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长平之战:史上规模最大的歼灭战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在如此多的国家中,不乏强军强国,然而秦国能击败其他国家,完成大一统,可以说,当时战略家使用的“合纵连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纵”虽然让秦国不敢对外征战,但却确保了秦国的稳定发展,而“连横”更是让秦国变得更加强大,其余六国都是越来越弱。“合纵连横”都是顺应当时战国形势发展而出现的,对于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封赵烈侯赵籍为诸侯立国。作为战国时期最早成立的国家之一,其实力可想而知,可以说是战国后期唯一能够抵抗秦国的国家,然而,是哪场战役让赵国失去了抵抗能力,最后走向灭亡呢?这场战役就是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历史上发生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场歼灭战,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为秦国的统一,除去了最大的障碍。

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对中国历史走向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的大帝国。

战争背景

北方的赵国自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进行了彻底的军事改革。赵武灵王志向远大,眼光不凡、意志坚定、大胆地推行移风易俗,并选练精锐弩弓骑兵。赵国在六国中率先组建起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在前307年至前296年的十二年间,赵国西破林胡、楼烦、北灭中山,拓地千里。赵国君臣睦、将相和。肥义、楼缓、蔺相如、虞卿、赵胜、赵奢、廉颇、李牧等良相名将辈出。赵国民风骠悍、崇尚气力、慷慨悲壮之士甚多,又得兵法之教,国强卒练,故迅速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北方军事强国。其崛起速度之快,出乎天下人意料之外,足令六国为之侧目。在战国中后期,东方三强(魏、齐、楚)相继衰落,秦国之威独步天下之时,赵国实为中流砥柱,其作用可谓举足轻重。

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来,制定正确的兼并战略: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国势如日中天;连横破纵,远交近攻,外交连连得手;旌旗麾指,铁骑驰骋,军事胜利捷报频传。在100余年中,蚕食缓进,重创急攻,破三晋,败强楚,弱东齐,构成了对山东六国的战略进攻态势。在秦国的咄咄兵锋面前,韩、魏屈意奉承,南楚自顾不暇,东齐力有不逮,北燕无足轻重。只有赵国尚可与强秦进行一番周旋。

因此,秦要统一六国,打通东进的道路,就必须与赵国展开一场大战。

战争起因

秦昭王中后期,他一改以往秦国传统的“连横”策略,采纳谋士范睢的“远交近攻、蚕食天下”之计,调整国家战略,将韩、魏两国作为秦国东扩的重点,先结合利诱与威慑两大手段,亲附控制韩、魏,借以威服楚、赵,从而迫使齐国亲秦,然后回过头来再消灭韩、魏,次第向外扩张,好比蚕食桑叶一样,逐步兼并天下。

秦国从公元前268年起,先后出兵攻占了魏国的怀(今河南武陟西)、邢丘(今河南温县附近),迫使魏国亲附于己。接着又大举攻韩,先后攻取了陉(今河南济源西北)、高平(今河南济源西南)、少曲(今河南济源西)等地。并于公元前261年攻克野王(今河南沁阳),韩国朝廷上下一片惊恐,准备献上党郡(今山西长治一带)向秦求和。

然而,韩国的上党太守冯亭却不愿献地入秦,而是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他的用意是转移秦军锋芒,让赵、韩携手,联合抵御秦国

赵王接受平原君赵胜的建议,接受上党郡,将上党郡并入自己的版图。赵国的这一举动,无异于虎口夺食,引起秦国的极大不满。范睢便建议秦王出兵攻赵。秦王便于公元前262年命令秦军一部进攻韩国缑氏(今河南偃师西南),直趋荥阳,威慑韩国,同时命令左庶长王龁率领大军扑向赵国,攻打上党。上党赵军兵力不敌,退守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

战争经过

这场战争双方投入兵力近百万,对后勤和粮草物资是极大的压力。因此这场战争也是双方综合国力的比拼。而此时,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赵国都是弱于秦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长平  长平词条  歼灭战  歼灭战词条  上规模  上规模词条  最大  最大词条  
周朝

 西周第二位君主:周成王姬诵

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55年―公元前1021年),姬姓,名诵,周武王之子,西周第二位君主,谥号成王。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亲政后,...(展开)

周朝

 公元前506年:吴军破楚入郢 伍...

前506年,吴军攻破楚都郢,吴国声威大震,成霸业。吴楚之间的战争一直连绵不断,直到吴王僚时期,双方仍是各有胜负。阖闾夺取吴国王位之后,采用伍子胥(伍员)的计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