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这个横行互联网江湖多年,长盛不衰的利器,社区团购恐怕是用不上了。
监管这只“看得见的手”,再次“动”了互联网巨头们。
5月底,阿里领投的十荟团被市场监管总局认定,以低于进货成本的价格进行低价倾销,收到了社区团购行业第1张价值150万元的顶格罚单。
紧接着,橙心优选、多多买菜、美团优选等多家平台都陆续收到了来自监管总局的顶格罚款。
事实上,从去年年底开始,监管部门就一直在频频将手伸向社区团购。2020年12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阿里、腾讯、京东、美团、拼多多、滴滴6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参加,会议发布了“九不得”新规。
资料来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6月,包括美团、拼多多在内的数家平台再次收到了整改通知。
其中,美团被点名要求下架“一分钱秒杀”商品。据美团优选内部工作人员称,员工在5月27日曾接到下架秒杀商品的口头通知,要求在6月1日前整改结束。
退潮之后,才能看到谁在裸泳。
强力监管之下,这个行业如果真的无法再用补贴了吗?补贴时代结束,行业又如何走下去?平台们还能苟住多久?
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是未来一个时期内的常态,互联网巨头们都在为拉新和留存、为商业模式创新头疼不已。疫情催热的社区团购业态,在2020年瞬间成为各大平台新的增长故事,一时间炙手可热。
但是,在毫无技术含量的烧钱补贴战结束之后,外界才有机会真正看清楚,对于这些真金白银砸进社区团购的互联网巨头们,这个业务是否仅仅是个“故事”,没有了补贴,这个业务还能不能继续存在。
带着这些问题,海豚社采访了团长们,也采访了从业者,联络了平台,整理了财务数据,试图还原风暴中的社区团购。
► “一分钱抢万物”补贴战收官
去年年底,社区团购的价格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一方面,一分钱秒杀等大量低于成本价倾销的行为,明里暗里充斥着各平台。价格补贴最猛烈的当属橙心优选,香蕉9毛9一斤,多买还能享受折上折。
据一位橙心优选的团长回忆:“当时东西一上线基本就是秒空,我们内部员工都抢不到,东西太便宜了,用户都是定闹钟抢购。”
另一方面,各家平台对同一品类的定价也十分胶着。以去年12月各平台都有卖的当季广西砂糖桔为例,可以看出各家之间咬得有多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洞见数据研究院
拼多多、美团、滴滴,这些巨头平台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最不怕的就是烧钱,如果价格战持续下去,谁能走到最后的确很难说。
但这种困扰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各项监管举措的落地,资本亦不再满天撒钱,社区团购价格战不可能会再打下去,市场已经趋于平稳,被某头部平台称为“回归合理”:
第一,资本收官,资金朝头部聚拢。企查查数据显示, 2021年1-5月,社区团购仅有8起融资,金额超262亿元,高于去年全年,但是资金集中在兴盛优选和十荟团身上,此二者的合计金额占全赛道95%以上。其中,兴盛优选年内两次融资,融资金额31亿美元;十荟团获得7.5亿美元融资。社区团购,俨然又是下一个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的双雄格局。
结合融资轮次来看,目前资本都是后期融资了。2017、2018年,以天使/种子轮、A轮融资为主;在2019年,B轮融资事件增多;2020年,C轮融资事件增多。2021年上半年,兴盛优选、十荟团完成的是D轮融资。
第二,补贴叫停,订单量大幅下降的同时,毛利也在下降,小平台亦无法支撑下去,留下的是对亏损有更高容忍的大平台。
据海豚社分析师了解,个别平台的单日订单数甚至下滑超过50%。另外,这也导致了价格的反弹,某平台供应商计算后发现,有的产品毛利降幅甚至超过了10个点。
社区团购主要用户群是中老年人,仍然是价格敏感的,低价策略熄火以后,订单量下降是必然的。“直降是最有效的方式。我们把直降,换成优惠券或者满减这些营销类的活动的话,用户下单就遇到困难。很多的用户可能连下单都不会用券,都是团长啊,或者BD啊,教他们怎么用。”某平台从业者告诉海豚社,随着平台不再“直降”,用户对社区团购的热情,有所下降。
但是,一如过往,补贴战的价值在于教育市场,快速拉新。而随着消费习惯培养完成,第一波流量红利释放、第一波“拉新”完成;补贴战的结束,也意味着行业进入了存量市场。
某社区团购平台的站长向海豚社透露:“平台刚上线的时候团长佣金高达10%。但是现在几家平台的佣金都不高,大多在1%~5%的范围之内。新用户增长越来越少,以前跟平台的关系我们占主导,现在地位一落千丈。”
同时,小平台逐渐退出,留下的只有几家大平台,平台和团长之间的关系亦发生变化,平台成了强势一方。
监管趋严、资本收官,拉新结束,小平台退出,大平台露出,是目前社区团购行业的真实状态。
从单量看,社区团购能留下来的玩家,已经基本稳定: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橙心优选、十荟团以及兴盛优选。
据媒体报道,目前,美团、拼多多日单量超2500万单,处在第一梯队;橙心优选、兴盛优选、十荟团均在1000万单左右,处于第二梯队。
但是,从市场格局来看,无论是全国还是特定区域,还没有任何一家平台算的上拥有了“垄断优势”,如生鲜电商的每日优鲜之于华北区域,叮咚买菜之于长三角区域。
► 在强力监管下,平台如何应对
多多买菜:社区团购不是目的
监管前后,多多买菜在战略地位和打法上其实并没有太大改变。
在流水线一般的“XX优选”式名称中,“多多买菜”显得与众不同。拼多多做多多买菜想做的并非社区团购,而是将之看做自己业务的延续和补充。
据拼多多官方消息,多多买菜致力于打通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三公里消费场景,这说明多多买菜的目的在于做大新农业市场,业务的出发点和终点都是为了继续提升农产品在电商领域的占比,扩大农产品网上流通的规模;而其他类型的社区团购则主要是作为一种新的零售模式、低成本的本地生活服务形式。
据财报数据,第一季度,在成本方面,拼多多营收成本为107.461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7%,主要原因,就是对社区团购和物流的投入居高不下。多多买菜采用自营方式,提升了供应链的丰富度和物流效率,但这也导致了公司毛利率的下降。
在Q1财报的电话会议上,拼多多的财务副总裁马靖曾表示:“在2020财年的第四季度,社区团购所产生的营收占比是非常小的,它目前还处于发展的早期,未来会持续增长,相关基础设施的发展是需要时间的,现在实现盈利并不是社区团购的一个目标。”
在海豚社调查中,多个城市的用户、团长的,对多多买菜的第一印象,一如拼多多之于电商行业一样,仍停留在“便宜”二字。在监管落地之后,多多买菜的产品价格仍然略低于其他平台,可想而知,距离规模化盈利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拼多多对亏损历来有比较高的容忍,乐于多折腾,资本市场也从未因亏损而看衰拼多多。
大公司不怕折腾,怕的是连折腾的劲头都没了。拼多多用社区团购业务,来讲自己“农产品上行”的故事以打动资本市场,既然“基础设施发展需要时间”,那么亏损也合情合理,逻辑十分通顺,有理有据。
但是,这个业务能否对拼多多整个平台发挥战略性的作用,拼多多对供应链的投入,有什么样的效果,还要进一步观察。
美团作为当年百团大战的获胜方,在价格战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在监管落地以前,美团优选是步调最稳、增长最快的,被认为是可能笑到最后,实现规模化盈利的平台。
社区团购对美团的营收和用户增长,都有明显贡献。
2021年Q1,美团营收370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创上市以来新高。这其中,社区电商所在的新业务贡献99亿元,同比增速跑赢公司增速,达到137%;
据2021Q1财报的电话会议披露,美团年度交易用户增加至5.7亿,单季度增长超5800万,新增用户中美团优选贡献了一半。且社区电商并表的两个季度里,美团净增交易用户近1亿人。
同时,社区团购也是美团触达下沉市场的抓手,美团优选公布的数据显示,业务在短时间内已覆盖2600余个市县,以及数万个村镇,继续下沉,是下一步的重点。
可以看出,社区团购业务对美团的基本盘影响极大。美团的优势是线下铁军的地推能力,但这种能力需要以补贴作为支撑,所以在监管落地以后,美团优选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据海豚社了解,在被点名要求整改以后,美团其实并没改动价格,传递出了“认罚”的讯号,关于监管,美团优选也没有回应过,市场“老大”似乎更有任性的资格。
但是,据某团长称:“(美团)被点名以后,订单量下滑比较严重,前期用户心智还没成熟,价格战又被喊停,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美团优选一样有成长的烦恼。美团内部,美团优选和主打一线城市的美团买菜两个平台,在供应链资源的分配,以及用户资源的争夺上“迎面相撞”,使得美团集团内部的矛盾加剧,内耗严重。
但其实说到底,都是供应链建设得不够完善,用户忠诚度还不高。所以,美团优选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在稳定中寻求增长,将底层供应链的搭建作为长期价值目标。
这样一来,美团优选今后的业务重心就变成了,更稳定的供应链和更高效的品控,前者支撑履约能力,后者支撑用户体验。随着进入深耕阶段,C端开始精细化运营促留存,B端开始对供应链、物流、履约等关键环节渗透改造,复杂程度、改造难度与成本量级亦可想而知。
美团在外卖市场的头部地位已经确定,开拓新业务、不断拓展自身边界的风格,也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了认可。美团杀入生鲜赛道,讲出新的增长故事,对包括社区团购在内的一系列新业务的持续投入,资本市场在后续几个季度内,应该还会持续认可。
2021Q1财报的电话会议上,王兴也表示:“我们会进一步加强供应链方面的能力,在SKU管理方面、长期的竞争力提升方面,我们都会拿出相应的举措。”
橙心优选:裁员、拆分,前途未卜
今年年初,脉脉上某滴滴员工发布消息称,橙心优选和美团优选将开始裁员。
据海豚社采访了橙心优选内部员工,对方表示:“价格调整了有两个礼拜吧,影响非常大,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个事情,但业绩跌的还是很明显。”
这是必然的结果,因为橙心优选在“烧钱”上一马当先,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基础能力。
在价格战中,橙心优选的补贴力度最大,订单量都是爆发式增长,同时波动性极强。据海豚社了解,橙心优选加盟的网格仓原来都是做物流或承运的,短时间无法熟练操作分拣和配送,后台又没有系统,单量一旦爆发,一定会导致内部混乱。
此外,海豚社通过采访站长了解到,橙心优选缺货问题严重、履约能力较差。在很多地区,经常出现12点时司机还在仓库的现象,某些品类更是能达到一天缺货100多件。
在运营方面,橙心优选售后制度也不合理,如:任何问题需要提供有效凭证的,包括橙心优选的商品标签和证明商品质量问题。但是缺货很难提供有效凭证。海豚社通过滴滴客服了解到;“缺货的是大区,审核是全国标准,从而造成偏差”。在不合理的操作及长时间的等待对团长的耐性也是考验。
时至今日,橙心优选已经从滴滴中被拆分。6月11日滴滴出行披露的招股书显示,自橙心优选的A-1和A-2融资结束后,橙心优选的大多数流通股不再由滴滴持有,滴滴2021年3月30日之后的经营业绩已将橙心优选剔除。
市场普遍认为,橙心优选的成立,滴滴试图扩展商业版图,讲出出行之外的故事,以拉升估值。而后来橙心优选自立门户,原因是亏损严重,在滴滴IPO时容易给资本市场传达错误信息,拉低滴滴的估值——讲不成更好的故事,至少别破坏现有的故事。
但是这个操作,也让橙心优选显得前途未卜。
滴滴没有公布,对橙心供应链的投入情况。
橙心优选内部员工表示,目前所有社区团购平台都倾向于把团长变成服务站点,而不是平台把控用户,因此未来橙心优选的团长运营板块极有可能外包出去。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广发证券
根据广发证券的近日研究报告,截止到2020年12月,橙心优选的留存率在各大平台中是比较低的,如果后续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打法,对滴滴平台价值也不高,那么这个业务极有可能被其他平台吞并。
十荟团&兴盛优选:积累资本,以待来日
除了以上这些巨头直属的社区团购业务,十荟团和兴盛优选这种独立平台,在看到市场对于社区团购的监管态度以后,都在今年上半年进行了大金额融资,为后续行业进入良性竞争以后奠定了资金基础,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十荟团目前完成了 7 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已超12亿美元。最近一次融资行为发生在今年3月,十荟团完成7.5亿美元D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前6轮的总和。其中,阿里前后加持了4次。
顶着“阿里系”光环,十荟团扛过了社区团购的第一轮监管洗牌。但是纵观获得过阿里战略投资的创业公司,最终结局往往是并购、整合原创业团队。十荟团能不能逃离这个结局,很难说。
另一个独立平台兴盛优选的优势在于深耕社区团购多年,从目前来看,监管过后会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兴盛优选依靠芙蓉兴盛线下店铺及类似于微商的体系,团长能够获得其下属子团长产生的订单收入提成,核心团队能够在价格战中保全。
据海豚社了解,而依靠前期搭建的“211”送达标准,凭借物流体系的先发优势与常年积累,兴盛优选履约成本已降至3.5%,时效性也是所有平台最好的。
而且,兴盛优选的核心优势在于下沉市场,目前已经渗透到乡镇和村级,对于这一部分市场,仓、储、配的资源相对有限,巨头们想要深入,仍需要时间积累。
但是,一旦涉及到扩张,兴盛优选又会陷入到价格补贴的死局中,自己的仓配体系、团长等级制度以及团长激励制度基本已经被巨头复制完毕。在没有基础的新市场,扩张是兴盛优选今后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
► 社区团购:商业模式真伪之辩
在一个增量市场上,补贴战可以快速教育市场、快速增加新用户,但是归根结底,这只是以资本为壁垒、以烧钱为手段的“内卷”,没什么技术含量。
对于大平台,社区团购在2020年底,就已经悄悄进入下半场,从补贴战,回归零售的本质:供应链、成本、效率。
社区团购头部玩家中,美团、拼多多已经上市,看其同期的财报,非流动资产都有大幅度增长。
拼多多2021Q1电话会议:我们将在这个领域持续投入,包括物流体系、科技(例如不同区域的集单等)。
美团2021Q1电话会议:我们会进一步加强供应链方面的能力,在SKU管理方面、长期的竞争力提升方面,我们都会拿出相应的举措。
两家平台近几个季度的营业成本都在持续增长,同时,成本增速超过收入增速,拉低了毛利率。
供应链建设属于重资产投入,且投入上具有长期性,一旦产生,短期内很难降下去,折旧和摊销成本亦会同步上升。
但是,一旦供应链的优势建立,业务的护城河亦可以更深更宽,强者恒强的格局亦更难撼动。
拼多多和美团对供应链投入的效果,还要再观察后续几个季度的市场,才能得到验证。但是,真金白银的投入,至少让我们看到,巨头们对这个业务寄予厚望,而非轻飘飘的“讲个故事”而已。
实际上,当监管给市场强行降温,经历了补贴战的整个行业,不得不直面现实:靠补贴、价格战拉来用户,如果无法持续提供价值,留存率将惨不忍睹。而无法留住用户的业态,无论曾经烧过多少钱,上过多少次头条,也注定会从市场上消失。
若想从资金投入上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当前的每个头部玩家都有足够的底气和资本。
但是,海豚社认为,长远来看,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资本不再撒钱,巨头们争夺市场拼的是渠道能力、供应链能力、品控能力以及终端服务能力。
如何在剔除价格补贴以后提高用户留存,如何规模化盈利,成为这个行业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是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生鲜的供应链投资,回报周期很长,无论是前置仓还是社区团购,前期也和补贴战一样,要烧钱的。
因此,我们恐怕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知道,社区团购究竟是巨头争夺下沉市场、争夺存量用户、讲故事拉升估值的工具“伪商业模式”,还是真正有价值的“真”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