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汗青
在今天的河南省温县有个岳村乡三家庄,当地人世代相传是程婴抚养赵氏孤儿赵武的抚孤处。
春秋时,温县属晋国,是赵氏封地。赵家几代人墓地均在三家庄附近。赵衰墓在三家庄村东不远处。《左传·昭公元年》有赵孟于公元前541年十二月初一祭祀曾祖的记载;赵盾墓地在三家庄西南方头村,墓前有金章宗乙丑孟春县丞所树石碑,现残碑尚存,碑文及历代诗赞散见温县历代志书;赵孟祭祀曾祖时不幸于当月初七卒于温,也葬于赵盾墓不远处,人称“孤儿冢”,现残碑尚存。
程婴抚养赵氏孤儿的三家庄成为抚孤纪念地。只可惜,由于保护不力,现只剩残碑,碑上字迹也辨认困难。
三家庄怀梆剧团一直编演《赵氏孤儿》一剧。从1947年至今,剧本多次移植整理,演员历经四代,但常演常新,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代代相承,久传不衰。秦腔《赵氏孤儿》剧本、京剧《赵氏孤儿》剧本、豫剧《赵氏孤儿》剧本都标明赵氏孤儿抚养地在温县三家庄。
而在另一个地方也有程婴抱上赵氏孤儿隐居地,它在山西盂县藏山。这里有关于“赵氏孤儿”的许多名胜古迹。1990年出版的盂县简志记载:1980年,山西省确定大王庙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说晋国上卿赵武曾在此设行宫,始建于金大定十二年(1172)。庙宇由山门、仪门、碑坊、戏台、正殿等组成。1983年至1985年盂县重修藏山古寺。藏山文子祠(赵武庙)有正殿、八义庙、韩厥祠、藏孤洞、假孤殿、报恩殿等30多处景点。这些寺庙依山而建,规模宏大,亭台楼阁,鳞次栉比,是独特的古建筑群。传说是在晋国下宫之难发生后,赵朔的门客程婴抱上赵氏孤儿隐居此地长达15年。
赵氏孤儿案发生地,无论《盂县简志》,还是山西旅游地图,均无记载。那么,程婴如何抱上了孤儿,不远千里隐居在群山怀抱的藏山呢,这是个谜团。
史称下宫之难赵氏孤儿案发生在公元前六世纪晋景公时期,地点在古晋国都城故绛即今襄汾县赵康镇。故绛城遗址尚在,周长9.8公里,有城门遗址五座。晋献公在此建都,历经献公、惠公、怀公、文公、襄公、灵公、成公、景公共8代,长达85年,后迁至新田(属今侯马市),历时209年。
赵氏孤儿案,被屠岸贾杀害的360多口人,全部埋在今襄汾县九原山下的九冢墓,又称作群葬墓。
为救赵氏孤儿慷慨赴死的公孙杵臼墓冢在襄汾县三公村,义士韩厥墓在襄汾高一村,义士程婴墓在襄汾程公村。程婴墓巍峨高大,高30多米,周长近百米。并立有石碑,这些古墓早在1965年即立为省级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赵氏孤儿案中,程婴和公孙杵臼的忠义精神影响深远,广为流传。宋神宗获悉后特派专人查证了事发地点(故绛),核实了程婴和公孙杵臼的墓冢,并颁发赦文,特封程婴为诚信候,公孙杵臼为宗智候。“宜即建祠,永食厥土”。宋崇宁三年(1104)封韩厥为义成候,之后,故绛(今襄汾县赵康镇)即建起了“三候祠”,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到此凭吊留下了不少诗篇。
三候祠从宋代延续到元明清。到了近代,由于战乱频仍,风雨剥蚀,无人管理,完全毁了,只能在文史资料中看到一些踪迹。
下宫之难的下宫在什么地方呢?这要从赵武的祖先说起。赵武的曾祖父赵衰,是辅佐晋文公恢复霸业的功臣。赵武的祖父赵盾,是公元前六世纪晋国国卿,先后辅佐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主持国政达20多年,功绩卓著。他是古时汾阳村人(属襄汾),今称东汾阳。作家李善保曾对该村做过详细考察,做过长篇报告,现摘要如下:汾阳村有城堡,官道穿村而过,古建筑庙宇亭台多达数十处,居民房屋别致。1938年日寇侵占汾城后,视该村为一大威胁,于同年4月将该村放火烧了,烧毁民房600多间,赵氏族谱也付之一炬。1966年,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将残存的庙宇碑刻损毁,一通“晋大夫赵宣子故里”的石碑也推倒,下落不明。赵氏后人赵祖鼎,经多方查找,于2004年4月6日在村外一口枯井中找到了这通石碑。此碑为青石质,碑高305厘米,宽82厘米,厚23厘米,碑面正中竖刻“晋上大夫赵宣子故里”九个大字。据专家考证,此石碑刻于唐代,距今有1000余年历史。
赵盾故里石碑的重新面世,对研究古晋国文化有重要意义。当地政府十分重视,于2004年4月30日在东汾阳村举行了晋国重臣赵盾故里揭牌仪式。
《太平县志》记载:赵盾墓在东汾阳村,位于村西南方向。墓冢高30多米,周长100多米。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襄汾县博物馆在该村东发掘春秋战国墓10余座,出土铜鼎、剑、玉器等重要文物数百件。
据考证,下宫即在汾阳村及附近大赵村、小赵村、赵雄村这片地域,即晋国都城故绛附近。1965年,山西省政府即将此地列为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综观上述情况,赵氏孤儿案发生地已经很清楚了。那么义士程婴带上赵氏孤儿隐居到哪个山里了呢?据赵氏后人赵祖鼎考证:程婴为了救孤,舍去亲生儿子,背负卖主求荣的恶名,人皆唾弃,待不下去,他和夫人游氏抱上孤儿隐居到姑射山龙脑峰安儿坡山谷中,历时15年,并将赵武培养成文武全才的国家栋梁。后在司马韩厥的力谏下,晋景公为赵氏孤儿平反昭雪,灭了屠岸贾。赵武后任国卿,治国有方。左传曰:赵文子为政,令薄诸侯之币,而重其礼。
北宋之后,金代为纪念赵武、程婴在盂县修祠立庙。他们崇敬明君良臣,忠义精神,这符合他们的利益,也符合民意,春秋时盂县也属晋国。但它不是“赵氏孤儿案”的发源地。
春秋时,今天的温县属晋,是赵氏封地。赵家几代人墓地均在三家庄附近。赵衰墓在三家庄村东不远处。《左传·昭公元年》有赵孟于公元前541年十二月初一祭祀曾祖的记载;赵盾墓地在三家庄西南方头村,墓前有金章宗乙丑孟春县丞所树石碑,现残碑尚存,碑文及历代诗赞散见温县历代志书;赵孟祭祀曾祖时不幸于当月初七卒于温,也葬于赵盾墓不远处,人称"孤儿冢",现残碑尚存。
不论赵氏孤儿发生地、抚孤处在哪里,赵氏孤儿的传说却是中华民族古老文苑的一枝奇葩,通过救孤搜孤抚孤复仇等情节,向人们展现了舍己救人、除恶扬善的民族精神。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赵氏孤儿的传说是中华民族古老文苑的一枝奇葩,通过救孤搜孤抚孤等情节,向人们展现了舍己救人、除恶扬善的民族精神。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对于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