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北朝:结束八王之乱起近一百五十年的中原混战局面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我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继承北周疆域的隋由于灭亡南朝陈,完成了统一大业,所以没有被称作北隋,而是被后世单独称为隋朝)。北朝结束了我国从八王之乱起将近一百五十年的中原混战的局面。后世的隋唐两朝都是继承了北朝,他们的开国皇帝们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贵,并且又从军事和政治制度等各个领域都沿袭北朝并加以更好的发展和创新。

北朝初始:一说以魏道武帝拓跋珪建国称魏(386年)算起;另一说,起于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39年)。

北朝结束:一说是止于589年,北方的隋灭亡南方的陈;另一说581年,北方的隋朝取代了北周,成为新的北方政权。(注意:由于代替了北周政权的北方隋朝灭亡了南方的陈朝,统一全国,所以通常采用第二种说法。)

北方王朝的统治者要么是出自塞北的鲜卑族,要么是与鲜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的汉族政权。北魏统治者是鲜卑拓跋部的贵族。东、西魏本来就是从北魏皇室中分裂出来的,它们的实际掌权者高欢、宇文泰,同时又是北齐、北周政权的真正创建人。高欢是生长在北镇的鲜卑化汉人,宇文泰也是徙居代北的鲜卑宇文部酋豪的后裔(一说为役属于鲜卑的南匈奴后裔)。因此,一方面在北朝时期,除了编户、田客、牧子、隶户、奴隶与官府、大族豪强、牧王、奴隶主之间的阶级矛盾,土与客、士与庶、地方势力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外,还始终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鲜卑文化与汉文化之间的矛盾与融合问题。另一方面,鲜卑族的文化传统对北朝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典章制度都有深刻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出现了均田制、府兵制和朴素粗犷的民间文学。

北朝时期,统治时间最长、疆域最广的是北魏,其全盛时(太和二十一年,497),西至焉耆,东到海,北界六镇与柔然接壤,南临淮、沔与南齐为邻。东、西魏时期,其南、北疆界稍有内缩,除西魏之建、泰、义、南汾四州在河东外,大抵以黄河为界划分东、西魏。齐、周时期,北朝北朝陶牛车疆界有扩展:北齐南并淮水流域,濒长江与陈对峙;北周占有梁、益,控制江陵,长江上游、汉水流域全归周有。周武帝建德六年(577)灭北齐,疆域之大,超过北魏。武帝去世,宣帝、静帝相继,大权旁落,杨坚专政,5年即建隋代周,再8年渡江灭陈,统一了全国。

孝文帝死后,北魏开始逐步走向衰落。在其后的三十几年中,魏宣武帝、孝明帝、孝北朝董珍陀刻经庄帝等人先后执政,他们逐渐废弃了以前的民族和解政策,又恢复了鲜卑族的特权,于是新的矛盾产生了。公元五二六年末,五二七年初,六镇起义爆发。公元五三四年,北魏的孝武帝因不满当时实权人物高欢的胁迫,出走于长安宇文氏家族,而高欢则另立元善见为帝,于是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此后,高欢之子高洋与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先后废东西魏帝建立了齐朝、周朝,史称“北齐”、“北周”。其中北齐存在二十七年,北周存在二十四年。北齐建立于公元550年,它的建立者是高欢之子高洋,是为齐文帝。由于北齐是在东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较为强大,文帝在位其间,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故而使北齐的国力优于北周。但自文帝以后,相继即位的孝昭帝、武成帝都是暴君,他们在位期间,大肆杀戮元姓(北魏皇室)与汉族官员,使得北齐失去了鲜卑族与汉族广大人民的支持,后至公元五七七年,北齐被北周消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北朝  北朝词条  中原  中原词条  混战  混战词条  局面  局面词条  结束  结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