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业内领先的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及其解决方案供应商,隆博科技受邀出席了本次会议。隆博科技CEO佘元博,在会上分享了以《AMR多场景落地,为室内物流注入新动力》为主题的演讲,从大家关注已久的AGV(自动导引运输车)和 AMR之争以及它们的技术演进路径讲起,分享了AMR发展趋势、历程、现状和瓶颈,以及隆博科技在AMR商业化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与启发。
当下,工业制造用工难度加剧:新劳动力进入传统工业领域的意愿低,劳动力结构持续变化,全球用工成本连年走高。管理难度同样加剧: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管理成本显著提高,企业急需信息化改造。无论是用工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机器人替人都是关键一环。
随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业移动搬运运输领域出现了更接近于人的智能水平的搬运运输机器人AMR,弥补在工厂和仓库场景下,传统技术的移动机器人解决不了的搬运运输场景问题,填补市场自动化的空白。
而AMR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外界有诸多困惑和不解,作为业内人士,我们对一些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理解。
提起AGV vs AMR,我们究竟在讨论什么?
自工业AMR诞生以来,其与AGV之间的争论从未停歇,“AGV vs AMR”一直都是大众、资本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到底什么是AMR,什么是AGV,他们到底有什么区别?
佘元博明确指出,AGV和AMR是两个概念体系,各自有各自的历史。
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的概念源自工业界,20世纪50年代,人们为了让移动机器人代替人搬运物品,发明了能沿着导轨移动的无人车,将这一类工具命名为AGV。
而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的概念源自技术圈,20世纪40年代,机器人技术研究者发明这个概念,代表那些能够主动根据环境状况做出反应的移动机器人。
随着技术的发展,AGV越来越自主,逐步符合了AMR的特征;而AMR技术也逐步成熟,逐步被应用在各个领域。
AMR的概念范围很广,天上飞的,地面跑的都可以是AMR,我们现在通常说的AMR是指具备自主移动能力的室内移动机器人。
而AGV的概念则小很多,工业领域的搬运运输车辆都可以被叫做AGV,而新型的“具备自主移动能力的AGV”,实际上和“工业应用的AMR”指向的是同一类事物。
AGV的概念没办法获得非工业界的人们的认可,比如酒店、送餐、医疗等服务类场景,不能说是AGV的应用,而可以说是AMR的应用。加上工业界大多数企业的领导者是技术圈出身,对AMR的概念更有认同感,所以更愿意说自己做的是AMR,而不是新型AGV。
在圆桌会议上,佘元博指出,“如果一定要给AMR一个明确的定义,就目前的移动机器人定位导航技术水平而言,具备全域定位,能够主动充分感知周围动态环境,并主动避让障碍物和动态规划路径的移动机器人,可以被称为AMR。”
传统AGV和AMR各有千秋,优势互补才是最优解
从技术路径演进来看,为了便于理解,佘元博给工业移动机器人定义了3代技术的划分。导引AGV是第1代技术的代表,AGV依靠铺设在地上的磁条、色带进行定位,并按照预设的轨道移动,当遇到障碍物时只能停车等待,只适合简单固定点到点的运输场景。
导引技术
实体导引线不便于变更,而且需要维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出现了依靠反光板和定位激光雷达的有反光板激光定位技术,这类AGV解决了环境区域定位的问题,可以在软件层面进行AGV的导引,我们称为软导引技术。
同一时期,为了解决导引技术不便于多机协同作业的问题,出现了地标定位技术,使得多台机器人可以在一片区域里面协同作业,适用于仓库密集存储和密集分拣的场景,而在工厂点到点运输场景还不如导引技术方便。以上两种技术可以看做第2代技术。
然而工厂和仓库里还存在着大量动态、复杂的变化场景,而第1、2代技术不适用人机混合的场景,大范围部署改造麻烦,所以有很多物流场景依旧是人工搬运运输。
AMR所代表的第3代移动技术,无需铺设地标,工厂或仓库任何一个点位都能自主定位,还具备充分感知动态环境的能力,能够主动避让障碍,动态规划路径,在智能化程度上更接近于人,同时还具备大范围部署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所以能够适用的场景非常丰富。
自主移动技术
佘元博认为,虽然AMR有很多优势,但是和传统AGV对比,单机成本略高,非常简单的短程点到点运输还是导引AGV更有优势,而在仓库密集存储的场景里,地标AGV更具优势。与其说是竞争的关系,不如说是互补的关系。
AMR更多地是去填补那些不适合传统AGV应用的场景,这些场景的市场空间要比传统AGV的市场空间大很多。
AMR蓝海市场广阔,集成商或成增长关键
佘元博在会上还分享了AMR行业的发展趋势、历程、现状与瓶颈的个人观点。
数据来源:Interact Analysis
佘元博认为Interact Analysis的预测数据与他的理解相符,导引AGV已经是红海市场,应用十分成熟,保有量最高。地标AGV的应用场景较单一,市场保有量和容量比导引AGV低。AMR的应用场景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由于起步晚,保有量低。
佘元博认为:AMR行业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2014-2018年的起步阶段,第一梯队AMR“玩家”基本都是在这时期纷纷入局,在这个时期不断打磨技术和产品变得更加成熟;
而2018年后,AMR开始迈向商业化验证的阶段,各大厂商纷纷在各自擅长的场景中,对自己的产品及方案进行落地并验证其商业价值,经过2年多场景测试,AMR厂商已经挖掘出了有价值的物流场景并深入推进;
2020年后,AMR将迎来全面发展的第三阶段:大规模场景复制。由于AMR厂商已经选择好了合适自己的落地场景和细分行业,接下来就是相同或类似场景的快速复制和起量的增长阶段,而需求端的大量场景亟待AMR柔性升级,AMR发展前景可期。
尽管AMR的未来发展已经具备天时、地利,但还差一味人和。现实情况是:主流第一梯队的AMR厂商的技术、产品已相当成熟,具备商业化落地的能力,但AMR行业产业链还缺乏一块重要拼图——优质集成商。
国内AMR行业从正式起步发展至今也不过6年时间,AMR厂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主要消耗在如何将本体产品做好,而忽视了对集成商的培养,并且由于业界普遍对AMR的认知不足,AMR的本体制造商只能“既当爹,又当妈”,同时扮演制造商和集成商的角色。
而AMR技术和产品研发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本体制造商在对AMR产品渠道拓展及商业落地上大多都是有心无力,且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本体制造商们,往往很难切实发现客户的实际痛点,以及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会走很多弯路,这对AMR的商业化落地来讲是十分不利的。
佘元博认为突破这一发展瓶颈的方法是:AMR本体制造商脱离集成商的角色,同时更多专业、优质的集成商加入到AMR产业链当中来,形成“术业有专攻”的合作发展战略。
随着AMR行业潜力不断被市场认可,佘元博呼吁同时也相信会有更多的集成商加入到AMR产业链当中来,未来AMR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将更加明晰。
隆博完成多场景落地,定制能力就绪,已准备好为集成商赋能
隆博科技核心团队成立于2013年,公司创办于2015年,是国内最早专注于AMR的研发团队之一。创始人兼CEO佘元博出身于华中科技大学和南京大学LAMDA研究所,是有着10+年经验的软、硬、智专家。在佘元博的带领下,隆博科技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智能控制系统AICANS®、DMS调度系统、Robase®平台系列及定制化工程能力。
在与多家国内一线制造和电商仓储企业的物流合作尝试后,隆博科技摸索出了一条“广度验证,深度挖掘”的市场打法。
通过在不同行业的多类场景下进行AMR落地验证,隆博科技在技术和产品上获得了丰富的定制化经验,在任何可能的领域将技术和产品模块化,使得任何差异化的场景对隆博科技而言就像拼积木一样,通用的组建和极小的定制化代价,就能够满足新场景应用的需求。以此加速新场景落地的速度,同时降低项目成本。
目前,隆博科技已经完成了和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日化、3C、医疗、电商、3PL以及体育用品制造等多个行业的海内外头部企业达成了商业化合作,在客户场景中实现了稳定应用,成功助力企业客户降本增效,获得了多个细分行业的复购订单。
但隆博始终坚持自己的产业链定位,专注于核心技术和产品,在积累了充分场景解决方案经验的前提下,非常愿意分享经验,多方合作,加速集成商在AMR应用领域的成长和市场拓展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