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最近在一位来访者小东(化名)的推荐下看了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电视中一个又一个血淋林的故事单元,好像每一个都是我身边的故事,是我的来访者他们真实的故事。我的这位来访者今年15岁,他自称为“骨灰级自杀发烧友”,他自伤与自残有将近3年的历史。想到第一次见面他给我展示的累累伤疤,那种触目惊心现在想起来依然震撼。随着咨询的深入,原来每道伤疤的后面都与他深爱的母亲有关。在我的咨询案例中这样的故事不是特例,提起母亲很多人都歌颂感恩,但是多少人赞扬的其实不是自己的真实妈妈而是头脑中想想和构建出来的完美母亲。又有多少人一生都不愿面对“你的妈妈不是你的妈妈”这样的事实。下面我们就看看关于他们与妈妈们的真实故事。
一,妈妈与武器
就如每个问题的孩子背后有一个问题家庭一样,小东自小生活在父母的争吵中。他在这一场场家庭大战中何其无辜的当了妈妈数年的武器。
他在肚子里就已经沦为妈妈与奶奶婆媳大战的机关枪。一提起小东的奶奶,妈妈就开始窦娥上身,声泪俱下,其中的委屈三天三夜无法道完。据小东妈妈描述自己的丈夫是典型的妈宝男,结婚后婆婆对自己的老公依然掌控欲强,什么都想插一杠子,两个人因为丈夫三天两头上演婆媳大战,媳妇一度处于下峰。直到媳妇怀上小东,用小东妈妈的话形容那是一夜翻身当家做主人。小东在肚子里成为妈妈对付奶奶的最强工具。
奶奶让妈妈不痛快了,妈妈就直接不让奶奶见孙子。小东这把枪妈妈用的是屡试不爽。妈妈不敢说和无法说的话,让小东来说。小时候每次小东对奶奶恶言相向时奶奶那张变得苍白的脸,后来成了小东的噩梦。小东自嘲他是妈妈一把扎奶奶的刀子。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在他的眼中看到了无奈,后悔。我问他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这种身份让他痛苦?他抬起头说,他现在每次回想起小时候对付奶奶的画面后一次比一次痛苦。
其实在生活中把孩子当成自己武器的妈妈大有人在,有的孩子成了妈妈对付爸爸或其他亲人的工具。妈妈们,也许你们想从未到过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他们会慢慢意识到他们曾经被你当成工具伤害过他们的亲人,他们也会痛苦。劝把孩子当工具的妈妈,下次再这样做的时候请看一下你手中的“武器”,他们是你的孩子,劝你们对自己的孩子也多一些慈悲心吧!
二,妈妈与出气筒
安迪今年四岁,但是她的语言表達和智力却想16个月大的孩子。我第一次接触她发现这个孩子对现实环境的适应性和对周围环境的情感关联几乎完全缺乏。无论我怎么和她互动,她都不回应,我在她身上看不到一点点感情的流露。
为什么这个孩子会是这样?在和安迪的父母做过家长会谈后,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原来安迪早年有严重的创伤。她出生没多久,妈妈因为父亲总是打游戏不关心她,发生的口角,安迪的爸爸离家出走了,她的妈妈情绪更加不稳定,看到哭闹得安迪更烦,开始不好好给安迪喂奶,据安迪奶奶描述要不是发现的早,安迪差点饿死。大家想一下一个婴儿遭受到妈妈这样虐待的创伤,她怎能不出现问题。更可悲的是即使后来爸爸回家,依然沉寂在自己的游戏世界中,妈妈每次看到自己的老公如此不负责任的表现,开始对安迪变得不耐烦。安迪就是在这种缺乏父亲关爱,成为母亲情绪出气筒的环境中长大。假如我们是这位可怜的安迪,想想你如何在一个把自己当成出气筒,快要被妈妈饿死的环境下情感上生存下来,我想只有关闭自己的情感系统,成为没有情感,没有感受的“机器人”才有勇气活下来。
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中有这样的阐述:在婴儿最初的几个星期里,他们还处在懵懂的没有自我的状态中。这个时候还不能与他人产生互动,而只是以本能的驱动与母亲的乳房、手、头发等或客体关系产生互动。根据当代客体关系理论,分裂在生命最初几天就开始了,这开始于婴儿的原始分裂,开始把世界分为满意的和不满意的感觉;好的和坏的;温暖还是冷淡……这些感觉在概念化之前,就存在一种原始的感官智能。
小宝贝安迪不仅要经历哺乳不成功,并且还要成为母亲的出气筒,在没有温情的、孤独的、冷漠的、迫害性的体验中成长。在她最初幼小的世界里没有可以融合的母亲这个客体,甚至连“乳房”这个部分客体都没有,没有成功建立客体关系。安迪是多么的无助、可怜、孤独!这也让我们理解后来她为什么和周围的事物没有连接也没有兴趣。
正如可怜的安迪一样有很很多孩子成了妈妈们的出气筒,有的成为父母们婚姻失败时的替罪羊。“要不是你,我早就和你爸爸离婚了。”妈妈的这句话很多小孩子都听过,但是请妈妈们勇敢面对自己婚姻的失败,别把你的孩子当初承载你失败的工具,要想离请潇洒些,不离请关起门和你的老公解决你们的问题。
三,妈妈与梦想
我们再回到小东的案例上,小东近期一次自伤还是因为和他妈妈的争吵,矛盾的焦点是选哪所高中,小东对美术比较感兴趣,想要读艺术高中,而妈妈想让他上重点高中,想让小东上医学院将来当医生,因为妈妈有个医生梦。于是,小东在看到喋喋不休的妈妈,强势的妈妈,再次拿起了小刀划了自己,这场战争在妈妈的尖叫声中停止了。
小东有一次问我,老师是不是其他人的妈妈,也像他的妈妈一样?其他的孩子做什么都要听父母的吗?我说有些是。他说如果是这样的话,让上帝把妈妈们都带走吧。当时听着小东的玩笑话时,我想哭,这个一生被妈妈控制,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生命中的亮光,却又为了要满足妈妈的愿望,而不得不被妈妈扼杀,这个孩子活动太难了。他只有拿生命作为赌注,让妈妈尊重他,他不想再为妈妈活着,不想再过妈妈为他设计的生活,更不想舍弃自己的梦想去完成妈妈的愿望。显然小东的这次自杀起到了作用,最后妈妈同意小东学美术,可是随之而来的是:妈妈为晓东设计了一条艺术的“光明之路”需要小东来走。
每次面对小东们,我是那么的希望,所有小孩子都能真正地、由衷地做一个小孩子,做他自己,而不是成为父母长辈实现他们未完成梦想的替代品,也不是任何人营造成就感的工具。
我有多么的希望每一位父母爱孩子,爱的纯粹。不要把小孩子当做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去投资、经营。这样在孩子日后不如你意的时候,你就不会暴怒着说出这样的话:我辛辛苦苦为你付出了一辈子,所以你必须要·····
有一句听似粗蛮却有道理的话我我特别喜欢:天才就像怀孕,日子久了自然会显现、会诞生美好的结果。但不能强奸它,硬让它发生。
结语
我相信天底下的妈妈一定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也请所有的妈妈反思一下,你们真的把孩子当孩子爱吗?请为你的爱松松绑,让你的爱更纯粹一些。请明白真正的爱,是懂得撒开手,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他/她是你的孩子,请放一条生路给他们,请做他们的“妈妈”。把一首小诗送妈妈们: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纪伯伦
作者简介:
牛文静
已帮助过
225人
入驻年限
3.8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