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与一位网友讨论过李世民的武艺问题。记得这位网友说,李世民的武艺也就能骑马抡剑装装样子而已,要是单兵碰上战阵闯将,自然是落荒而逃了。虽然早早上阵,却并未见过亲王殿下如何武功过人的表现,被人执行斩首计划几乎得手的事也有好几次,洛阳之战差点给王世充的步兵斩首成功;攻打刘黑闼,更是差一点被刘黑闼的斩首计划改写历史,号称所历战事最险的一次……。
当然这只是网友的一家之见,因为在一些史书里的记载,李世民的武艺还是相当不错的(估计是被他的军事天才给淹去了光辉),绝对不是玩过家家式的绣花枕头。这个谁是谁非?于是便萌生了要揭开李世民武艺的真面目之心。
如何说徐惠是一个文学天才的话,那么李世民无疑是一个实打实的军事天才(尤其是军事谋略方面),这个好像也没有多少人质疑,不然他以小小年纪在强敌环伺的恶劣环境下,绝对没有打下李唐江山就已经“出师未捷身先死”了,他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遇强愈强、出奇制胜,从十六岁在雁门勤王,以缓兵之计和树上开花之疑兵计,智退强大的突厥军队而崭露头角,经历多次的“空手套白狼”的绝妙战阵之后,也在唐朝的建立和巩固的伟大事业中,迅速打造自己的“战神”地位,以他那身先士卒“拼命二郎”的光辉形像,辉映在大唐人的心中,受到了不是一般的爱戴和崇敬。
每当读到历史牛书《资治通鉴》关于秦王李世民于虎牢关的“秦王破阵”这段,就情不自禁对这位千古一帝的武功、胆略乃至勇气赞赏有加:
将骁骑五百,出武牢东二十馀里,觇建德之营。缘道分留从骑,使李世勣、程知节、秦叔宝分将之,伏于道旁,才馀四骑,与之偕进。世民谓尉迟敬德曰:“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又曰:“贼见我而还,上策也。”去建德营三里所,建德游兵遇之,以为斥候也。世民大呼曰:“我秦王也。”引弓射之,毙其一将。建德军中大惊,出五六千骑逐之;从者咸失色,世民曰:“汝弟前行,吾自与敬德为殿。”于是按辔徐行,追骑将至,则引弓射之,辄毙一人。追者惧而止,止而复来,如是再三,每来必有毙者,世民前后射杀数人,敬德杀十许人,追者不敢复逼。世民逡巡稍却以诱之,入于伏内,世勣等奋击,大破之,斩首三百馀级,获其骁将殷秋、石瓚以归。
因为,李世民的绝世武艺和骑术就隐含在了里面。
这个大意是说,李世民带了五百精锐骑兵,让手下几员猛将李世勣、程知节、秦叔宝分别带领,埋伏在路边。作为统帅的自己却只留下四骑跟随着。他对尉迟敬德说:“我用弓箭,你使马槊,我打远你打近,只要我们取长补短配合默契,就这两种兵器敌军虽百万众也奈何不了咱们!”……然后英姿焕发地去敌营前挑衅(这样勇猛的统帅不是绝无仅有也是凤毛麟角了),以诓他们进入我军的包围圈加以痛宰。被敌人发现后,窦建德立马派了五六千人马黑压压地追过来……。
而李世民却毫无惧色,这正中下怀嘛!于是拉弓搭箭,嗖地一声快如闪电地射死跑在前头者。追兵一看立马傻了眼,这简直就是追命夺魂箭啊,连忙退了回去,定定神又追过来,而每来一次必有被射死的,只一会李世民就射死了好几个。最后李世民把这五六千兵引到埋伏圈里大战一场,斩首三百多个,抓了对方的猛将殷秋、石瓚等,又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的漂亮歼灭战。
这个往深里想,即使埋伏之计再出色,但以五百人合围五六千人,以一当十(以一当百的事他也经常干过),也需要非常足够的胆识和谋略,更不用说是过人的勇气,何况李世民还以统帅的身份只带四个人亲自跑去做“诱饵”,这样“另类”的战法,这么身先士卒勇不可挡的最高统帅,如果不是五千年不世出,也绝对是凤毛麟角的了,原谅我的武断。
由此一战观摩,也可见李世民的武力和箭法是如何的精妙,李世民的自信也源于自己的深厚武功造诣了,难怪他麾下猛将如云且个个服他,果然战神之号不是浪得虚名。后来在“玄武门之变”中,他发第一箭就不偏不倚干脆利落地射死大他十岁的大哥李建成,“擒贼先擒王”的最厉害一计,也直接保证了事变的最佳成果,没有陷入非常麻烦的胶着状态,为事变的圆满成功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他绝对是事变获得成功的最重要一环,不折不扣的灵魂轴心式领军人物,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