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内书堂的开设,开启明朝太监乱政之路

宦官的使用是中国封建史上的一大看点,宦官乱政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显著特征。第一个出卖小弟弟而当政的宦官是谁已经不可靠,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宦官乱政的朝代层出不去,为祸最烈者以东汉、唐朝、明朝为甚。宦官专权乱政与权力的高度集中有着密切关系。明朝从鼎盛到衰败就是源于一个太监的胡为。明宣宗的一个举措则开启了太监专权乱政之路。

在明太祖朱元璋时代,深感元朝末年,宦官之祸,规定“内臣不许读书识字”,就是为了避免太监们读书写字后想的太多,干预政事。在洪武朝,该项制度被很好的落实。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多得皇宫内太监们的援助和支持,因而在朱棣取得天下后,先是派大太监郑和下西洋,给予一些太监功勋赏赐,开启太监参与政事的先例。到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文官实力逐渐强大起来,为了制衡朝廷实力,加强皇权,明宣宗不得不倚重身边人,这就使得太监作用得以放大。为了系统的培训身边的太监,所以在皇宫内开设内书房,请大学士陈山教太监们读书认字,慢慢的系统的内廷体系开始建立。第一个受益于这个内书房培训的是诱发土木堡之变的王振。明英宗年少继位,认为王振颇有才华,故以先生称之,内书堂以其为首,多为朋党,依附在王振左右,成为王振倚仗皇权肆意妄为的工具,以至轻信的明英宗御驾亲征,土木堡被俘,二十万明军损失殆尽,大明由盛转衰。

此后,刘瑾、汪直、梁芳、李广等等宦官均为内书房出身,危害尤烈。到魏忠贤时,太监乱政打到顶峰,并且在魏忠贤手中,明朝党争越发剧烈。以浙直为首的读书人组建的东林党,与投降魏忠贤的政治派别组成的阉党进行了党同伐异的殊死较量,最终导致明朝元气大伤。在明朝历史上,太监并不是都以负面形象出现的,内书堂的教育还是有一些正面影响的,虽然说这只是凤毛麟角。其中郑和、李芳、冯保等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内书堂隶属宦官首脑机关司礼监,提督太监为最高负责人,由掌司具体负责,下设“年长有势力”者六至八名为学长,负责处理日常学习、管理事务。就像地方学校一样,小内监入学先拜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和讲课老师,作为学习的束修(学费)。学习内容以《三字经》、《孝经》为启蒙读物,系统学习对朝臣奏章进行批答、对阁臣的票拟进行批红训练的“判仿”。尽管在内书堂读书很辛苦,但由于读好书是他们能够获得批红权的重要条件,因而他们读书非常勤奋,志向远大的小太监,还往往自备一些其他教材,如《通鉴节要》、《大学衍义》、《贞观政要》之类的书籍,进行自学。著名的宦官冯保等人都是内书堂出身,大有学历至上的意味。

在明朝太监鼎盛时期,宫内有二十四监,各地有镇守太监,监军太监等等,将皇权的触角衍伸到明朝每一个地方,成为皇权外延的重要工具。

明君在位,则太监多安分守己,成为皇权的有力补充,为朝廷的稳定发挥作用。昏君在朝,则太监多为不法,败坏朝纲,为祸国家,由此可见,太监的为祸与否不仅仅是个人品质的问题,主要在于集权者本身对身边人是否有清醒的认知,对于权力有足够的警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书堂  书堂词条  明朝  明朝词条  之路  之路词条  太监  太监词条  开设  开设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