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年明帝国最大的历史事件,莫过于东林党领袖杨涟上疏弹劾大太监魏忠贤24项大罪。也正因为这样一份弹劾,一再被推迟甚至有可能被泯灭掉的明帝国政治游戏规则的转折点骤然而至。许多年以后,人们将这一年当做魏四甚至整个宦官集团掌握明王朝政局的起始,但很少有人反思:东林党不是问题,宦官也不是问题,魏四更不是问题,在这场政治游戏规则大转向背后,明帝国的体制才是最无可救药的痼疾。东林党也好,魏四也罢,甚至包括满朝公卿士大夫,无一不是这种畸形体制的牺牲品。
伙食管理员
算起来,从22岁那年入宫倒马桶开始,太监魏四已经在紫禁城幽深的高墙内耗掉了整整30个年头。在这漫长的30年里,他就像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一样普通到了悄无声息,以一种几乎不存在的形态存在着。当后人去追寻这30年里魏四的具体形象的时候,也只能想当然地在史书里对这位曾经权倾一时的老太监做一些简单的标签化处理,既说他“少黠慧无籍”,又说他“能决断”、“猜狠自用”。(《明史纪事本末》)
这些臆造出来的优良品质,不可能帮助现实生活中倒马桶的魏四摆脱潦倒的困境。倒马桶的闲暇被魏四全部奉献给了喝酒和赌博,在那些千篇一律的日子里,他经常被其他狡猾的太监们捉弄,久而久之,竟得了个“傻子”的外号。在宫里混了十多年才告别马桶,混上一个伙食管理员的工作,也可见魏四能力上的平庸和性格上的不思进取。
当然,魏四也有优点。《玉镜新谭》是一本记录天启朝阉党罪恶的史书,作者朱长祚在叙及魏四早年的为人时,曾有过这样一段描写:“专督御厨,每啬于己而丰于人,毋论大小贵贱,虚衷结好,凡作一事,众系颂之。”来自敌对阵营的这番描述自然是可信的,可见,伙食管理员魏四其实也是一个忠厚之人。
不过,再忠厚的人也无法回避宫廷这口巨大的染缸,置身其中者,谁也无法从它的旋涡里面全身而退。几十年不思进取的魏四也不例外。见多了大太监们的翻云覆雨,自以为攒够了经验和眼光的魏四也跃跃欲试。1620年,自小喜好赌博的魏四,在宫廷政治斗争的赌桌上,押下了他入宫30年以来的第一笔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