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多年来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广为人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成为激励志士仁人的千古名句。但范仲淹的主要事业并不是写散文,而是北宋中期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
贫困生范仲淹
入夜,尖利的北风裹夹着旋转的雪花,掠过山东淄州连绵深山,扑向一座古庙。在这座名为醴泉寺的古庙里,一间破败的僧舍内,昏黄的烛光,在墙上映出两个晃动的黑色身影。恐怖的鬼魅展开了黑色的垂天羽翼,要攫住这世界上可怜的人们。
然而,僧舍里,一个19岁的青年,似乎把这一切置之度外。此刻,他正和一个同伴,在炭火的余温中读着《易经》。不时,青年抬起头来,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向同伴提出一个问题,两个人就着风声讨论起来,互不相让。
范仲淹是个苦孩子。两岁丧父,母亲改嫁到朱家,范仲淹也改姓朱,取名朱说。孩子渐渐长大,了解了自己的身世之后,流着泪下决心苦读,以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27岁的范仲淹,在宋真宗大中祥符8年(1015年)考中进士。中进士之后,才恢复范姓,改名范仲淹,把母亲接过来住。
仁宗决心改革
总的来说,宋仁宗赵祯在1022年登基之后,还不算坏皇帝,可他的日子并不好过。
最大压力,来自陕甘宁一带逐渐强盛的西夏。宝元三年(1040年)初至庆历二年(1042年)9月,西夏先后在延安、宁夏隆德、宁夏固原对北宋发动三次大规模入侵。三次大战,北宋均遭惨败,不但损兵折将,丧失地盘,还忍气吞声签订“城下之盟”,每年向西夏大量“赠送”银绢,央求西夏别再动手。北邻辽国也趁火打劫,派人索要土地。北宋只好又增加对辽进贡的银两。一时间,北宋君臣信心大挫,一片低迷。官员们纷纷指责朝廷任人唯亲,将领无能,军队腐败严重,士兵缺乏训练等等,搞得宋仁宗焦头烂额。
内部情况也很堵心。庆历三年(1043年)5月,宋夏战事还未完结,北宋军队有个叫王伦的小卒子宣布反对大宋。令人震惊的是,这个二愣子一站出来,顷刻间汇成千军万马,闹哄哄从山东的临沂向北打到益都,然后南下江苏连云港、淮安,一直打到扬州,好不威风。仁宗调动大量军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安徽和县将王伦打败。其他揭竿而起的亡命之徒如张海、郭邈,也是登高一呼,应者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