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唐代皇帝最容忍的大臣

魏征是唐朝的一个标签,提到他自然会想到诤臣风骨,也会想到一代明君唐太宗。但就数据来讲,魏征并不是说实话最多的大臣,通过简单统计,唐代历史上谏疏最多的大臣名叫李绛。

一、望族的后代

李绛,祖籍河北,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他所处的宗族在唐朝时属于士族门阀其中一支,祖上为赵国战神李牧。

那个时候赵郡李氏连同其他六个家族被统称为“五姓七宗”。

这七个家族从秦汉开始繁衍,在魏晋逐渐壮大,通过错综复杂的血脉联系成为朝廷不可忽视的政治势力。虽然隋唐实行科举本意为削弱门阀的影响,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唐代政府官员多出身于“五姓七宗”。

出生就注定好做官的李绛一路仕途平顺,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

不过他直来直去的性子配上明辨是非的态度成为一道风景,一生少数几次请辞调动都与看不惯有关。

二、诤谏直白的大臣

李绛一生最看不惯的便是太监,尤其是只顾拍皇帝马屁的太监。

唐宪宗宠信太监吐突承璀,宠信到什么程度呢?

犹如明英宗任王振专权一般。毫无军事素养的吐突承璀可以率领军队出去征战,屡战屡败却不被怪罪,最后还获封为公爵。

我们庆幸唐宪宗没有御驾亲征过,否则极有可能被吐突承璀连累出一场唐版的“土木堡之变”。

李绛对吐突承璀这个庸碌之徒十分抵触。

比如有一次吐突承璀为了哄皇帝开心修缮了安国寺,同时趁着施工在寺院中新建了碑楼,楼里立了一块巨大的圣德碑。

这块圣德碑高大华美,体积规模直追唐玄宗所立的《华岳碑》。

圣德碑是历史对帝王的评价,不仅要夸赞皇帝还需含蓄委婉。

吐突承璀奏请皇帝让翰林学士撰文,同时为了让作者好好写,还准备了一万贯作为润笔费。

用现在的购买力来换算,那时候的一万贯至少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万。写一篇文章能挣几十万,换做谁也要动一动小心思了。

皇帝自然也喜欢这种扬名的事情,他指定李绛执笔。李绛却反问道:“尧舜禹汤从来没有建立石碑夸赞自己圣德。只有秦始皇巡游的时候刻石高抬自己,不知陛下想学谁呢?”

唐宪宗感到十分羞愧,于是命人把安国寺内的圣德碑连同碑楼一起拽倒。

精心导演一切的吐突承璀非常不甘心,他反抗说:“碑楼太大拖不动。”皇帝厉声说道:“那就多用几头牛拉!”

最后唐宪宗动用了100头牛才把碑楼拽倒。

这次小交锋不可能撼动吐突承璀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李绛经常上书陈述这个太监日常的骄横,言辞直白又尖锐。皇帝终于忍不住对李绛大喊道:“宦官是平日里侍候朕的人,你总是这样告状未免太过分了!”

李绛被皇帝指责的当场一愣,然后说下了很有名的一句话:“如果我为了身家地位而畏惧权贵不诤谏,是我辜负了您对我的信任;如果我不顾这些选择诤谏,您却因为不愿听而感到恼怒,就是您辜负了我!”

这对唐宪宗的触动非常大。他对李绛说:“爱卿敢言旁人不敢言之事,让朕听到了平时听不到的事情,你是个大忠臣,以后就要像今天这样不留情面。”

自此,李绛的形象如同魏征一般在皇帝心中留下一个自律的警钟。有一次战事失利后,心情郁闷的皇帝要在禁苑中打猎放松一下。

走到半路皇帝突然停下,他对左右说:“如果这事让李绛知道了一定会来劝阻的,还是算了吧。”于是大家打道回宫继续工作。

三、与同僚的配合

唐朝的宰相制度不同于往代只有一人那般,相反与明朝的内阁制很相似,由多位宰辅同时执政。

在李绛被提拔为宰相后,同朝为相的还有李吉甫。

李吉甫善于讨好皇帝,有段时间宫廷通过教坊使带了不少良家妇女入宫,京师为此事议论纷纷。李绛忍不住要上书,李吉甫则试图阻止,毕竟这种事情只可意会。

但李绛还是为此事质问皇帝,唐宪宗回答:“是因为皇室王爷们侍女数不足,特从民间选拔一批,没想到教坊使误解了我的意思,让民间议论纷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唐代皇帝最容忍的大臣  唐代  唐代词条  大臣  大臣词条  容忍  容忍词条  皇帝  皇帝词条  
唐朝

 武则天的惹火男宠

在此,我们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武则天武老太的“后宫”。这也是千百年来,很多正人君子对武媚娘(武则天)最嗤之以鼻、最丑化最唱衰的事情之一,而最起劲的就是以理学为本...(展开)

唐朝

 御猫很可爱.武则天却真的不喜欢

故宫的猫是一道独特的景,去过故宫的人,都会被御猫成功圈粉,这些猫都有“故宫编制”,还有专门的爱猫基金。大殿养猫是故宫的传统,从明朝开始,紫禁城就有专门管理猫的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