?

孩子如果在遵守规矩中常常体验到难受,那么很难保证ta日后能自觉遵守这个规则。如果这个规则让孩子体验到开心的感受,往往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有没有世俗认为的好习惯不重要,好的感受很重要,

孩子是很可怕的,他们一生都在按父母的规矩做事,他们自认为做一个乖孩子就能体验到被爱。当他们遇到一些挫折,再乖也没人爱,对他们来说会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每个灵魂降生到世界上,都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只需要爱和自由,ta自然就会体验。所以我相信只要有爱和自由,所有人都会越来越好。

孩子所有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投射和焦虑,所以真正的爱就是“I see you”,我看到了真实的你,而不是出于焦虑,出于潜在的恐惧看到的我想象投射的你,那并非真实的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看见  看见词条  亲子  亲子词条  关系  关系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  就是  就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