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独角兽排队IPO,京东何以受宠资本市场?

剔除公允价值变动和非经常损益等项目,其净利润率在2018年、2019年达到了3.0%、3.2%,2020年上半年达到4.2%,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这意味着,京东在资本市场再下一城。

此前,6月5日达达集团登陆纳斯达克,如今涨幅接近翻倍;6月18日份京东集团赴港二次上市,之后股价一路上扬,涨幅最高超过50%;9月11日,科创板披露了京东数科招股说明书。

从某种意义上说,京东系雏形浮现,这会对资本市场产生何种影响?两年之前,京东在资本市场还一度低迷,何以逆势翻盘重回高光时刻?

京东健康凭什么值300亿美元

京东健康IPO,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健康CEO辛利军于2019年7月透露:“京东健康什么时候上市,我们还没有时间表,但肯定会(上市)的。”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健康CEO辛利军

之所以底气十足,是因为京东健康已初长成。

2011年,京东与九州通成立了合资公司“京东好药师”,迈出了在大健康领域布局的第一步,两年之后收购了青岛安吉堂大药房,更名为京东大药房,开始以医药电商起家。

之后,围绕大健康的人货场三要素进行了重塑,先后跨越互联网医疗与家庭健康领域,再依托京东超4亿活跃用户以及有口皆碑的供应链体系,最终建成中国最大在线零售药房。

据全球最大的企业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Frost & Sullivan)报告显示,按2019年收入计,京东健康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健康平台及全国最大的在线零售药房。

京东集团董事长刘强东曾有言:“健康这个领域做好了,能再造一个京东。”

现在来看,京东健康成为赛道领跑者之一,更是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独角兽,刘强东的愿景已显露曙光。

据某企业信用查询平台数据显示,2019年5月10 日,京东健康宣布独立运营;11月5日完成A轮优先股融资,估值为70亿美元;2020年8月17日完成了高瓴资本独享的B轮融资,估值一跃身为300亿美元。

仅花了九个月,京东健康的估值增加了230亿美元,凭什么?

首先,确定了“医+药”联动闭环模式。

京东健康以供应链为核心、以医疗服务为抓手,前者向后者提供保障,后者为前者创造销量,两大支点相互支撑;主营业务侧重医药零售、互联网医疗等,前者向后者提供流量,后者为前者创造需求,两大业务相互协同。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9月20日,京东健康拥有6.5万多名医生,日均在线问诊量约9万次,是2019年同期的近6倍;超过1.5亿名用户曾使用京东健康的平台购买医药和健康产品或医疗健康服务。

“医+药”联动闭环模式

其次,在疫情期间大放异彩。

疫情之下,人们宅在家中,但对药物的需求并不减少,京东健康针对社区的“药急送”以及覆盖全城的“同城送”送药服务,用户数量和订单量均有明显增长,其中新用户占比达八成。另外,从1月26日至4月30日,京东健康免费问诊平台在线日均问诊量最高达15万单,累计服务用户数量超过1000万。

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总经理杨德龙公开表示:“京东健康疫情期间业绩快速增长,核心子品牌京东大药房已经成为中国按收入规模计最大的线上零售药房。受到政策的推动及互联网的发展,京东健康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这会提升投资者对京东健康的看好程度。

再次,率先实现了盈利。

辛利军2019年曾透露:“京东健康目前已实现盈利”,彼时同业均处于亏损状态,这意味着在盈利这个指标上,京东健康走在了前列。

当然,对京东健康而言,下一步更为关键:打通医院、医疗、养老、药品、社保、商保、用户等上下游数据环节,构建全链路服务体系,满足多层次的大健康产业需求,如此一来京东健康就能实现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体系的初衷,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京东系集结背后有何深意

京东健康之外,京东数科是另外一个焦点。

京东数科的前身是京东金融,于2013年10月开始独立运营,改名始于2018年,其目的是撕下“金融”的标签,突出“科技”这块招牌。

这么做不无道理,科技金融的重心在科技,这也是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归根到底互联网的科技金融场景是建立在数据之上,无论是精准营销,还是风控管理,或是反欺诈反洗钱监测,都离不开对数据的深耕。

不仅对行业趋势有前瞻性,京东数科在业务方向也有独自的见解。

京东数科第一大营业收入来源是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业务,这个业务主要是面向B端,为100万家小微商户、超20万家中小企业、超700家大型商业中心等提供了包括业务和技术在内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营收占比为56.2%。

而蚂蚁集团第一大营业收入来源是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业务,营收占比为63.4%,这个业务主要是面向C端的微贷、理财、保险等。

京东数科侧重B端

这么来看,京东数科一方面与蚂蚁集团错位竞争,另外一方面打造“产业+科技”的模式,以图构筑技术壁垒、锻造核心竞争力。

此外,京东物流似乎也在IPO的路上,而京东工业品于2020年4月24日完成2.3亿美元A轮融资,一跃成为工业品领域内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令外界也产生了遐想。

京东系独角兽为何如此奔赴资本市场,背后有何深意?

某公募基金公司执行董事刘旭凌告诉锌刻度:“A股鼓励科技、互联网头部企业上市,也是目前的政策召唤,需要类似FAANG这样的头部科技企业。”

刘旭凌进一步指出,各类资产分别上市,一是能将资产的价值体现到最大,二是能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了发展升级提速,从而实现在不同领域再造“京东”的愿景。

对投资者而言,这也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可以分享独角兽的成长红利。

譬如京东在美股上市6年,市值从260亿美元上涨至逼近1200亿美元,令全球投资者分享到京东的成长果实。

高光之下是长期主义的坚守

不可否认,京东再度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不但旗下独角兽一个个估值获得大幅提升、正排队走向IPO市场,被外界视为基本盘的京东集团也风光无限。

京东集团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净收入为20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8%,增速创下京东近10个季度以来的历史新高,并首次实现单季净收入超2000亿元人民币,打破了互联网行业单季收入的历史纪录;新增活跃用户3000万人,同比增速为29.9%,创下近11个季度以来的历史新高,而京东移动端日均活跃用户数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0%。

京东创了互联网行业单季收入的历史纪录

这一切,是京东对长期主义的坚守,其背后是“结硬寨、打呆仗”的智慧。

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在《价值》一书中写道:“于个人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清醒,帮助人们建立理性的认知框架,不受短期诱惑和繁杂噪声的影响。于企业和企业家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格局,帮助企业拒绝狭隘的零和游戏,在不断创新、不断创造价值的历程中,重塑企业的动态护城河。”

京东具有两个长期主义因子,令高瓴资本成为京东的长期支持者。

一是追求定力,认准了商业价值就会咬定青山不放松。京东切入赛道是以创造价值为抓手,以解决行业痛点为己任,从而拓宽护城河。

譬如,重资产模式之下京东物流亏损年年,“京东约6成的毛利润被物流成本吞噬”的声音甚嚣尘上,尽管如此京东持续高投入的策略并未改变。

坚守,终有回报。

疫情初期,京东物流成为全社会“战役”的中坚力量,刘强东在朋友圈发文直言:“我们不是运送货物,而是温暖和希望!”

如今,外界对京东物流一致认可,将其视为京东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为其市值不断增长的重要推手之一。

二是追求技术驱动,认为技术研发是京东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长期以来,京东都在技术上都舍得投入,譬如2014年京东集团上市募集资金,大多投入到以仓储配送为核心的物流基础设施上,2020年赴港二次上市募集资金,大多投入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上,再譬如京东数科研发及专业人员占员工总数约七成。

事实上,京东集团2019年技术投入高达179亿元,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技术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

当下,京东集团的战略定位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使命为“技术为本,致力于更高效和可持续的世界”,可见对技术革新一直走在行业的前沿。

“长期主义意味着我们是跑马拉松的,这和百米短跑选手的肌肉结构完全不同。但是只要方向对了,路就不会太远。”刘强东如是说。

从这个角度来看,京东在长期主义的路上,要与时间做朋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京东  京东词条  独角兽  独角兽词条  受宠  受宠词条  何以  何以词条  排队  排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