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志,推开企业文化之窗企业标志是企业非语言性的第一人称,它对企业文化的阐述有时比语言性的传递手段更迅速、更有力、更准确,而且是世界通用。曾为百事可乐作CI策划的T·丹尼埃·威松说,“标志能表现企业性格”。在强调“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时代趋势下,服务业的企业标志朝着充满生气、自然活泼的人性化发展,更好地表达服务业感性、温馨、热情服务的品质;制造业则从繁琐复杂的图案转向单纯简练的几何抽象造型,充分表达制造业理智、科技和现代的时代精神。 折射企业内涵 一个好的企业标志往往能反映企业的文化内涵,因而通常极富感染力,同时也是形体简洁,形象明朗,引人注目,并且易于识别、理解和记忆的。 造型美是标志的艺术特色,其符号形式符合人类对美的共同感知。点、线、面、体四大类标志设计的造型要素,能构成独立于各种具体事物的结构的美感。世界各地企业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总的特点是出现了“感性凌驾理性”的新趋势,具体表现在:字体标志看好,由繁到简,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立体效果;图与底相互利用,从实体到虚体的阴阳相生效果;由静到动,由理性图形到感性图形,朝充满生气、自然活泼的人性化、有机性发展。 突出企业形象 由于作为企业形象而被长期宣传,广泛使用,企业标志通常是稳定和一贯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或企业自身的变革与发展,标志所反映的内容或风格有可能落后于时代,因此在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同时,也会作必要的调整修改。 美国宝洁公司(P&G)的标志就是经多次修订成现在的由星星、月神构成的圆形图案的,透着浪漫、神秘的气息。可口可乐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新CI设计中,为标准字下添加了一条白色波浪线,成为新标志的点睛之笔,和原有的流利有韵味的字母相配,和谐而更富激情。
海尔,是中国最有实力进军世界500强的家电企业;张瑞敏,是目前唯一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他追求卓越的企业和卓越的人,提出了“海尔,真诚到永远”的经营理念。这种文化理念指导海尔所有的经营活动,无论是新品、服务、广告、人才,还是管理、营销、品质,都将这种认真的、真诚的文化融会塑造得十分贴切。在这种彻头彻尾的为用户服务的观念指导下,创造了内部日清日高的管理制度,十分严格地要求每一个员工必须将当天的工作在当天完成。这是一种看似非常严酷的制度,实际上是在自觉执行严格制度的氛围中,创造了一种富有海尔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真诚到永远”,所以,海尔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马虎、都十分认真。企业文化成为海尔最本质的成就和最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失败的企业就是文化的失败。爱多,短短4年坐上全国VCD行业的头把交椅,产值达半时间,方太就从零发展到近4亿元销售额,从6月,第一批产品投向市场马上刮起第一股方太旋风。后来,从上海《新民晚报》得到一则消息,三口之家因煤气泄漏中毒身亡。我们立即研究将电子模糊技术应用到吸油烟机上去,万一煤气泄漏,吸油烟机会自动开启开关自动报警又自动将有害气体排到室外。这台机子一出来,立即刮起了第二股方太旋风,方太产品供不应求,原来比较沉闷的吸油烟机市场热了起来。这靠的是什么?是方太的“市场需求”、“顾客文化”在产生作用,因此,文化不是与物质分离的,它始终是物质的灵魂。品牌文化又是方太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方太诞生的第一天就提出了实现吸油烟机行业第一品牌的目标和“品牌兴厂、文化兴牌”的战略方针。因此,“一切要做到最好”成为方太人的形象口号,也诞生了许多关于方太人的动人故事。
企业文化不仅是搞几场活动大良专家为企业文化建设指点迷津 论坛现场。昨日下午,由大良街道办主办的企业文化高峰论坛正式开启。 本报讯 记者何兴安报道:有句笑话说,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可以装。那企业文化这个筐里,应该装些什么呢?昨日,大良街道举办的企业文化高峰论坛就企业文化里该承载什么展开了讨论。“企业文化是一门学科”,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企业文化专家刘光明指出,对于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刚刚起步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是培养专业的人才,来指导和研究企业文化的建设。 办一张内部报纸或者搞几场文化活动,往往被不少企业误认为就是企业文化的全部,这是目前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普遍的现状。刘光明认为,有不少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刚刚起步,其认识也比较浅薄,所以存在“瞎子摸象”的现象。 现场的企业代表表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比较片面,把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活动混为一谈。刘光明认为,企业文化是一门学科,来自于实践,也需要管理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支持。所以,对于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刚刚起步的企业而言,首先要培养相关的人才。刘光明说,根据国外研究数据表明,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比为1∶227,所以,对企业而言,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是值得的。 本次论坛由大良街道主办,一个镇(街)级政府举办此类论坛在国内并不多见。“中国第一街道”,李桂生教授更是如此评价大良为企业搭建的这一平台。他说,“文化凤城”闻名方圆,企业文化已成为这一文化品牌中的一分子。 大良街道办副主任梁锋说,企业文化论坛把大良首届企业文化节推向了高潮,一系列的活动基本摸清了大良企业文化的现状,为整合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而这次论坛则为企业文化建设和整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最后,我想需要澄清两个认识。一、 统一和个性的关系。现在一提企业文化就说要什么什么都统一起来,有点忽视了保持员工个性的重要性。统一是一定要统的,规章制度一定要统,企业形象一定要统。除此之外,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充分尊重员工个性,使之在企业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合谐起来。个性与个性会有碰撞,但也由此产生创新的力量;个性与个性会有不同,但就象十个手指弹钢琴,个有个的作用,用乐谱使之合谐起来,形成合力。我不赞成把所有员工的思维方式等等弄成差不多一样的,会失去活力。所以我们第一个认识是这样的:在制度的基础上,尊重个性,使之合谐。 二、 关于凝聚力的理解。这是说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问题。我们大多数的企业家似乎都特别希望自己员工有极强的凝聚力。这没有错,但有一个对凝聚力的理解问题。团队的力量很重要,但不要只能聚不能分。就象一张很好的渔网,有很坚韧的丝线互相连着,需要聚的时候,一触即收,鱼跑不掉,需要要分的时候,张开大网,富有弹性,大鱼小鱼尽收网底,网眼与网眼之间的距离也很合适。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的是随时随地都能方便地聚起强大力量的能力,开合自如,而不是要事事捆在一起,时时挤在一起,失去弹性和活力。企业家不可不察。 作者:冀云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