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经济社会之中,企业实际上是其中一个最基本的分支,作为企业来说,赚钱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最核心的问题。从整个中国企业现状来说,确确实实盈利的状态不太好,这样的话也会影响整个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如何用财务思维打通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欢迎阅读。
1.中国企业经营质量和盈利现状
企业要赚钱这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硬道理,但是问题就在于,很多的企业确实在赚钱的能力上,和赚钱的机会把握上,以及赚钱的方式上,其实都出现一个重大的偏差。所以当大家赚到一些投机利润的时候,企业却不能保证长期有效的利润,这就使得整个企业在整个经营管理上缺乏一种持续性,稳定性。
那么利润这个话题,在现实的状态之中,我们也同样会发现缺乏基本的研究,在经济学里面两个最基本的道理,一个是收益定律,一个是代价定律,但是很少有人把收益定律和代价定律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利润的关键。因此我的基本理论思想,实际上是建立在收益和代价平衡的基础之上,这才是企业赢利的关键。
利润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一个核心的问题,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很多中国的企业家其实比较关注的是机会理论,比如说做新的行业,跳进去以后毛利率会很高,而且大家也很喜欢这种先机理论。
这种先机抢的越多的时候,大家跳进去的时候,你就没有了先机,这个时候出现最大的问题是持续性的问题,所以先机是有,但是先机能不能持续性地稳定住,也就变成一个收益,确确实实是很难做到的。
一个很典型的行业,就是房地产行业,你可能发现,今天中国只要是赚钱的公司都去做房地产。房地产其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机会行业,我研究过在美国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所有的房地产模式,一个世纪下来以后,基本上在前100家已经没有了,只剩下7家有名字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就是一个机会性行业。但是不代表机会性的行业不能做。
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在中国很多做房地产的公司,现在完全被拖垮了,在中国有将近7万家的房地产公司,经营都不能称之为企业,只能称之为项目,他一个时间过了以后,第二个项目接不上,这个企业的持续成长就没有了。所以几年前我跟万科也就在说,其实在我的眼中没有项目,我看到的是一个一个产品,如果说房地产公司能够把项目连接成一个产品来经营,并且一个个持续做好的话,这个时候他就形成了企业性。所以企业性关键是能够滚动。
第二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大家对资源的偏好和抢夺,今天很多行业就喜欢去抢资源,前几年抢煤矿,抢铁矿。这个还是要建立在需求基础之上,有的时候抢了很多资源,其实资源有相对稀缺性,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很多做资源性的企业,又开始陷入痛苦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讲怎么做资源,而是怎么将资源和别的行业之间连接和构建起来,从而变成一个整体企业化的行为。所以今天很多的企业家,只是一个单一方面的精英,这样就显得不够企业化。
同样我们今天看到了在中国目前开始银根紧缩,大家可以发现钱很紧张,其实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永远会碰到钱紧张的问题。那么企业的钱其实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从盈利中来,这是企业的基本资金来源。
第二,从资本方面来,资本方面我们就可以说是上市、融资。
第三,从债务来进行融资,这些融资的手段,其实背后还是用钱的能力,这个时候
你会发现银根紧缩的背后,其实是用钱的效率不高。所以现在银行的坏账率高,其实是与很多企业的效率低联系在一起的,这世界上其实不缺钱,缺的是好项目,好企业,所以好企业,好项目,其实资金是追你而来的。
但是问题就在于每一次银根紧缩以后,就会迅速淘汰一批急功近利、高度负债的企业,甚至淘汰了一些好企业,也就因为他们在资金上面不够谨慎,不善经营,经营不足。今天中国的很多产品型企业起家的企业家,创业家,不太善于驾驭金融,这个时候他们往往就倒下去了,这点在温州这些地区就显得特别突出。
第四个方面的认知,我认为有差错,现在企业一个劲地上市、上IPO,IPO是很好的事情,让企业能够借助资本的力量,能够推进更迅猛地发展。但是问题就在于我们把IPO当成了一个目标。
上市后很多企业就开始造假,甚至没有长期战略,仅仅把它当成了上市的一种追随行为,所以上市后,你可以发现企业持续的质量却不高。我研究过创业板和中小板我们上市的一些企业,上市两年后他们融资的资金总额,居然高达70%多没有使用,那么问题就来了,当初为什么要融这么多资金呢?这其实都是被证券公司忽悠了。这其实也和企业家有关,比较无知,所以IPO就当成了一个追随,问题就在于你上市以后,企业的盈利行为是不是能够持续地支撑,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看到财务有一个指标,叫做股东回报率,利润除以股东权益,你要知道一旦上市,你扩大了股东权益,但是你的经营是要靠你的净利润来支撑的。所以说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股东权益迅速增加了,但是净利润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因此一般来说我们看到很多的企业只要一上市以后,股东回报率急剧下滑,你会发现市值就开始掉了。
很多的企业家不会管理自己公司未来的价值,其后创造利润的能力是比较低的。利润能力比较低,又不善于管理股东权益,这个时候资本收益率太低,最终是有影响的,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比较差。我们从网上找的一个最新发布的上市公司上一年度的财务报表,我挑选了一些公司来讲,来自八大典型的行业,金融业、房地产、水电、煤气、交通、物流、采矿业、服装制造、电器制造和批发零售。你可以发现其实股东回报率都是比较偏低的。
有很多明星企业,比如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你看银行业其实股东回报率只有十几。
2.企业经营的四大误区
资产≠财富
第一个澄清的是中国企业家一定要认识资产不等于财富,农业社会的思维对我们企业家影响是比较大的,我们总是认为拥有更多的资产,我们就创造更多财富。
你会发现倒闭的企业往往是拥有一大堆无用的资产。其实一个公司最值钱的是创造收入的能力,因为所有的公司资产归根结底都是成本,而成本就要想想看客户愿不愿意买单。所以拥有强大的资产,往往现在是很多企业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资产不等于财富。
经常开玩笑说,我们都有农民意识,农民有了钱就是拥有土地,拥有房屋,这些就把他当成一种财富。如果说有这种认识,就会发现你的资产转成收入的能力比较困难。
上市≠发展
第二个问题要注意上市不等于发展,很多的企业家把上市作为一个梦想。
一旦上市以后,企业的未来发展缺乏一个方向,上市是一个公司战略规划中的一个手段,借上市融资的力量,借公众公司平台能够提升公司的竞争力,获得品牌影响力,能够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能够圈到更多的人才。
问题是有一些上市公司,上完市以后仍然是夫妻老婆店,仍然是大股东一个人说了算,仍然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其实都是一个人说了算,表面上设置了很多职位,表面上设了股东会,董事会和总经理层,其实在经营上面都是独断专权,这样的话其实是很难让这个企业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特别是人才也难以待得住。
所以说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企业家又开始忙着要上新三板,注意新三板最后还是要有企业的盈利能力,给大家特别强调,上市不等于发展,其实上市以后,如果说你仍然停留在原来的管理水平,你的企业成本会更高。
融资≠赚钱
第三问题融资不等于赚钱。可能今天的课堂上有很多都是比较专业人士,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大家知道,我们今天看到很多企业真正实现资金的能力是弱的,他从客户那里赚到现金的能力很弱,这样的话就不断靠融资来收入,融资收入越多,结果企业就会把命运交给债权人,每次银根一紧缩,高负债公司就倒下了。所以过高的融资往往是企业死的更快的路径。
规模≠能力
第四个问题要给很多企业家讲的,规模不等于能力。现在很多的企业盲目求规模,大家看到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各种各样的小微企业越来越多。我最近在江浙地区做调研,我发现一个现象,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型的老板干不下去了,大概是在1、2个亿,或者几千万,他们现在干不下去了,怎么办?就开始把公司包给原来的员工,这些员工就变成一个人,两个人,或者把家里人带来自己干,他们就变成一个几百万的小微企业,老板就开始收租金了。
所以这就是一个新的现象,而且最近江浙地区出现招工特别容易,所以倒闭变成了一个风潮。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规模其实是扩张起来了,但是规模没有能力支撑的话,规模就变成一种负担。所以就出现了大量的企业又被不断的拆成小公司进行维持,这批老板就被洗掉了,我觉得很可惜,这时候看到了很严峻的现象,很多企业开始扩张,就变成了找死的路径。
3.理清五大概念
资产
对于我们企业家来说,或者今天在座我们一些财务人员说起来,五个概念都比较熟悉。但是如何的把他给贯穿起来,怎么活学活用,我认为更加重要。一个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资产,我刚才已经讲了,资产背后就是成本,所以在设计资产的时候要考虑一些问题。
资产,不管是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按照我的认知说来,企业要尽量扩大流动资产,因为流动资产是存货和应收帐款,它对整个营业收入贡献更直接,尽可能减少我们的固定资产。今天在整个国家不断购买固定资产,这已经变成一种风潮,但是今天这些固定资产又变成了闲置资产,最后变成企业的巨大负担。
这个时候可以发现我们整个国家固定资产闲置率太高,但是政府和企业拼命开始在扩张固定资产,这样的话最后都会转移成为企业的沉没成本。
销售收入
第二个问题是销售收入,大家知道所有的销售收入,其实是企业的外部能力和内部能力之间的结合。外部我们看到是市场的需求,内部我们看到的是对销售的支撑力,或者促进能力。所以一些行业,或者有些新兴的企业,特别是新行业投入的时候不要太大,我经常问人家,你是做哪个行业的,一听就知道大概你的营业额应该达到多少。
所以销售收入是跟市场容量联系在一起的,同样也跟客户成熟度有关系,如果这个市场还是要你去教育的话,你就会发现营业收入代价就比较高,保健品就是这样。
利润
第三个问题是利润,我们大家都知道利润是收入减去支出得来的,这个时候你可以发现利润获取,有了他的前提条件。你的收入其实是你的外部能力,你的支出是管理能力,收入是你的经营能力,支出是你的管理能力,这之间平衡就是你的净利润。所以利润值的高低,首先是取决于你收入大小,其次决定你花钱、用钱的效率,所以我们看到同行之间,利润会差很多,他背后其实跟经营无关,更多跟管理有关。
现金
第四个问题就是现金。我们很多企业家不太重视现金的问题,也就是有收入没利润,有利润没现金。其实现金反而是企业日常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所以说一定要控制住现金流,控制不住现金流的公司都是因为经营失控。所以我们需要把现金流跟整个经营活动连贯在一起,现金流管理其实是一个经营管理的过程,经营管理的水平低,现金流就开始失控。当然现金流其实还有一个预判过程,计划性越差的公司往往会导致现金流断流,有的人说现金流断流由于银根紧缩,其实跟这个企业的计划差有关系。计划差的原因跟这家公司管理差有关,管理差背后是跟企业家的意识落后有关。
股东收益
最后一个我们需要强调和理解的就是股东收益问题,我们一般讲股东回报率。我认为一个股东回报率对中小型企业说起来,一定是三年就能够赚回一家公司,不能低于30%。既然这样,投资小小的,利润是要大大的,大家看到为什么轻资产公司会在股市上受到欢迎,很大原因股东回报率很高,所以股东收益是很重要的。我们再讲我的企业怎么怎么好,其实你可以发现真正支撑这个企业市值、股价,最后其实拼的是股东回报,或者股东的收益。那么对企业长期固定发展说起来,其实股东的收益往往也是一个终极决定指标。
企业财务管理名词解释
财务管理是为了帮助企业建立人才储备,通过培训项目为企业培训出优秀的财务人员,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企业财务管理名词解释,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看看,想了解更多请锁定网。
*代理成本-股东通过代理人即企业经理从债权人那里获得好处,债权人必须在贷款时通过各种保护性条款对自己进行保护,这些条款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经营、影响企业活力、降低企业效率。另外,这必然会发生额外的监督费用,抬高负债成本,以上两项都会增加企业费用支付或机会成本。
*资金成本-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必须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用资费用和筹资费用。用资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投资过程中因使用资金而付出的费用,如股利、利息等;筹资费用是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因获得资金而付出的费用,如手续费、发行费等。资金成本=每年的用资费用/(筹资数额-筹资费用)
*加权平均成本-又称综合资金成本是以各种资金所占比重为权数,对各种资金的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故称为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资金边际成本-资金每增加个单位而增加的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属于企业“经营能力”成本,是企业为维持一定的业务量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要想降低约束性成本,只能从合理利用经营能力入手。折旧费、保险费、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等。
*酌量性固定成本-属于企业“经营方针”成本,根据企业经营方针由管理当局确定的一定时期的成本。要想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就要在预算时精打细算,合理确定这部分成本数额,如广告费、研发费、职工培训费等。
*混合成本-在成本按习性进行分类时,有些成本虽然也是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不成同比例变动,不能简单的归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类成本称为混合成本。混合成本按其与业务量的关系又可分为半变动成本和半固定成本。
*杠杆原理的概念-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使业务量发生较小变化时,利润会发生较大变化。
*经营杠杆DOL-由于存在固定成本而造成的息税前盈余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现象,叫经营杠杆或营业杠杆。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越大。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盈余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盈余
*财务杠杆DFL-由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使普通股盈余的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盈余的变动幅度的现象,叫财务杠杆。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盈余变动率/息税前盈余变动率=息税前盈余/息税前盈余-利息-(优先股股利/(1-所得税税率))
*财务分析法-通过对财务报表中有关项目进行对比,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财务分析所提供的信息,不仅能说明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更重要的是能为企业未来的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提供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资金周转情况分析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对比所确定的比率,他可用来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根据惯例,流动比率等于2的时候最佳。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对比所确定的比率,是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速动比率为1是为最好。
*应收帐款周转率-是利用赊销收入与应收帐款平均占用额进行对比确定的一个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两种表示方法。
*存货周转率-由销货成本和存货平均占用额进行对比确定的指标,有存货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两种表示方法。
*市盈率-又称价格盈余比,是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普通股每股盈余进行对比所确定的比率。公司财务人员和外部投资者对这一比率都很关心。
*杜邦模型分析法-是在考虑各财务比率内在联系的条件下,通过制定多种比率的综合财务分析体系来考察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
*MM理论-无公司所得税情况下,企业的资金结构不影响企业的价值,即在上述假设前提下,不存在最优资金结构;有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由于利息费用在交纳所得税之前支付,负债具有减税作用,因此利用负债可以增加企业价值,在此假设情况下,负债越多越好。
*权衡理论-既考虑负债带来的利益也考虑负债带来的各种成本,并对它们进行适当平衡确定资金结构的理论。
*财务拮据成本-企业没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当财务拮据发生时,即使最终企业不破产,也会产生大量的额外费用或机会成本,这便是拮据成本。拮据成本由负债造成,会降低企业价值。
*复利终值:终值又称未来值,是指若干期后包括本金和利息在内的未来价值,又称本利和。
*复利现值:以后年份收到或支出资金的现在价值。
*年金-一定时期内每期相等金额的收付款项。它每期都有而且金额相等,折扣、利息、租金、保险费的功能均为年金形式。年金按付款方式可分为普通年金(后付年金)、即付年金(先付年金)、延期年金和永续年金。
*后付年金-又称普通年金,指每期期末有等额收付款项的年金。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最为常见。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是指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从企业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企业把利润分光,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其应应付意外事件的能力,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按《企业财务通则》规定,法定盈余公积要按弥补亏损后的利润的10%来提取。当累计的.法定盈余公积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或者转增资本,但转增资本后,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一般不能低于注册资金的25%。
*股利政策-管理当局对与股利有关的事宜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广义的股利政策包括:(1)股利宣布日的确定:(2)股利发放比例的确定(3)股利发放时的资金筹集。狭义的股利政策仅指股利发放比例的确定的问题。
*剩余股利政策-企业盈余首先用于满足按资金结构和投资额确定的对权益资金的要求,在满足了这一要求以后,如果还有剩余,再将剩余部分用于发放股利的政策。优点:能与企业的投资机会和资金结构决策很好的配合;缺点:股利波动不定,容易造成股票价格大幅变动,给普通股股东造成较大风险。
*稳定的股利政策-支付给股东的股利不随盈余的多少而做调整,即不管盈余多少都维持一定股利。这种政策一般采用每股支付固定金额股利的办法,即使随盈余的变化有一些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也较小。优点:有利于投资者有规律地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有利于股票价格稳定,投资者风险小;缺点:可能会出现资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
*变动的股利政策-一般通过固定股利支付比率的办法来进行。采用此种政策时,每股股利将随盈余的多少而进行调整。这一政策的优点是盈余与股利支付能够很好配合,但不利于股票价格的稳定。
联合杠杆DCL-从企业利润产生到利润分配的整个过程来看,既存在固定的生产经营成本,也存在固定的财务成本,这便使得每股盈余变动率远远大于业务量的变动率,通常把这种现象叫联合杠杆。DCL=DOL*DFL
*资金结构-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狭义的资金结构指长期资金结构,广义的资金结构指全部资金的结构(包括短期和长期资金)。资金结构问题总的来说是负债资金的比率问题,是负债在企业全部资金中的所占比重。
*最优资金结构-一定条件下使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金结构。
*企业投资-企业投入财力,以期望在未来获取收益的一种行为。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前提,是发展生产的必要手段,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方法。
*现金流量-与投资决策有关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是指不考虑时间价值的各种指标。主要有投资回收期和平均报酬率。
*贴现现金流量指标-是指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指标,主要有净现值、内部报酬率和利润指数。
*净现值-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折算为现值,减去初始投资以后的余额,叫净现值。优点: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缺点:不能揭示各投资方案本身可能达到的实际报酬是多少。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中的最大者。
*内部报酬率-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0的贴现率。优点: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反映了投资的真实报酬率,也易于理解,缺点是比较复杂。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内部报酬率大于或等于企业资金成本或必要报酬率就采纳,反之就拒绝。在多个方案的选择决策中,选用内部报酬率超过资金成本或必要报酬率最多的。
*利润指数-又称现值指数,是投资项目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现值之比。优点: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真实反映投资项目的盈亏程度,有利于在初始投资额不同的投资方案之间进行对比,缺点是不便于理解。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的决策中,利润指数大于或等于1,则采纳,否则就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