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郭子仪单骑退敌三十万

1

话说影响深远的安史之乱给曾经十分强盛的大唐以最致命的一击,战后大唐河山百孔千疮百废待举,战争后遗症让唐廷消化了很多年还不能回气,最主要的是中央集权遭到了强有力挑战,很多有实力的藩镇军阀凭借武力经常向朝廷叫板,战祸连绵,于是唐朝社会内部矛盾重重剑影幢幢,真是一波末平,一波又起,走马灯似地城头变幻大王旗也,棘手得很。

这个就不能不讲到一个人,他就是有意纵容藩镇坐大(比如河北三镇)和唐朝素有矛盾并怀二心的铁勒族将领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原本是唐朝的猛将之一,曾跟随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屡建奇功,最后在再次夺取东都洛阳之战中歼史朝义部8万余人,仅用半年时间就全部平定河北,因功升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等职,按理说这么显赫的官职换了别人早就心花怒放飘飘欲仙了,可惜仆固怀恩野心很大,而且他总是担心功成失势秋扇见弃,患得患失的样子,说白了就是朝廷打完斋不要和尚,再加上一下子火箭式连升三级,也使一些朝臣嫉妒猜忌,不断在皇帝面前给他上眼药甩板砖,所以他和朝廷也有了矛盾,常怀二心,伺机反唐。

早在平定河北追击史朝义残部的时候,他就有意奏准分授归降的安史旧将田承嗣等为河北镇将,并加上纵容结好,当他们的“保护伞”,以便日后结党营私,互通有无。

后来河北三镇果然坐大,成了尾大不掉的军阀割据势力,安史旧将田承嗣据魏博、张忠志(此后改名为李宝臣)据成德、李怀仙据幽州(今河北北部),全都领节度使之职,这就是所谓的“河北三镇”。三镇逐渐“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赋不入于朝迁”,集地方军政和经济大权于一身,“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或“自补官吏,不输王赋”,或“贡献不入于朝廷”,俨然成了称霸一方的土皇帝。

从此唐朝的藩镇割据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其他地方后来也有样学样各自进行军事割据,比如前文所说的杀死颜真卿的李希烈,就是公开与朝廷对抗的藩镇割据势力(以前的中学语文曾有“李愬雪夜入蔡州”的课文,讲的就是中唐有为皇帝宪宗李纯派兵平定淮西藩镇的著名战例),他们不服朝廷统管甚至举兵反叛称王称帝,与唐王朝分庭抗礼一决高下,而且直到唐朝灭亡藩镇割据的现象也从没终止过,唐朝政权就是被藩镇将领朱温夺去的,即使是唐亡后的五代十国也算是唐代藩镇割据的延续,阴魂不散啊。而且直到了北宋统一,才结束了乱成一锅粥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伤害的藩镇割据局面。

好,藩镇割据的事就不再讲了,以下我们讲讲仆固怀恩反叛的事。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仆固怀恩终于按捺不住叛变之心,多次做内应引回纥、吐蕃攻唐,欲夺都城长安,幸得郭子仪保驾成功,这个前文已说过。

据说仆固怀恩的母亲知道之后,大骂儿子忘恩负义不识好歹,最后还举刀相向要砍这个忤逆仔的头,一了百了以绝后患,免得辱没了祖宗英名,幸亏旁人劝阻。

可是仆固怀恩与朝廷猜疑日深,渐行渐远,就像一把开了弓的箭根本无法回头,于是索性也不再装了,终于竖起背叛朝廷的大旗,顿军汾州,掠夺并州、汾州下属各县作为自己的封邑,公开对抗中央。

于是,总是有打不完的仗的郭子仪奉命平叛,打退了吐蕃人之后,仆固怀恩部下也四处离散,此后仆固怀恩的儿子被部将所杀,其手下兵将全部归唐,仆固怀恩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兔子撒丫般逃奔灵州,连老母亲也丢下不管了,果然够反叛,难怪母亲要杀他以谢众人,杯具也。

广德二年十月,贼心不死的仆固怀恩又引吐蕃、回纥、党项等数十万部众浩浩荡荡地南下,一时尘土飞扬,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样子,京师一片惶恐,惶惶不可终日的款式。

大敌当前,抗敌重任当然又落到了郭子仪身上,朝廷派他火速出镇奉天,部署防务。皇帝还忙不迭地召来郭子仪问抵御戎兵之计,脸色都变了,因为敌人也太强大了,由不得饱受战祸的君臣笼罩在一片悲观失望的阴影中。

“据愚臣所见,仆固怀恩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早已成竹在胸的郭子仪镇定地说,并不为外敌的表面强大而惊慌失措,这就是良将的风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郭子仪单骑退敌三十万  子仪  子仪词条  单骑  单骑词条  
唐朝

 唐代诗人孟郊:高天厚地一诗囚

   眷眷者,慈母之意。拳拳者,游子之情。《游子吟》总共三十字,竟无一字不是催泪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