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最需要文化的心理支持,有些专家认为葡萄酒的价值是四分文化四分原料两分工艺,技术、设备、原料都可以引进,但文化买不来,也无法模仿。解放初期,张裕成为中国葡萄酒的摇篮,张裕葡萄酒大学培养的大批人才,成为中国葡萄酒业的脊梁,张裕引进西方技术、葡萄品种的同时,也引进了西方的一种文化,《葡萄酒文化与张裕产品》手册也表明,张裕是把葡萄酒文化放在首位的。传播文化就是开拓市场。由于张裕公司对葡萄酒文化的提倡及对现代生活的独特理解,使他们致力于推广这种文化、这种生活。从社会传播角度来看张裕的宣传广告大都可以划入公益行列。例如从1997年起,张裕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葡萄酒百年文化巡回展,一方面普及葡萄酒知识,启蒙葡萄酒消费,一方面展示百年张裕所代表的东方葡萄酒文化。从市场角度来看,他们所进行的市场推广,并不只是通常意义上的抢占市场,还是创造市场,即不仅分蛋糕还要做蛋糕。因为中国人均年消费葡萄酒不足0.3升,与世界人均水平6升差距很大。目前阻碍葡萄酒普及性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价格与观念。价格受供求规律的制约最终可以跨越,但观念就困难多了,因为观念的转变必须从文化上突破,张裕的目标是通过对葡萄酒文化的经营,最后把张裕做成东方葡萄酒文化的象征,把张裕做成世界级葡萄酒品牌。企业将自身的理念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文化通过整合营销传递给社会,理念文化是核心。张裕的理念文化包括张裕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它“爱国、敬业、优质、争雄”的企业精神。
讲到这有人会说,这是资本家行径。经营的都是企业,为的也都是赢利,资本家都做了,我们为什么不做?为了产生剩余价值,剥削是必须的,也是自然的,不过有一点,员工回家时,可能累得腿都软了,但钱包一定要是鼓的,要让员工的工作得到回报,让他明白,被剥削有时是一种幸福。深圳华为公司有这样一种员工观:认真负责、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的最大财富,同时强调,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回报。以人为本不是前提,而是结果。误区之二:民主管理。民主不是坏事,但民主的管理同样不是前提。管理是一种无形资产,更是一种回报巨大的投资,企业的财富由什么创造,就管理什么。从工业经济的手脚创造财富到知识经济的头脑创造财富,管理的目标发生了重大转移,管理手脚,监工就够了,而管理头脑,文化就成了关键。决策时要讲民主,但经营管理需要有权威,一个两口之家还有一个拍板主事的,何况一个企业,如果一个企业里几百甚至几千个员工都是主人公,可不可怕?企业需要一个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要让员工知道,企业的目标、使命、战略规划在哪里。松下幸之助说过,企业规模小时,能做到什么规模要看老板的能力;而企业做大之后,还有多少潜力则取决于员工的胸怀。IBM员工平均每周工作55小时,就是说,每人每天加班3小时;通用的韦尔奇被称作中子,意指他像核武器一样有威力;微软的鲍尔默绰号屠夫;而三星举行高层会议时,门口总会摆几副担架,老板练过拳击,先后有数十人挨过打,但并没有员工因此离职。在现代企业制度之下,最好的管理是自己管理自己,而员工对权威管理的这种宽容源于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支持,他们觉得企业有前途,工作哪怕是重复劳动也是有价值的。曾经有人说过,在一个企业,假积极五年,就是真积极。
这几句话就是做人做事的准则。这些准则越精练越好。越精练内涵越丰富,越精练越容易记住。如果你企业倡导“诚实对待每个人、诚实做好每件事”,那么,每天、每周或每月终了,你让每一位员工对照自查、自评、自省。首次违背了,自我改正,再次违背了,批评教育,三次违背了,清理走人。当然要求员工做到的,老板自己首先要做到。若能如此,没有制度,你的员工也能积极工作、认真负责,没有制度,你的企业依然能够活力四射,后劲十足。企业文化与企业与生俱来,企业文化伴随企业成长。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才能保证企业健康成长,病态的企业文化必定导致企业夭折。如果想等到企业成长之后再来建设企业文化,就可能为时已晚。特别是功利性强的企业,创业初期,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员工养成了投机取巧、独立作战的习惯,再回过头来想建设诚实经营、团结合作的企业文化就很困难了。正像人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一样,一个企业创业初期的小格局已定,后来的发展往往不甚了了。即使侥幸成功,往往只能昙花一现,风光很难延续。被人们称之为“暴发户”的企业无不如此。和你的员工讨论企业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支持什么、打击什么,然后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语言精练地表述出来,所有成员遵照执行、定期对照检查,并严格处理破坏者,这就是创业期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实际上,正确的做法是,不仅要将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而且企业文化理念要从员工行为上提炼,通过公司制度塑造。因此核心理念层、制度层和物质层三个层次是互相作用的。
关键词: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成功的企业文化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