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淝水之战的根本性逆转,关键竟然把握在一个两次投降的降将手上

历史很吊诡,往往在关键时刻因小人物而改变固有的走势。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前秦本来有号称百万雄师的绝对优势,却因为一个人的一句话而溃不成军,战事发生根本性扭转。东晋不仅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前秦也因此一蹶不振离灭国不远。这个起到关键作用的人叫朱序,他是前秦的度支尚书,但却在战争中“吃里爬外”,这究竟是为什么?

朱序与东晋的“血缘关系”

朱序原本就是东晋降将。他父亲朱焘曾担任益州刺史,地位显赫。朱家受东晋朝廷恩泽久矣,所以不难理解朱序对东晋感情深厚。

当时朱序投降前秦事出无奈。太元四年(379年),朱序奉命镇守襄阳,与前秦军队交战。秦军攻克襄阳后朱序被俘。朱序想逃回东晋,曾藏在夏揆家。但是夏揆遭到苻坚的怀疑而被拘捕,朱序为了不连累朋友主动向苻晖自首。朱序的气节得到苻坚的点赞,非但没有追究他的逃离之罪,还授以高官。就这样朱序在前秦“安定”下来,但是他无时无刻不思念东晋

一代雄主苻坚为人非常仁慈大度。他对待降将都是网开一面,由于他的大度宽容,他麾下的“战神”慕容垂、姚苌等都是敌国来的。苻坚考虑的只是对人才的珍爱与使用,秉着“用人不疑”的原则,他却但低估了人心,为前秦的倾覆埋下了祸根。

朱序的“演技”

在朱序降秦的四年后,苻坚执意南下攻打东晋前秦挑起的这场战争在前秦内部存在很大异议,居心叵测的少数民族首领们怂恿苻坚南下,继续消耗前秦,以便自己有可趁之机。而忠心耿耿的臣子们不断劝谏苻坚,停止这场师出无名的战争。

此时的前秦通过多年征战,已统一了北方。军心更倾向于休养生息,厌战情绪很浓。可是求胜心切的苻坚不顾这一切,只想着趁热打铁解决南北统一问题。

淝水之战发生前,东晋不过八万人马,与前秦的百万大军实在不是个儿。但是,历史的改写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就像我们无法预料“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一样。

原本反对哥哥苻坚攻打东晋的苻融看到战争开场顺利,也有些轻敌。他让苻坚只带些精锐部队来寿阳坐阵。苻坚此时更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派人去宣扬一下军威最好不过。此时,苻坚想到熟悉东晋礼仪的朱序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派朱序前去劝降东晋将领,让他们趁早放弃,洗洗睡吧。

朱序见到东晋将领谢石后,当着众人面宣扬了前秦的军威如何666。但他背过人去立刻换了另一幅面孔,知无不言地向谢石等东晋将领提供了前秦绝密军情,并给出建议:在秦军的百万大兵全部抵达之前一定要搞定战事。东晋区区几万人马确实难与前秦抗衡。此时苻坚只带着八千轻装骑兵,要乘着各路军队尚未集结前迅速出击,兵贵神速。

“如果能打败前秦的先锋部队将会大挫士气,攻破他们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谢石采纳了朱序建议,让不怕死的刘牢之带领五千名勇士渡过淝水与前秦交战。

谢石的侄儿谢玄也给符融写信,要求前秦军稍稍后退一些,使东晋军渡过河作战。苻坚正好在策划等东晋军半渡河时攻击,欣然同意。在前秦号令全军后退时,朱序又跳出来大喊大叫:“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并倒戈袭击前秦军,使不明真相的前秦军队真以为失败而四下溃散,顿时乱了阵脚,将士们忙不迭地逃命。御弟苻融也在战乱中“马倒被杀”。在《晋书·谢玄传》中是这样描写前秦军队逃亡的场面:“(苻)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淝水为之不流。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帅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从前秦军队的“投鞭断流”到军队死亡人数能让“淝水为之不流”,前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也是对苻坚霸业的致命一击。

这场教科书级别的“以少胜多”著名战役让东晋得以维持南方局势的稳定。《世说新语·雅量》篇中曾记载,当时谢安在家与客人下棋,前方战报传来,“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谢氏一族在淝水之战中的辉煌业绩永留青史,朱序这个并不起眼的小人物却是此战的关键人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淝水  淝水词条  根本性  根本性词条  逆转  逆转词条  投降  投降词条  手上  手上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