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太冷了,电视也不想看了,坐在床上,摸摸头发未干,想想好久没翻书了,顺手拿过来接着看。
从晋国分出来的赵国,在五国联合破齐和胡服骑射之后,成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最强劲对手。但是,秦、赵两国之间的这种力量平衡并没有长期保持下去,强大的赵国因为四位君王和一场战争而痛失一流强国的地位,无可避免地走上了灭亡之路。历史好像是特别眷顾秦国。
赵武灵王的去世使赵国中止了崛起的步伐,越惠文王虽然缺乏越武灵王的胆识气魄,但是他比较会用人,在他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廉颇、蔺相如、赵奢等到忠臣良相,也维持了赵国的强势地位。相比起前两位君王,赵孝成王就显得没胆识也不会用人,还不能固持已见,从而导致了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赵国在此战中四十五万人被秦国白起全部坑杀了,手法极其残忍,从而导致了赵国元气大伤,加快了灭亡的速度。
赵国接受了韩国的上党郡,也就提前了秦赵两国之间的较量,而这也是长平之战的发生原因。长平之战初期,廉颇打得不好,随即他根据双方形势及时调整,采用固守代替进攻,秦军打了三年毫无进展。赵国方面,赵孝成王因为战初失利,就急于议和。虞卿主张联合楚、魏,造成诸侯合纵抗秦的态势,给秦国施加强大的外交压力,然后议和才可能成功,而赵孝成王坚持已见,派使者去秦,此又错失了良机。秦相国范雎采用反间计使赵王换掉廉颇启用毫无作战经验的赵括,此是最大失误。兵家最忌的是临战换将了。而在赵孝成王启用赵括时,蔺相如与赵括的母亲都上书坚决反对,但赵孝成王听不进。顺便说一下,赵括乃赵奢之子,赵奢在世时曾对其妻说过,赵括不能打仗,如果打仗必败。赵母因此请求赵孝成王,如果坚持派赵括去领兵,败了请不要罪及已。令人不得不佩服赵奢夫妻呀,不因为是自己儿子,就袒护,他们从大局出发。无奈呀,这些赵孝成王都没放心上。
在秦国方面,他们启用了既善于作战又心地残忍的名将白起,而又封锁了这一消息。结果可想而知了,赵国的四十五万降军被白起坑杀了,这在历史上恐怕是仅有的坑杀如此数量众多的降兵了。兵书有云,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不杀降兵,看来天意要灭赵了。
秦昭襄王甚至亲临前线,进行战争总动员:秦民每人赏一爵,又是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秦民上前线。而赵孝成王明知秦不遗余力征赵,还犯下种种错误,如此的两位君王如何PK呢?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嘛!长平之战明败在赵括的纸上谈兵,事实败在赵孝成王的固执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