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以淘小铺、芬香、拼多多为例,深度解析社交电商掘金之路

2020年1月15日,阿里巴巴正式入场社交电商,这极大地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互联网上有一句名言:BAT入场,寸草不生。

之后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却没有找到任何一篇完整解析社交电商的文章。各种信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毫无逻辑。因此在这个节点,我做了一个深度的梳理并分享出来,希望能对你有所价值。

全文目录

本次重点讲述前面2个问题。

一、什么是社交电商

1. 基本模式

简单理解,社交电商就是在社交网络中促成的电商交易。与传统的电商不同点在于,社交电商下的用户既是购买者,也是分享者。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社交电商的三种基本模式

1.1.1 拼团模式

电商平台牺牲一定的利润,以2人以上拼团享更低价的方式进行,引导用户进行自发的传播,比如拼多多和苏宁拼购。

1.1.2 分销模式

这种的细分玩法其实很丰富,总体上看就是以优惠券或特定渠道链接为载体,分层级设置一定的分销佣金比例,将部分利润空间让给用户,比如云集、环球捕手、好省。

需要注意的是,分销本身又能分成两条路线:一条是“社群代理+多级分佣”,团长分享商品,团长的上家也有分润;另一种是“淘客”,通过特定的渠道拿到商家的优惠券,分享出去赚取佣金。

1.1.3 内容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图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带货,比如抖音、快手、小红书。

观察这三种模式,总体上能得出以下结论:

1)从组织形式上看:社交电商主要分为两种

靠自发传播,行为分散,想要便宜的时候就邀请朋友拼团、砍价,有利可图就分享出去,对平台来说好处是节约运营成本,但是这也意味着很难集中力量开展特定行动;

代理模式,层层相连,好处是有组织有纪律,但缺点是多级分佣导致每个层级利润都相对较少。

2)从效率方面来看

在传统电商平台中,商家通常要通过在平台购买广告位、推荐位、刷权重来实现商品的传达,成本高、覆盖人群有限;而社交电商可以实现大量推手个性化推荐。

因此与传统电商相比,社交电商实现了低成本的末端精准推送。

2. 市场分布和发展趋势

了解完基本模式,自然得看看各种模式下的实际市场表现。考虑到供应链一致,因此数据就放一起了,着重关注GMV(成交总额),忽略成交形式。

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些主流电商平台的年报或者行业调研报告的公开信息,了解各自2019年的GMV,统计结果如下:

3. 头部平台

我们先来看头部平台。和平时的感受相符,前三甲为阿里、京东、拼多多,占据了整个电商的绝大部分份额:

阿里的体量最大,远超其它平台,占整个电商份额的60%以上;京东第二,不到阿里的1/3;拼多多后来居上,达到了万亿级别;其它平台体量都相对比较小——从这点看,阿里依然为电商一哥。

但是结合另一份信息看,结论就没这么乐观了。根据浙江发布的《2019社交电商白皮书》,2020社交电商的年交易规模将达到3万亿,相当于现在阿里电商体量的一半。

可是这3万亿的份额,有多少和阿里有直接的关系?事实上京东投资了社交电商平台芬香;拼多多本身就是走的社交电商的路子,反观阿里还是个游荡的路人甲——这个问题就有点大了。

或许社交电商因为自身的特点,能满足买家计划之外的购物需求,一定程度上会带来增量市场,可必然无法避免蚕食阿里电商份额。以现在的数据变化趋势,也不是动奶酪的小问题,而是带着镰刀砍大动脉了。

阿里会趴着等你来砍吗?

显然不可能,它什么时候在电商领域吃过亏,况且就目前的体量数据来看,阿里依然是满足国民购物刚需的首选。

当然,如果你对淘客有所了解,就知道阿里并没有完全与社交电商脱节,还是保持着关注。

好省这样的导购app就属于阿里的合作伙伴,只是好省的模式更偏向传统的淘宝客,还是非独家的聚合平台,对于阿里来说维持现状在微信中抢流量还可以,但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新的模式是阿里如今最需要的,所以阿里在2020年1月15日,也推出了自己的社交电商平台淘小铺。关于淘客的更多问题,后文会说到。

4. 中小平台

看完了头部平台,接下来看其余的中小平台。我总结了一下,大致分成两类:自有供应链的平台和第三方平台。

1.4.1 自有供应链

自有供应链的小平台,前期以高额的奖励机制和爆款商品来进行快速裂变,实现规模化,通常以团长为节点。

奖励机制通常包含两部分收益:拉新费和销售佣金。拉新费的本质就是平台花钱买流量,至于平台后续能否赚钱,取决于通过裂变进来的粉丝沉淀并产生足够多的消费;销售佣金就是让团长分销赚钱,分享的动力取决于佣金的比例。

要能从商品中拿出足够多的佣金给到团长,就要求商品成本足够低,有足够的毛利空间去分蛋糕。所以对平台的供应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但是有分销意愿和分销能力的人有限,当然知名度和美誉度越高的平台,它能覆盖的有分销能力的人数量越多。当裂变到达瓶颈期以后,人数最多的尾部团长的分销热情就很难维持。

所以只能通过提高团长佣金来刺激热情,通过价格战来扩大跑马圈地,用以保持对供应端的话语权,此时毛利空间更小了。

在这种商业模式下,团长和用户的转移成本非常低,很难形成对平台的黏性,所以大家会看到一些团长和用户在不同的平台之间跑来跑去。

物美价廉的商品是吸引用户的关键,订单多就能增加团长的收入;团长的热情被会刺激从而促进推广的力度,带来更多的用户和团长,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社交电商平台短期靠裂变,中期靠运营,长期靠供应链,高佣金、价格战这种烧钱模式不是长久之计,关键还在供应链。

1.4.2 第三方平台

第三方平台主要指的是“淘客”,字面意思可以简单理解为淘金的这么一个群体,他们主要通过阿里或者腾讯的开放平台做分销盈利。淘客的玩法很多,难度并不大,主要是信息差。近期就从靠谱渠道听到一位淘客牛人,抓住了平台的规则漏洞,单日收益近千万。

另外像大家经常会在朋友圈看到那种“漏洞单”,这是怎么回事呢?

1)是真的漏洞单

通常因为平台规则复杂,商家设置有误,被灰产从业者以技术手段抓取到,碍于平台规则,商家只能咽下去。比如满100元五折与满50减10同时生效,导致100元的东西只要40元就能买到。

之前也听新闻报道过,某新手商家因为设置错误,被恶意大量下单,导致才开张就破产。

2)是隐藏优惠券

正常情况下,店家到一些推广平台(比如阿里妈妈)发布特定佣金的推广商品,淘客负责分销,全网引流,然后把一部分佣金让利给买家,这样就出现了优惠券。

在此基础上有比较嗜血的玩法,比如:原本成本50元的正品商品,市场价卖100元。店家找到淘客说,我给你50%的佣金,再给30优惠券,最后20元成交,对于买家来说可谓物美价廉,对于店家来说显然是血亏。

可为什么店家还是会答应呢?

这和平台的商品推荐制度有关,因为销量上去了的话,可以蹭平台的免费公域流量。而一旦无法蹭到公域流量,商家就不会给出这种优惠,淘客也就没了基础。

从整体上看,淘客的这种玩法极大地伤害了商家的利益,变相提高了商家的经营门槛,使得平台往畸形发展,这是平台极不愿看到的。但是出于对某些现实情况的妥协,平台也只能静观其变。

所以第三方平台的模式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平台规则的变动,流量很容易被平台掐断,然后就垮掉了。

1.4.3 基本推论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以上两种平台,有什么共同的致命硬伤吗?——商业模式极容易复制,没什么竞争壁垒。

那么什么才是社交电商的竞争壁垒呢?——供应链,供应链强的才是爸爸。

5. 互联网共识

另外对于中国互联网新领域的发展过程,有一个“三板斧”的共识,名字我取的。

起步萌芽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大量试错,跑通最小的商业模式闭环;

爆发增长阶段:该阶段主要是靠资本的催动,跑马圈地;

行业洗牌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巨头出手,先横扫四方清理战场,然后把没死的收购了。

因为每次都是这么玩,以至于网上流传着一套经典的剧本: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不是残了就是挂了,然后老大和老二水乳交融,合二为一。

比如:腾讯和360打架,金山残了;ofo和摩拜单车打架,酷骑单车消失了;美团和饿了么打架,百度外卖消失了;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打架,凯立德残了;天猫和京东的猫狗大战,遭殃的就更多。

所以在互联网行业的起步和快速发展阶段,到处折腾下没问题,但是到了洗牌阶段,拥抱巨头是唯一的选择。

二、灵魂三问

此时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就有三个:

是否到了洗牌阶段?

谁是巨头?

谁值得拥抱?

1. 社交电商到了洗牌阶段吗

阿里的反应来看,起码有危机感了,所以赶紧推出了自己的社交电商平台淘小铺,估摸着淘小铺完善的时候就是反扑的开始。

更重要的是,与开发的其它产品不同,阿里对淘小铺的重视程度和定位是极高的。

从2020年年初,淘小铺的宣传标语,就被淘宝网首页置顶至今,那是一个网站除了搜索框以外最亮眼的位置了,单独的整条横幅,想看不见都难。

同时根据淘小铺的掌门人也是天猫全球购的负责人讯飞所说,阿里对于淘小铺的定位是既天猫商城之后,淘宝店铺体系的第二次变革。变革的目的是为了变得更好,如果不通过行业洗牌,清理战场,阿里的市场份额从哪里来?

对于淘宝的发展史不了解的人来说,可能无法体会这个定位意味着什么,所以这里我给大家简要地回顾下这段历史。

淘宝在起家的阶段,采用的是C2C模式,也就是个人店铺对个人买家,只需要提供简单的资料注册就能开店,创业变得简单了,自然吸引了大量商家的入驻,低门槛、大流量使得最早进入的商家爆赚。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店铺多了,乱象四起,尤其是商品质量的问题。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证,长此以往,平台就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所以在2008年的时候,淘宝开始打造“淘宝商城”,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天猫”的1.0版,之后2012年“天猫商城”正式推出。商城采用B2C模式,也就是企业店铺对个人买家,整合了数千家品牌商、生产商,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100%品质保证的商品。

虽然入驻的资质要求严格,但是流量的扶持也再次让这批商家赚得盆满钵满。随着“天猫代表品质”的理念深入人心与淘宝对天猫的扶持,淘宝的流量进一步在天猫集中。

由于主要流量去了天猫,导致淘宝上大量资质达不到要求的中小店铺生存艰难,大量逃离,所以天猫商城满足了高端客户对质量的需求,却也使得淘宝失去了大量的活跃卖家,相当于断臂求生,这也是后来拼多多能崛起的一个因素——这就是淘宝历史上第一次变革。

因此,将淘小铺定位为淘宝第二次变革,份量是极重的。从想入驻淘小铺的朋友那确认,淘小铺的品牌入驻资质要求比天猫高,是否意味着活跃卖家的进一步减少?社交电商的一个特点就是潜在卖家多,每一个购买者都可以是卖家,但是高品质商品的价格相对较高又不利于活跃。

那么如何解决活跃度与价格的冲突?

带着疑问,继续思考。

2. 我们来谈谈谁是巨头的问题

从GMV的数据来看:呈明显的“三雄逐鹿”的格局:阿里、京东、拼多多。需要注意到的是,京东和拼多多都背靠腾讯,所以本质上还是阿里和腾讯之争。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三家旗下的电商平台情况。

2.2.1 拼多多-薛定谔的猫

拼多多旗下的社交电商平台叫“多客联盟”,在谈多客联盟之前我想先说说拼多多的发展史和基因。经过多年的野蛮生长以后,传统电商巨头开始走品牌升级的路线,迫使大量中低端商家寻找新的流量来源。

而中低端商家的这部分产能刚好与二线以下城市的用户需求完美契合,凭借低价拼团模式以及游戏式购物体验,同时满足了消费者社交、休闲和购物需求,对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闲暇时间相对较多、对商品价格敏感度较高的用户吸引力巨大。

再借力微信小程序等方便快捷的购物渠道,在微信社交流量的助力下,拼多多实现了爆炸式的增长,从2015年成立到2018年上市,只用了三年时间。

但是树大招风,随着社交电商的爆发式增长引起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各大电商开始围堵,行业竞争加剧,拼多多维系单个用户的平均成本迅速上涨。

从盈利模式看,在“低价”定位下,拼多多的客单价低,平台上数量众多的长尾商户毛利率已经处于很低的水平了,如果进行更深入的价格战,将损害平台商家的基础,可若是在维持目前的价格策略和商户结构,拼多多就很容易陷入泥沼。

同时由于中小商户提供的商品质量问题较多,平台在消费者心中被打上了“低价、劣质”的标签,使得平台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从长远来看,加强品控和服务,提升平台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是平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而品牌形象的提升则需要依托品牌入驻、正品保障和优质服务,但是大品牌的引入势必会造成流量向头部品牌商集中。况且大品牌的销售渠道众多且相对稳定,话语权强,即便入驻拼多多也会考虑品牌本身的整体利益,不大可能为拼多多执行特殊的价格策略。这些和拼多多的增长动力逻辑是相冲突的,毕竟拼多多主打低价优势。

当拼多多的主体在面对这些问题之时,同一供应链的社交电商,也必然面临同样的问题。总的来说,拼多多这批黑马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试错和突破,同时也会面对来自巨头的正面竞争,留给它的时间还有多少,这是个问题。

2.2.2 京东芬香-卖货狂人

京东旗下的社交电商平台叫“芬香”,是基于京东购物平台的“自购省钱&分享赚钱”的微信小程序,于2019年3月推出,至今已发展一年有余。依托京东的供应链,芬香的产品成熟,体系完善,资源丰富。从实际的市场运营来看,偏传统电商,作风很务实,对社交电商的裂变并不狂热,像个安静的美女子,没有“微商”和“直销”的那种鸡血气质,整体上就是“卖货”。

虽然模式上也设置了“超级会员”和“导师”两个级别,但是无论是谁都得卖货才有收益,只是级别高点收益高点,至于躺赚就别想了,这种战斗在一线的理念,有着很重的“刘强东式”烙印。

可能有朋友会关心一个问题,都发展了一年了,芬香还在红利期吗?事实上芬香的超级会员才100万人,更高级别的导师数量没有官方数据。

由一线的后台数据估算,导师比例为1%左右,也就大致1万个导师,覆盖的消费者人群3000万左右,相比京东的几亿用户,微信的十几亿用户,芬香的潜力还是巨大的。若是你擅长于“选货和卖货”,芬香是个不错的选择。

2.2.3 阿里淘小铺-背水一战

阿里旗下的社交电商平台叫“淘小铺”,是继淘宝和天猫之后又重拳推出的一个新平台,目的是帮助普通人“一键开店,轻松创业”。任何拥有淘宝号的人,都可以一键创建一个自己的淘小铺,不用进货、做物流、做售后,走的都是淘宝和天猫的原生流程,买家和商家可以直接对接,推广者只要专注选品、维护粉丝即可。

因为京东和拼多多对于我来说处于次选项,所以我重点研究了阿里

2.2.3.1 五大疑问

研究进行到这个阶段,我心里其实产生了五个疑问:

如果是单纯地把天猫商户和用户转移到淘小铺,对淘宝意义何在?

对天猫商户来说,售价比天猫还便宜,动力何在?

淘宝客渠道的佣金是高于淘小铺的,用户凭什么用淘小铺?

如果说阿里的对手包含拼多多,但是这样转移后,现阶段和拼多多的用户画像重叠度并不高,那么最终针对的对手是谁?若终有一战,这场战斗的焦点会在哪里?

谁受益,谁倒霉?

带着这些疑问,继续研究。

2.2.3.2 整体趋势分析

从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现在是个体意识觉醒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社交媒体,如微博、视频号、虚拟店铺,只要你能为别人提供服务和价值,你就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

1)从互联网行业的进程来看

随着增量用户持续减少,各大互联网公司都相继进入了存量用户争夺阶段。不仅仅是电商领域,搜索、游戏、新媒体、音乐、支付都处于同样的处境。各大平台为了留住用户,不惜血本让利,甚至努力提供服务和支持让用户能赚到钱,通过这种方式来深度绑定用户。这也就意味着,互联网上普适性的个人赚钱时代来了!

2)从电商垂直领域来看

随着拼多多和直播带货的崛起,以及各路淘客和社交电商平台的搅局,阿里的龙头地位正在持续受到挑战。阿里如果不主动求变,未来难测。淘小铺在2020年初的横空出世,可能就意味着这场电商洗牌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3)而2020年初的全球疫情更是黑天鹅事件,极大地加速了这场洗牌大战的进程,历史上疫情导致产业和格局发生阶跃式变化的情况很普遍

对中国来说,这场疫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但是对我们个人来说,危机中也存在着机会,这个机会之一就是让更多的人产生省钱和赚外快补贴家用的需求。

但是在这个时间段,想要开辟新的赚钱渠道并不那么容易。

在全球经济都严重受挫的情况下,可供选择的领域并不多,比较亮眼的就属医疗和口罩,但是这两者水深得很,一般人干不来。除此以外,可供选择的基本也就只有“社交电商”这个领域了。

商业模式成熟

门槛低,可操作性强

投资小,风险小

不受地域限制,潜在客户群体大

碎片化时间经营

恰逢行业即将洗牌,红利巨大

所以无论你是自由职业者、微商、代购、企业老板、全职宝妈、大学生、上班族还是实体店经营者……只要能看得到这个大势和红利,哪怕我们从没学过电商,现学现用也有很大的概率能跟着风飞一波。那时势必会出现参与者疯狂涌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人民已经一次次地诠释了这个道理。

而且以社交电商的门槛和风险之低,演变成全民运动也不无可能,毕竟不少企业和单位的领导已经建议员工做微商,连国家最高领导人都为抖音带货站台。

另外,“大众创业”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了,受制于创业的艰难一直不见起色,还有什么领域会比“社交电商”更适合?而国民级别的流量,对于流量是命根的电商巨头来说,同样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2.2.3.3 从阿里的客观需求来看需要解决的4个问题

1)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让店家在淘宝创业更简单

整个淘宝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如果要开个店,一个人需要干哪些活呢?

需要自己找货源;

找到货源以后得自己去拍照,当美工,发布商品;

得自己去引流,不仅仅是阿里内部的直通车,还包括站外的抖音、微博的运营;

来了客户又得自己当客服;

等客户下单了,还得自己搞定仓储物流,发货填快递单,然后在后台上传单号;

出现了问题还得自己做售后服务。

当这一些列工作压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其实对这个人的要求挺高,基本全能。

而整个淘宝体系只有过一次变革,也就是之前说过的天猫前身——淘宝商城。这次变革将淘宝以C端为中心的店铺体系演变成通过企业入驻,企业店铺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手来实现分工。需要提醒的是,这里的企业不是指的工厂,而是指以公司的形式来经营。但就其本质而已,并没有解决开店首先需要自找“货源”这个问题,同时你还得会做流量,这就把很多人拦在门外了。

2)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后台操作的复杂性

因为自淘宝成立这15年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卖家和企业进入淘宝网,以及现实情况导致对功能的诉求越来越多,整个卖家的后台变得十分复杂,没有团队的个人卖家想要开个网店,几乎不可能。既然如此,那么个人创业者会去哪?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在移动端完成,能不能只通过一部手机的简单操作,就让个人创业者实现轻松管理和创业?

3)接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模式升级

相比于阿里现在几万亿的体量,简单做个新平台让创业者去从事销售工作,哪怕做到几百亿、上千亿的规模,对于阿里有什么意义?在上市公司是需要亮眼的财报增长才能得到支持的。即便帮个人创业者简化了管理,打造爆款商品也是极其困难的,这是一件性价比极低的事情。

如何让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似乎只有社交电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每一个节点用户只需要负责推广和维护关系,其它都交给阿里的供应链。相比于现在淘宝的推荐机制,只能活跃千万级的淘宝店家,社交电商服务的是亿级的普通人,同时他们也是商家。当年淘宝靠免费打败了收费的eBay,如今进行自我革命,靠赚钱来打败免费也未尝不可。

4)再者要解决的第四个问题:流量的分发

内部流量分发机制通过早年“流量草原”的布局,社会各个角落都是阿里的流量管道,如线上的QQ群、微信群,线下的超市、影院、小店等。

但是从结构上来说,阿里的内部流量分发基本依靠搜索和大数据推荐,随着体量的不断增大,内部的矛盾日趋凸显。另外用户通常是带着决策结果去淘宝,比如要买衣服就去搜衣服,但是用户决策前的不同维度的数据,淘宝是无法获取的。

但是腾讯不同,用户平时的朋友圈、社交、习惯等数据,给腾讯提供了相当细致的用户画像,如果腾讯给用户精准推荐商品呢?虽然腾讯在电商方面一次次跌倒,但也一次次卷土重来。

最近腾讯的企业微信做了重大升级,推出了朋友圈和客户关系管理,不知目的如何,但不能排除染指电商的可能。在存量争夺的阶段,谁知道哪次就偷鸡成功,这点对于阿里巴巴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淘宝实现了千万级活跃卖家,但是天猫的活跃卖家却下降到了百万甚至十万级,这是当初艰难抉择后的伤痛。但是社交电商的模式,却能让阿里突破天猫的禁锢,建立亿级活跃卖家的平台,满足阿里最理想的去中心化分发机制和对用户粘性的期待。大家可以想想一个场景,当上亿的用户有组织地推一款商品时,很难不触达到你。

这与淘宝现有的推荐机制相比,广告成本极低、覆盖的人群广,商家降低的广告成本可以让利给用户,爆款商品又使得商家获得更多的议价权,从而有了更大的让利空间,让利空间又意味着更多的用户,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事实上部分微商的爆款商品,背后的逻辑也是如此,但是微商的死穴在于产品过于单一,不像阿里有几亿商品可供选择,哪怕只在这些商品中随便选一千款精品,也能持续很久的爆款。网民是十分健忘的,当阿里持续曝光,谁还会记得曾经那些中小平台?

所以社交电商阿里的原生需求,实际上也到了不得不做的阶段,你若不做,对手可以用这套模式碾压你,模式上的降维打击是很可怕的。从这点就可以推断,阿里不出手则已,一旦出手必定是见血封喉。

2.2.3.4 从环境因素看

阿里对于淘客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能从腾讯生态引流,恨的是将平台推荐机制的缺陷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也因此淘小铺很难在价格上比淘客更有优势。这种爱恨交加,使得阿里短时间内并不会选择和淘客直接冲突,如淘小铺的负责人讯飞所说,淘小铺在货源的选择问题上会选择与淘客交集较少的供货商。

那么哪些供货商与淘客交集少呢?

1)国际品牌和国内一线大牌,这些品牌的价格管控稳定,不会按照淘客的规则来改变价格体系,比如五折出售。

2)渠道商。中国80%的线下零售额并不是由个人和品牌完成的,而是由在线下做批发、经销、零售、代理的商家来产生。

由于网络销售的复杂性,这些人对电子商务的拥抱程度并不高。同时,同样的商品在各个不同渠道的定价策略存在巨大差异,比如常见的美妆,在某个渠道定价1000元,但是在另一个渠道可能200元就能买到。如果在教育用户以后,通过电商的方式来打破这种价格不透明,则能释放一大波红利。

2.2.3.5 从淘小铺的定位来看

淘小铺主打的是品牌和品质,用连锁加盟来理解淘小铺可能会更准确。下面我举几个例子做对比,帮助大家理解。

1)传统的实体经销商VS淘小铺

作为传统的实体经销商,想代理某个品牌(比如雅诗兰黛),需要缴纳高额代理费,同时要租赁场地、进货、发货、雇佣员工。但是在淘小铺,只需要购买一份“精选产品”成为高佣掌柜,就能代理全平台几万个品牌的商品。不需要管供应链,只要分销和维护粉丝即可。

2)传统的连锁店加盟VS淘小铺

如果我们自己开直营店,赚取的就是直接开店收益;如果邀请其它投资者加盟,提供管理,那就可以赚加盟费。淘小铺招募掌柜,直接邀请的可以带着卖货,如果是管理班级的掌柜,那就可以赚取社群辅导津贴

3)微商VS淘小铺

微商代理的是单个不知名品牌,大部分需要囤货、进货、发货,还得自己负责客户服务和账务等工作。淘小铺的掌柜只需要购买一份“精选好货”即可代理全平台几万个品牌,平台商家负责发货、服务客户、处理账务,你只需要推荐和赚取佣金。

4)淘宝VS淘小铺

在淘宝上,普通家庭一年在淘宝消费5000元,0佣金;遇到好商品分享给闺蜜消费1000元,0佣金。在淘小铺,普通家庭一年在淘宝消费5000元,自购佣金500-2500元;遇到好商品分享给闺蜜消费5000元,平台返佣500-2500元。

5)淘客平台VS淘小铺

淘客平台在优惠幅度方面高于淘小铺,但是淘客平台的本质决定了商品价格的不可持续性。一方面商家做完活动商品就会下架,另一方面淘客是一个组织关系很弱的群体,很难进行爆款商品的推动

淘小铺的返佣比例平均在10%左右,同款品牌产品在淘小铺的售价低于天猫商城,商品的供应持续性好,因此淘小铺对于“低价”的定义,指的是品牌商品的相对低价。而且据说淘小铺后面会上线一个全网比价系统,非最低价的商品自动下架。

所以从单款商品来看,淘客更有价格优势,但不可持续;淘小铺的优势在于多品类爆款商品的稳定供应链。

以这种模式,淘小铺锁定的是品牌消费,以强大的供应链和社交电商本身的优势,解决低价和高品质的对立问题。

3. 来聊聊谁值得拥抱?

这个问题难回答,我不觉得我一个社交电商领域的新人,能对这个领域的发展未卜先知。

但是从投资和创业的经验来看,当摸不准具体是谁的时候,把行业巨头都摸个遍,大概率不会抛锚脚踏几条船,多平台齐头并进是个很好的策略,不论是自用省钱还是分享赚钱,哪里有利去哪里,反正保证自己收益最大化即可。

另外在三家平台都能省钱的情况下,决定选择的关键因素当然是赚钱。之前已经说过京东芬香赚钱的主要方式就是卖货,如果你有这个兴趣或者能力,是个不错的选择。

【特别提醒】千万不要此刻就去下载激活淘小铺尝鲜,这可能导致你淘宝号连同身份证一起废掉!不管你目前是否有意做社交电商,保留自己的参与资格是最基本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电商  电商词条  芬香  芬香词条  之路  之路词条  掘金  掘金词条  社交  社交词条  
产品运营

 反垄断会重塑外卖产业吗?

为此,众多互联网巨头也都在科技层面发力,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不断宣扬自身的超前和制胜未来的能力。但随着各种矛盾的凸显才发现,“人”仍然是基础中的基础。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