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金三银四”既是招聘旺季,也是离职跳槽季。《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曾对大学毕业生离职现象进行分析,数据显示,98%的离职为大学生的主动行为,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和薪资福利偏低是大学生离职的最主要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追求职位晋升是部分大学生离职的原因。那么,跳槽真的更容易获得晋升吗?
由于民营和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员工流动性更强,因此我们将着重对在民营和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分析。
多“炒”几个老板,薪资会更高吗?
许多人跳槽是为了获得更多薪资,多“炒掉”几个老板,你的薪资会更高吗?
从薪资数据来看,大学生毕业三年后雇主数越少薪资越高。但结合半年后和三年后薪资数据来看,雇主数不同的2016届在民营和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本科生,薪资上涨的绝对值基本持平,均增长4100元左右。
具体来看,毕业三年后只有1个雇主的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平均薪资为8760元,较毕业半年后薪资增长了4198元;有2个雇主的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平均薪资为8472元,较毕业半年后薪资增长了4150元;有3个及以上雇主的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平均薪资为8388元,较毕业半年后薪资增长了4111元。
由此可见,不同雇主数薪资差距主要体现在半年后的起始薪资上。起薪较高或许也正是那部分未更换雇主的本科生不跳槽的原因。而服务了3个及以上雇主的本科生,虽然毕业三年后薪资较未更换雇主人群仍有一段差距,但获得了与其绝对值相近的涨薪。
多换几份工作,更容易升职吗?
个人发展空间不够是职场人离职的另一个主要原因。那么频繁离职的职场人,真的获得了更高比例的职位晋升吗?
数据显示,雇主数越少晋升比例越高。2016届在民营和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本科生,毕业三年后未更换雇主的,70%获得了职位晋升;服务过2个雇主的,66%获得了职位晋升;有3个及以上雇主的,获得晋升的比例仅为62%。
事实上,长期服务于一个雇主的职场人获得长时间的工作积累,有助于其专业技能的提升、工作经验的积累及信任感的建立,也更容易获得职业发展机会。
多跳几次,能找到更满意工作吗?
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在工作中不愿意“将就”。他们秉持的理念是,自己不喜欢工作就没有工作热情,因此希望通过不断跳槽和尝试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但实际上频繁跳槽的大学生有多少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
数据显示,频繁跳槽并没有让就业满意度有明显提升。在民营和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从未更换过雇主的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为71%,较半年后提升3个百分点;服务过2个雇主的,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为67%,较半年后提升2个百分点;服务过3个及以上雇主的,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为64%,较半年后仅提升1个百分点。并且,与从未更换雇主的人群相比,其就业满意度差值进一步扩大。
结语
近年来,大学生“闪辞”现象频频引起社会关注。这一现象折射出来的是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年轻群体就业观的变化,同时也体现了职场新人职业性的缺乏、过于感性和冲动,这并不利于工作经验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更可能让自己输在人力资源筛选简历的环节。
有近20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杨东升曾分别在世界500强外企和行业头部民营企业就职,在他看来,一年一次甚至更频繁的跳槽是简历筛选的“红线”,因为这容易给聘招聘单位留下不职业、不理性、适应能力差的印象。不可否认,理性更换工作是职场人获得发展、晋升或薪资增长的重要渠道。部分职场人确实也通过跳槽涨了薪、升了职。但过分依赖跳槽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不值得提倡。
数据说明:
麦可思曾对2016届大学毕业生进行过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2017年初完成,全国本科生样本约14.7万,全国高职生样本约14.2万),2019年底对此全国样本进行了三年后的再次跟踪评价,全国本科生样本约2.4万,全国高职生样本约3.1万。覆盖了本科毕业生从事的556个职业、311个行业和高职毕业生从事的595个职业、322个行业。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