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搞好员工福利管理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越来越多人懂的为自己争取基本利益,而不是什么都由老板说了算,面对员工关心的福利问题,企业如何搞好员工的福利管理工作,好的福利待遇往往能为企业招揽更多的人才,做好员工福利管理分四大步骤。 员工福利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日益受到重视,一方面,由于政府法律的不断完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越来越多人懂的为自己争取基本利益,而不是什么都由老板说了算,面对员工关心的福利问题,企业如何搞好员工的福利管理工作,好的福利待遇往往能为企业招揽更多的人才,做好员工福利管理分四大步骤。 员工福利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日益受到重视,一方面,由于政府法律的不断完善,要求企业必须做出具体的福利计划并对员工做出承诺,另一方面是人们认识到福利的激励功能越来越重要。如果企业缺乏福利的预算与管理,不仅会造成福利成本的上升,效率低下,而且会使福利投资不利于提高企业绩效。因此,企业必须认真搞好福利管理。福利管理的内容通常包括福利政策的宣传、福利的申请与处理、福利沟通以及在环境变化时对福利进行监控和修订等。 (一)企业福利政策的宣传 企业通常可使用《员工福利手册》,向员工介绍本企业福利的基本内容、享受福利待遇的条件和费用的承担。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很多企业还在企业总的《员工福利手册》之外,为每个员工准备一本个人的福利手册,提醒员工个人在福利上所做的选择、享有的权利和分担费用的责任,便于个人查阅。还可以通过举办讲习班和员工个别谈话等方法,帮助员工做好福利安排和选择的细节。 (二)福利申请的处理 一般情况下,员工会根据企业的福利制度和政策向企业提出享受福利的申请,而企业此时就需要对这些福利申请进行审查,看其申请是否合理;也就是说,需要审查本企业是否实施了某种相关的福利计划,该员工xuexihr.com在该计划覆盖的范围之内,以及该员工应当享受什么样的福利待遇等。这项任务并不是一种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工作,但是它通常很费时间,并且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的人际沟通能力要求较高。这是因为在处理福利申请时,要对那些申请被拒绝的员工提供咨询并说明拒绝的理由。 (三)福利监控和调整 福利领域的情况变化很快,企业必须紧紧跟随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福利系统进行监控,及时做出调整。 (1)有关福利的法律经常会发生变化,企业需要关注这些法律规定,检查自己是否适合某些法律法规的规定,一方面避免自己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寻求有利于自己的福利提供方式。 (2)员工的需要和偏好也会随着员工队伍构成的不断变化以及员工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员工福利需求的调查应该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工作,不能一劳永逸。 (3)与外部市场的直接薪酬xuexihr.com/h/x状况变化相似,对其他企业的福利实践了解也是企业 在劳动力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手段。 (4)对企业而言,外部组织提供的福利成本(如保险公司提出的保险价格)所发生的变化会对本企业产生影响。 因此,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的变化、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企业经济实力的变化、内外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等因素,都要求企业及时调整薪酬福利系统,调整福利项目或力度,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 (四)福利沟通 要使福利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需要,福利沟通相当重要。研究显示:并不是福利投入的金额越多,员工越满意。很多企业的经验显示,即使企业为员工提供福利做出了很多努力,员工仍然没有意识到企业到底为他们提供了什么福利,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企业为此付出了多么高额的成本。例如,美国有一项研究专门让员工来做两个方面估计,一是估计一下企业在他们的医疗保险中投入了多少钱,二是估计一下如果自己不以企业员工身份参加健康保险,可能会付出多大的成本。结果表明,员工对于他们所享受的医疗福利的成本以及这些医疗福利的市场价值都大大低估了。因此,企业必须要设计一套完善的福利沟通模式,一方面,告诉员工他们都享受了哪些福利待遇;另一方面,告诉员工他们所享受的福利待遇的市场价值到底有多高,福利沟通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编写福利手册,解释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各项福利计划。 (2)定期向员工公布有关福利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福利计划的适用范围;对具体员工来说,这些福利计划的价值是什么;企业提供这些福利的成本是多少。 (3)在小规模的员工群体中作福利报告。这一工作由福利管理人员或者部门经理来完成。 (4)建立福利问题咨询办公室或咨询热线。 (5)建立网络化的福利管理系统,在企业网络发布福利信息,与员工就福利问题进行双向交流,从而减少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的种种福利纠纷或福利不满。转载:http://www.nlypx.com/zixun_detail/2448.html保险资金投入创业板的风险保险资金投入创业板,冒着巨大的风险。保险是应风险而生,将个人对应风险转化为共同承担,提高社会的风险应对能力,要求保险资金必须安全可靠,险资求的是安全与稳定。创业板是个高风险投资,亏损分分钟可见。允许保险资金进入创业板,虽然拓宽了险资投资多元化,权衡高指数的创业板,我觉得风险大过收益。买保险的人本来就希望意外的时候,能够有个保障,保险金拿去买创业板,还不如自己去投资股票。平安保险已经过渡多元化到平安银行,保险与银行合二为一,成功进行财富管理新领域,保险资金的投资有了新的出路,希望能带给投保人带来新的收益。
继2012年10月保险资金投资大松绑之后,现在又允许险资投资创业板、允许历史存量保单投资蓝筹股。保险(放心保)机构正在试图进入财富管理领域,为了比拼和获取相对竞争优势,这就要求险资投资要有高收益,要求其财富管理能力要比银行、券商、基金、信托等专门从事财富管理的机构有优势,但险资投资凭什么会超越其他财富管理机构?如果保险机构“去保障化”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险资激进投资会带来哪些潜在隐患?
保险资金伤不起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保险业经不起折腾,保险公司要求高度安全,保险的信用不仅是金融业的信用基础,也是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从美国次贷危机后的救赎次序来看,美国政府可以忍受银行和券商的倒闭,但绝不允许像AIG这样的保险机构破产倒闭。因此保险机构稳健经营和审慎投资事关重大。
在目前中国金融分业监管的框架下,如果整个保险行业激进运行,虽然摊子铺大了,但保险公司似乎越来越不保险了。保险本来就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风险转移的一种机制,通过保险可以将众多单位和个人结合起来,将个体对应风险转化为共同对应风险,从而提高了个体对风险造成损失的承受能力。保险的作用在于分散风险、分摊损失,可以用于投资的无非是顺周期下的沉淀资金,如果顺周期不再,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要求理赔的数量增加,沉淀和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自然会减少,这也就要求险资投资时不能太激进。如果保险公司冒险经营,一旦破产会对整个金融体系和信用体系带来巨大的灾难,远比银行破产带来的社会风险大,毕竟买保险就是为了应对不确定性的灾难,一旦保险公司追求高风险投资、不安全,对投保者而言是潜在的灾难,现在保险公司自身已经介入了风险领域,这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在目前创业板指数高位之际,允许保险资金进入创业板风险远远大于收益,笔者以为各家险资管理机构应该清楚这一点。这次险资投资在新股发行前夜开闸,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申购新股而来,二级市场估计会审慎介入,但也难免向基金那样进入创业板爆炒。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公司的盘子和市值规模是有限的,进去容易掉头难,保险资金进去会不会成为创业板的抬轿者都是未知数,但为了投保人的安全和有效对冲保障背后的风险,险资投资应该把安全性摆在首要位置,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利润最大化的盈利性。
扩展险资投资的范围虽然有助于多元化投资和分散风险,但不确定性的风险也会进一步扩大,在投资领域往往激进投资是与风险收益相对称。如果保险资金一改往日的谨慎原则,开始全方位出击,结果也将会出现不确定性。尤其在中国经济增长趋势放缓和老龄化即将来临的情况下,保险业恰恰应该放慢激进的投资脚步,应该注重发展保障主业。
虽然保监会对险资购买创业板股票的范围作了限制:上市公司已披露正在接受监管部门调查或者最近一年度内受到监管部门处罚的;最近一年度内被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最近一年度内财务报表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存在被人为操纵嫌疑等。但整体而言还是比较宽泛,尤其“存在被人为操纵嫌疑”这一条很难界定,嫌疑本来就没有标准,股价涨得过快是不是存在操作嫌疑?保险资金大规模介入小盘股是不是存在操作嫌疑?这些都有待考究。
切勿盲目冲动
我国保险业在这些年发展太快了,问题和隐患都被速度给掩盖了,现在需要居安思危和战略布局,切勿盲目冲动。
从资产规模看,1992年我国保险业总资产仅为510亿元,2004年4月末我国保险业总资产首次突破1万亿元。截至2011年底,保险行业总资产达到6万亿元。我国保险业在这20年间总资产增长超过了120倍,可以说是速度惊人。20年完成了别人几百年的积累,当然这与中国经济和中国人的财富增长息息相关。一旦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期和老龄化到来,中国保险业将不太可能出现这种爆发式增长的局面。中国保险业在未来10年恰恰需要做好这方面的风险准备。
近两年中国的保险业就已经出现减速的迹象,况且保险业是要接受偿付能力监管的行业,如果过度强调高投资收益、“去保障化”,则保险的本职功能将会受到冲击。在快速发展期,之前酝酿的各种矛盾和风险看起来不太明显,或许可以被这些年快速积累的保费收入给覆盖掉,但未来的压力会很大,如果从保护保单持有人利益角度出发,现在反而应该强化保险公司的资本约束力,要限制保险公司盲目逆周期扩张和鼓励孤注一掷地冒险。现在的政策即使允许险资激进投资,但也希望保险公司要量力而行,要将风险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未雨绸缪。
在目前中国金融混业化发展和财富管理机构即将混战的大背景下,过度强化和过高地赋予保险机构投资理财的职能,淡化保障功能,让所有金融机构都搞多元化扩张和混业经营,金融产品的交叉性将会加剧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这就要求金融分业监管格局尽快调整,以适应金融混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否则金融风险会在不同金融机构和部门之间频繁转移,有些金融产品或机构也很有可能会利用监管漏洞来进行“套利”,有些主管部门为了自己所属行业的地位,鼓励下属金融机构激进、冒险经营,对单个监管部门可能是政绩最大化了,但对整个金融体系是不负责任的。因此,当前的金融分业监管格局亟待改革,尽快实施统一、协调的金融混业监管框架,以防止部门利益下短期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