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语文文学常识有哪些吧!
中国文学
01: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02: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03: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04: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05:
三皇:伏羲(天皇)、女娲(地皇)、神农(人皇)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四大道教名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
06: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坤、震、巽、 坎、 离、艮、兑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07: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中岳河南嵩山
五湖: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江苏太湖、江苏洪泽湖、安徽巢湖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股、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古代地理
01:
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02: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03: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天文常识
01: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02: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称谓
01: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02: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到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01:
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 ( 指南录 后序 ) 》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 ( 指南录 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02: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古代的传统节日
01: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01:
干支纪年
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02:
年号纪年
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03:
王公年次纪年
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民国纪年法: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从此又有了民国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推算方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计算方法:
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天干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0,得到的数即为天干数,若余数为3,则为天干的最后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2,得到的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为3,则为地支的最后一位,即亥。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 如:2012年查万年历为壬辰年,算法为: 2012÷10=200……2,2—3=—1,—1+10=9,按天干顺序数到9,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第9位为任。 2012÷12=167……8,8—3=5,按地支顺序数到,子、丑、寅、卯、辰。第5位为辰。 按照以上计算结果,把天干、地支合并起来可知,2012为壬辰年。
04:
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
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