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增速放缓,互联网巨头投资“养家”

第三方研究机构CBInsights发布的2021上半年全球CVC报告显示,中国市场上,今年上半年由CVC支持的交易数量(238笔)比上一年同期增加54%,融资交易规模(92亿美元)翻倍。互联网企业闯入VC圈成为时代风潮,中国创投版图颇有百花齐放之势。

当互联网企业“抢”走了投资人的生意,它们能为市场带来什么?互联网行业曾经的流量巨浪已经逐渐细水长流,在稳扎稳打的转型发展期,价值永远是投资的核心意义。

一、主业不够,投资来凑?

流量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不久前,国内的互联网巨头集体交出了一份令投资者头疼的成绩单,阿里巴巴进入了最慢增长季,贡献收入大头的客户管理(含广告和佣金)收入同比增长仅为3%;百度的广告营收同比增速仅为6%;腾讯三季度营收增速降至2004年以来最低经调整净利润10年来首次下滑。

低迷的经济环境、趋严的监管政策、逼近的流量天花板都是互联网行业增长失速的理由,只有各家财报里持续强劲地投资“副业”,撑起互联网行业缓慢增长的“遮羞布”。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腾讯今年已经进行了244笔投资,数量较去年全年增加50%,投资收入成为支撑营收增长主心骨。表现平平的主业营收发布后,马化腾公开表示腾讯拥有大量开发与探索元宇宙技术的能力。事实上,马老板的信心有理有据,在元宇宙风口爆火之前,腾讯已经在2019年提前投资了roblox、堡垒之夜等游戏,为进军元宇宙生态埋下伏笔。

无独有偶,2016年,阿里投资了最早入局AR眼镜的玩家Magic Leap,今年8月底,字节斥资90亿元收购国内头部VR设备厂商Pico。可以看到,互联网大厂的不仅成为了不少企业的支柱业务,还成功地“预言”了元宇宙的爆火,为企业未来发展提前做好战略布局。

事实上,互联网企业近年来越来越“沉迷”投资业务,它们早已不满足于仅用投资来构建自己的商业帝国,投资业务本身已经逐渐脱离企业独立行走,开始正儿八经地跟投资人“抢饭碗”。

根据《2021年中国CVC投资并购报告》数据显示,国内CVC企业中,互联网企业占比已经达到21%,2011 年后创立的互联网公司中,平均成立 2 年后就开始砸钱投资了。作为国内最活跃的CVC机构,也是对外投资最活跃的互联网企业,腾讯投资目前对外投资数量达到了1175 起,甚至把一众专业 PE/VC 机构甩在了身后。阿里巴巴也在过去十几年收购了饿了么、高德地图、豌豆荚等48 家公司累计花费金额估算达到 1600 多亿元。

除此之外,有越来越多的CVC开始走向VC化,开始独立募资基金、独立投资项目,脱离互联网企业本身的庇护独自行走。如2021年商汤科技发起的风险投资基金商汤国香资本,2021 年行云集团作为基石 LP发起的天行者资本,2018 年脱胎于新东方的行知资本等,都已经在企业主营业务之外开始了更多投资探索。

二、光速“撒币”,谁给互联网的勇气?

在商业社会中最具时代光环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开始砸钱投资也并不是“有钱任性”。

一方面,在过去十几年光鲜亮丽的高速增长之下,互联网企业也迎来了自己的“中年危机”,急需在更大的市场中闯出一番天地;另一方面,“家大业大”的互联网企业,站在时代风口,确实拥有不少“撒币”的底气。

如今势力范围无处不在的腾讯,当年却在热火朝天的电商领域栽过好几个跟头。于是,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想法,2016年腾讯眼光独到地看上了拼多多,与高榕资本、新天域资本共同参与了拼多多B轮融资。获得了腾讯巨大的流量支持,如今,拼多多已经如愿成为腾讯阵营对抗阿里巴巴的一员虎将。腾讯的“土豪战略”让市场看到,在当前流量红利越发稀缺的环境中,想要保持自身优势,互联网企业必须不断广伸触角,挖掘更多流量获取场景,投资就是其中最快、最有效的方式。烧钱起量,达到垄断规模后快速增长、赢者通吃的打法,曾经在中国市场中反复重演。经历过电商网购、网约车、共享经济和外卖平台的沉浮历史,市场已经多次证实了“流量战术”的实力。

为了“死磕”生态而同样活跃在投资市场的的小米,自2014年开始就活跃在互联网投资榜单前5名,年初至今,小米对外投资多达93起,总计约92.3亿元,国内CVC领域中仅次于腾讯。从投资领域来看,智能硬件、先进制造都是小米的“猎物”,今年3月刚刚宣布造车,随后便开始在先进制造等与新汽车相关领域加大投资。当前世界的科技树越来越复杂,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在单打独斗中取胜,对互联网企业而言,在科技上的每一笔投资,都可能是未来的一片新生机。

不仅是大厂需要投资“续命”,对“嗷嗷待哺”的初创企业来说,来自互联网大厂的输血绝对是令人眼红的“金矿”。与传统VC相比,抱紧CVC的“大腿”不仅能获得资金支持,还能从大厂手里获得不少额外红利。

2020年7月底,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数势科技获得腾讯过亿元天使轮融资,宣布该消息时,这家公司仅成立了1个多月。腾讯大胆出手这家新生公司,为的正是帮助它的“老朋友们”找到一个靠谱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团队,有了腾讯的牵线搭桥,数势科技在零售消费、零售金融等行业赢得众多行业头部客户,成为企业数字化服务领域的一匹黑马,与其他初创企业相比,可谓是一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一旦背靠互联网大厂这颗大树,无论业务还是技术,初创企业都能沾上光。出于生态协同的考虑,企业获得CVC投资后通常很快就会与互联网企业进行极强的业务合作,大厂能够直接为企业带来资源和实打实的订单与利润,这是VC机构很难去帮到企业的。除此之外,大厂还有可能将自身的部分技术能力独家开放给被投企业,能够“偷师”行业顶尖的科技团队,对任何初创企业而言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机遇。

除此之外,区别于传统VC,互联网大厂投资时通常会将战略协同作为第一优先级,财务回报并非决定性诉求,也就是说,初创企业获得CVC投资后不必因为盈利目标“压力山大”。对VC机构而言,其投资资金来自于LP和上级资金方,以赚钱为己任的LP通常会将资金投入到投在多个VC项目之中,并根据回报率不断调整持仓,回报比较低的项目自然不会受宠。而CVC的钱绝大绝大多数来自自有资金,无需对上级资金方负责,自己兜里的钱用起来灵活得多。甚至一些互联网企业在投资之前已经做好准备,如果被投企业营收状况不佳,互联网大厂能够直接“接盘”收购,因此,不少初创企业都无比渴望CVC这根橄榄枝。

三、CVC抢生意,VC投资人会失业吗?

互联网巨头在投资领域扶摇直上,投资行业显然已经无法忽视这股新鲜力量。如今,CVC的入局时间越来越早,投资手笔越来越大,传统VC投资人的饭碗,会被互联网的力量抢走吗?

对于整个VC行业而言,疫情后的这几年是一个无法否认的寒冬期。2020年,中国PE/VC公开的总投资金额为7679亿元,相比2019年几近“腰斩”。一方面,家底不够厚投资机构募资、投资越来越难,另一方面,手里有钱的头部机构对头部项目的争夺也越来越白热化。因此,CVC的入场更为传统VC带来了巨大的的紧张感。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成熟,目前已经很难再有全新的行业不断涌现,每个行业的优质标的数量有限,蛋糕无法更大,无论CVC还是VC的投资竞争都会越来越难。对红衫、高瓴等头部VC机构来说,其在投资领域深耕已久的资历和实力仍在,短期内不会将CVC视为较大威胁,但对中腰部VC机构而言,互联网大厂的名声更大、资源更多,在投资业务上的成绩也有目共睹,CVC的繁荣确实将抢走部分VC的客户。

以瀚巍微电子为例,去年12月该公司获得了A轮数千万融资,由OPPO战略发展部领投,该轮的跟投方则出现了常春藤资本、高榕资本两家VC。去年同月,OPPO同样作为最早的投资方入局了了微容电子,半年后,该公司又连续获得包括晨壹投资和联想创投等投资方在内的两轮融资。马化腾曾经感叹,红杉把所有他想投的项目都提前投了一遍了,但如今在半导体和制造业等赛道中,半壁江山已经被大厂合力拿下,并不断地抢在VC前面,试图吃掉发展前期最陡峭的增长红利。

不过,总体来看,CVC每年投资的金额在整个股权私募市场中还只是冰山一角,比起威胁,逐渐发展成熟的CVC更像是跳进投资市场的那条鲶鱼,为资本流动带来了促进作用。

对互联网企业而言,大搞投资并不意味着它们即将转型投资企业,无论更看重财务回报还是战略回报,CVC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用投资业务为主营业务输血。互联网企业投资业务出色的基础是因为其本身产品以及生态非常成熟,企业因此希望借助大厂生态去赋能自身成长,主业的名头够响、实力够强,才能有抛出橄榄枝的勇气和底气。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投资进入互联网巨头的生态之中,繁荣的产业链条会倒逼大厂急需推动产品创新和生态建设。在这个飞轮效应中,大厂的主业与投资并不会像跷跷板一样一头高一头低,而是相辅相成,最终形成吸金反哺的“投资永动机”。

对VC机构而言,CVC的崛起也能让它获利满满。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在腾讯以往的投资事件中,合作机构超550家,合作次数在15次以上的就包括红杉中国、高瓴资本、IDG资本、经纬中国等顶级VC/PE机构。当某个公司被互联网大厂“相中”之后,得到了流量和订单上的扶持,很有可能在短期内业绩暴涨,因此,它也将成为不少VC机构眼中的优秀标的。

总而言之,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源头活水的不断涌入,如今,CVC正是一股源源不断的“清流”,为国内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流量”。

四、结语

巴菲特曾经说过,价值投资不能保证我们盈利,但价值投资给我们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机会。互联网行业进入下半场,投资成为各大巨头继续攻城掠池的工具,对于手握重金的投资者而言,捕捉当前时代气息,才是获得长期价值的重要筹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养家  养家词条  放缓  放缓词条  增速  增速词条  巨头  巨头词条  互联网  互联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