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历经初兴、中衰、复振、全盛、衰弱诸阶段后,到了商纣王(帝辛)即位时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机的深渊。在纣王的统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败、刑罚酷虐,连年征战,民不聊生;贵族内部分崩离析,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的混乱局面。
与商王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属国“周”的国势正如日中天、蒸蒸日上。公刘、古公亶父、王季等人的积极经营,使周迅速强盛起来,其势力伸入江、汉流域。文王姬昌即位后,任用贤士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积极从事伐纣灭商的宏伟大业。
文王在政治上积极修德行善,裕民富国,广罗人才,发展生产,造成清明的政治局面。在修明内政的同时,争取与国,最大限度孤立商纣。扩大了政治影响,瓦解了商朝的附庸,取得了“伐交”斗争的重大胜利。
文王在吕尚的辅佐下,制定了正确的伐纣军事战略方针。其一是翦商羽翼,对商都朝歌形成战略包围态势,相继征服犬戎、密须、阮、共等方国,翦灭黎、邘、崇等商室的重要属国,消除了后顾之忧,打开了进攻商都朝歌的通路。
文王在完成翦商大业前夕去世,周武王姬发继位,他继承父亲的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
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然而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全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
孟津会盟之后的两年中,纣王昏乱暴虐,愈演愈烈;杀王子比干、囚禁箕子,人民的不满无以复加,连太师、少师都抱乐器奔周。纣已众叛亲离、彻底孤立,伐纣时机已经成熟。武王遍告诸侯:殷有重罪,不可不伐!
公元前1046年正月,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万5千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同月下旬,周军进抵孟津,与庸、卢、彭、濮、蜀(均居今汉水流域)、羌、微(均居今渭水流域)、髳(居今山西省平陆南)等部落的部队会合。武王率本部及协同作战的部落军队于 正月二十八日由孟津(今河南孟县南)冒雨迅速东进。从汜地(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渡过黄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辉县西北)折而东行,直指朝歌。周师沿途没有遇到商军的抵抗,6天后的二月初四拂晓抵达牧野。周军进攻的消息传至朝歌,朝廷上下一片惊恐,商纣王无奈之中只好仓促部署防御。但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只好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商军共约17万人,纣王亲自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师。
二月初五凌晨,周军布阵完毕,庄严誓师,史称“牧誓”。誓师后,武王下令向商军发起总攻击。他先让吕尚率领一部分精锐突击部队向商军挑战,以牵制迷惑敌人,并打乱其阵脚。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心向武王,这时便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帮助周师作战。武王乘势猛烈冲杀敌军,商军十几万之众顷刻土崩瓦解。纣王见大势尽去,于当天晚上仓惶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军乘胜进击,攻占朝歌,尔后分兵四出,征伐各地诸侯,肃清殷商残余势力,商朝灭亡。
周军取得牧野之战的彻底胜利决非偶然。首先是周文王、周武王长期正确运用“伐谋”、“伐交”策略的结果。它起到了争取人心,翦敌羽翼,麻痹对手,建立反商统一战线的积极效果。其次,是做到了正确选择决战的时机,即乘商师主力远征东夷未还,商王朝内部分崩离析之时,果断地统率诸侯联军实施战略奔袭,从而使敌人在战略、战术上均陷于劣势和被动,未暇作有效的抵抗。第三,适时展开战前誓师,历数商纣罪状,宣布作战行动要领和战场纪律,鼓舞士气,瓦解敌人。第四,在牧野决战的作战指挥上,善于做到奇正并用,予敌以巧妙而猛烈的打击,使之顷刻彻底崩溃。
商纣王之所以迅速败亡,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殷商统治集团政治腐朽,横行暴敛,严刑酷法,导致丧尽民心,众叛亲离。其次是对东方进行长期的掠夺战争,削弱了力量,且造成军事部署的失衡。三是殷商统治者对周人的战略意图缺乏警惕,放松戒备,自食恶果;四是作战指挥上消极被动,无所作为。加上军中那些临时仓促征发的奴隶阵上起义,反戈一击,其一败涂地也就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