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秦昭王晚年疯了,谁是罪魁?

昭王做了42年的孙子秦王,郁闷憋屈,好不容易熬到他娘芈月死了,一时扬眉吐气,要大展拳脚,叫国人天下人都看看,寡人才是英明雄主。

聪明人的特点是看谁都比自己聪明,傻子的特点则是看谁都比自己傻。秦昭王就是看谁都比自己傻。你瞧楚怀王多傻,寡人骗他来秦国访问,他就傻乎乎地来了,结果被寡人囚死。赵胜多傻,寡人骗他来秦国喝酒,他就傻乎乎来了,结果被寡人逮住了跟他要魏齐的人头,乖乖给寡人送来。对付这帮傻子,寡人还不横扫千军如卷席?于是秦昭王要大展宏图一举消灭韩国赵国,叫他亲娘舅舅都相形见绌,叫诸侯列国心惊胆寒。

可是事与愿违,长平之战原以为空前绝后杀敌45万,结果却是白起谎报战功。邯郸战役原以为可以轻松灭赵,却不想两年打不下来。秦军甚至没能包围邯郸,叫平原君赵胜能够率领一个庞大的使团浩浩荡荡访问楚国。毛遂自荐就是这次出访脱颖而出,叫天下人都知道了秦昭王傻,上了臣下的当。对人打击最大,伤害最深的莫过于亲人背叛。范雎可耻,叫他去好话劝白起收拾残局,他却阳奉阴违火上浇油,孙子嬴子楚也跟着添乱,把赵国兵强马壮到处乱说,唯恐大臣百姓不知道寡人傻上了白起的当。致命一击终于来了,秦军邯郸大溃,死伤无数,河东郡守王稽弃地逃跑,秦军副统帅郑安平率两万秦军投敌。河内之地河东郡、太原郡、上党郡、河内郡全部丢失。

如同一个大户炒股,几十年来担惊受怕,买进卖出,好不容易积累下百万家产,一次大跌,90%的资产成灰,不仅赔光了一生所赚,还把亲娘舅舅留下的遗产赔得几乎干净,秦昭王受不了这一系列的沉重打击,最主要是那张70岁的老脸,当时就精神崩溃疯了。《秦本纪》记下了秦昭王的疯人疯语:“五十四年,王郊见上帝于雍。”

谁是逼疯秦昭王的罪魁祸首?表面上看是白起,其谎报战功犯下欺君之罪,因此误导秦昭王向赵国开战骑虎难下,最终导致大溃,秦国损失惨重。其实不然。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谎做贼干坏事的胆子,总是一点点练出来了。白起敢于撒下这等弥天大谎,说一举坑杀40万降卒,绝不会是初犯。

考察史册,早在秦昭王十四年白起年轻时,他就谎报战功。秦昭王十三年白起初出道,以左庶长衔率军攻新城,结果兵败而归。可是紧接着十四年,他再度率军攻伊阙,就惊天动地说他斩首24万。按说这等谎言破绽明显,并不难戳穿。韩魏伊阙之战总兵力只有24万(秦将白起败我军伊阙二十四万)。难道你白起将敌人全部斩首一个逃脱没有?魏冉常带兵打仗,应该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你白起率军攻伊阙,敌人都被你杀光了,却为什么没有占领伊阙?芈月不傻,这个破绽也应该一目了然。可是白起撒下这么个弥天大谎,斩首24万在当时史无前例,空前绝后,又是这等破绽百出,回到咸阳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加官进爵,连升三级爵至大良造。

为什么如此?原因有二。

其一,白起是芈月、魏冉的人。姑奶奶就是赏奴才不赏人才,叫尔等都看明白,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尔等不俯首帖耳卖身投靠,干得再好也白干,再能干姑奶奶也不用。你比如司马错,秦昭王一朝就打下了黔中郡和河内郡,这比白起一辈子打下的地方都要多,但是你司马错不卖身投靠,不在老娘面前当孙子,打下再多的地方老娘也不赏你。故而司马错到死也只是个12级的左更,比大良造低了4级,比后来的武安伦侯低了7级。反之白起,十三年攻新城打了败仗,回来却加官进爵连升两级,爵至左更,这就更司马错一样了。赏奴才不赏人才是君王常用的权谋,但却是最无耻的权谋。但凡有领导这等做派,基本可以断定不是好人。

其二,芈月、魏冉需要这样一个胜利,哪怕是谎报战功,这才好镇服群臣,巩固自己的地位。秦昭王是靠外国武装干涉,内外勾结,这才登上王位的。秦武王死时并没有指定谁继承王位,秦昭王也不是秦武王长弟,故而谁继承王位,应该由大臣、太后秦惠王后,和秦武王后商议决定。可是芈月利用其弟魏冉掌握兵权,勾结燕国、赵国武装势力,大军开道,将秦昭王护送回国,强行立为秦王,为此,还大开杀戒,诛杀了诸多大臣、公子,甚至犯上把太后秦惠王后也杀了。由于儿子秦昭王的王位得来不正,为了巩固王位,镇压反对势力,急切需要证明自己英明伟大,故而白起谎报战功正中下怀。甚至有可能是芈月、魏冉暗示、怂恿白起谎报战功,以此来证明武装篡位,把个傻儿子立为秦王,杀公子、杀大臣、杀太后英明正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秦昭王晚年疯了,谁是罪魁?  昭王  昭王词条  罪魁  罪魁词条  晚年  晚年词条  
秦朝

 赵高杀二世:揭秘秦二世之死

赵高杀二世这一句话出自唐朝元稹的《四皓庙》。指的是赵高逼死秦二世胡亥意图自己登基为帝的事。胡亥是秦始皇次子,赵高在任中车府令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接近胡亥,教胡亥诀...(展开)

秦朝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度制不一样,使用的长度尺码有大有小;量制不同,量具大小不一,所用单位也有别,如齐国用的是“钟”、“釜”、“区(ou)”、“豆”,而秦国用的是“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