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的环境文化,企业无力去影响它,但不可不察,只有察清了,因势利导,才能尽快适应环境,避免因水土不服而造成损失。
然而,企业文化界的现状,让真正关心企业文化的人们却足以心寒。笔者曾经经历过一起真正的企业文化咨询案例,当一些头顶着炫目头衔的专家和学者,在企业走马观花一遭,酒桌与舞厅的留恋徘徊,在宾馆中闭门造车,而后打造出的企业文化巨作洋洋洒洒千字万言,以求能够混得大把的雪花银子。但是,这样的企业文化就真的是企业文化吗?非也!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没用调查就没用发言权”,这句话可以说是一语中的。对于企业根本就不熟悉的哪些专家学者,他们只是纸上谈兵的“赵扩”和“马谡”,其才智只是局限于夸夸其谈的坐而论道。而如何建造理论与实际的桥梁,真正地将企业文化的理论应用于当中,这是他们最致命的地方,也是其不可避免的弱点。 因此,企业文化人必须正视现实。当前,企业文化没用多少可以值得炫耀的成就,众多的企业文化人不过是前行的探索者。成绩只是代表了过去,前方的路依然那样的遥远与坎坷,需要我们持续不懈地付出与努力。“桃李不言,自成蹊跷”,相信最后的成功是属于寂寞中搏击风云的雄鹰,而不是在骄傲炫耀翎羽的孔雀。(党向阳)
一个企业的马屁文化就是在相马的过程中形成的。 以身作则,倡导公正氛围 领导喜欢什么,员工往往会给与什么。领导喜欢听闲话的,周围的人往往会跟着说闲话;领导喜欢“魏征”,周围说真话的人就多;领导喜欢把事情做好的,周围的追随者一定是专注于事情的。所以说,健康的中心语言频道少不了领导自身的修炼。领导的习惯、喜好和理念往往是企业中心语言频道的导向仪。
企业文化执行力 剖析中国人力资源的三大误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什么设置一道道招聘的关口仍然难以选对人?为什么重金培训却总免不了“为人作嫁衣”?为什么绩效考核考不起来?为什么具备竞争力的薪酬福利留不住优秀员工的心,“舍得了孩子却套不着狼”?为什么该下的人不下,该上的人上不了?是什么让优秀员工留下来?什么是真正贯穿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内核…… 中国人力资源三大误区 1、模块化:“人”的工作支离破碎 我们已经习惯于将人力资源管理拆分成几大部分进行操作,比如六大模块、七大模块、几步走或者几个环节等等,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块化有利于管理的整体把控以及细化分解,将“人”的工作做细做精。但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的困境在于无法将各个模块整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人”的工作在实操中往往支离破碎,缺乏主线的牵引。单纯依靠企业家的掌控能力或者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协调能力都是难以解决问题的。 2、程式化:HR们成为人力资源“技术蓝领” 我们已经习惯于不断地分解分解再分解,已经习惯了除了表格表格还是表格,已经习惯于像财务工作一样地统计统计再统计。人力资源管理程式化是克服企业“人治”的制度基础,是克服人们天生惰性的手段,也是提高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比的工具。但指标、表格和数字让HR们却成了人力资源的“技术蓝领”,过度地埋头于微观实务中,却忘却了人力资源的根本价值并不在于为了流程而流程,而在于以人为本和开发潜能。 3、数据化:寄希望于人力资源测评技术来解决问题 我们已经习惯于借助人力资源测评方法来判断人、甄选人、评价人和提拔人。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以及其它相关社会学科的发展使人类更充分地认识人性,更有能力地捕捉自身发展规律,这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