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当我们还在为垃圾分类抓狂时,明清时就已经懂得分门别类变废为宝

垃圾这个名词,是从宋代开始出现的。现代的垃圾处理,出现了多种方式。比如填埋处理,燃烧处理,分类回收处理,垃圾再利用处理等等。但我们同时也看到,虽然现代的垃圾处理科学化了,但我们面临的生态环境却并没有多好,甚至不如古代。比如草原沙漠化越发严重,比如水污染越来严重,比如空气雾霾越发严重等等。上到五十岁以上的人都知道,小时候的水还是清清的,现在的水或不清澈,或干脆没有了,干涸了。古代人是如何处理垃圾的?难道他们比我们还高明吗?

古代人重视卫生,违反者甚至剁手

中国是一个重视卫生的国度,从考古发掘来看,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古老的排水管道。河南睢阳平粮台龙山文化时代城址中,埋于地下的陶质排水管道,直接证明了中国古代对于解决排水问题的有效办法。中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厕所,《周礼》中记载,“宫人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井匽”就是路边上的公共厕所,《庄子·庚桑楚》记载:“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焉。”,偃,通“匽”,谓屏厕,也就是厕所的意思。上某一个家庭去看看卫生环境,不光要看客厅,最重要的是看他家的厕所,如果厕所干净,则基本上其他地方就不用看了。而史书记载的春秋时期晋景公由于身体不适,直接说的“如厕”,如厕就是上厕所。说明我国早在四千年前,至少在三千年前的周朝时普遍使用厕所和地下排水管道了。

古人非常重视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公共卫生,《礼记·内则》里记载:“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早晨起来就要洗漱,洒扫庭院,洗衣服,干干净净开始新的一天。对于公共卫生,至少从周代始就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

《周礼·秋官》记载:“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十六人”,“条狼氏”是干什么的?条,古做“條”,通“涤”,是“清扫”的意思,“狼”不是那个野兽狼,而是指道路狼藉。所以条狼氏的职责就是专门负责清扫道路上的垃圾,说白了就是清洁员、环卫工。

东汉时,有个大太监名叫毕岚,他是十常侍之一,官职是掖庭令。十常侍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十个人朋比为奸,祸乱朝纲,东汉的灭亡跟其脱不了干系,后被袁绍闯进宫去全部诛杀。但毕岚也不是一件好事不做,他是一个发明家,发明了最早的洒水车。“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就象蔡伦是个太监,同时也是个发明家,改进了造纸术一样,毕岚发明洒水车,改善卫生环境的功绩人民也不会忘记。到了宋朝时,朝廷专门在城市设立了“街道司”,“人家甘泔浆,自有日掠者来讨去。杭城户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瀽去。”,公共卫生环境得到了更大的保障。

对于违反卫生条例的人,古人的处罚是非常严厉的。“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这是韩非子说的。殷商的法律,随便在大街上乱扔垃圾,把你乱扔东西的那只手剁掉。很厉害吧!估计那个时候,没人敢乱丢垃圾,虽然很残忍,但估计特别有效。相信三千多年前殷商的街道,一定是最洁净的。到了商鞅变法时,这条法律显得文明了许多,“弃灰于道者黥”,黥就是在脸上刻字,《水浒传》中宋江、林冲、武松被发配,脸上刻的字就是黥刑。

战国时期秦国的法律,在街上乱丢垃圾,所受的刑罚就是在脸上刻字,让你永远以此为羞。这比剁手轻了些,但在人格尊严上却是巨大的打击。所以估计秦国的街道也会是干净的。不会有人为乱丢垃圾蒙受那样的羞耻吧。到了唐朝,对于乱丢垃圾比商朝的剁手轻了一些,“其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乱丢垃圾重打六十大板,这也是挺重的刑罚了,屁股要打开花了,谁还敢丢?所以唐朝的街道肯定也很干净;到了明朝时,刑罚比唐朝稍轻,“其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对于乱丢垃圾者,从重打六十大板改为四十大板,据历史记载,明朝的街道也是相当的整洁干净。清朝时国家对于卫生虽有规定,但“如有穿墙出秽物于道旁及堆积作践者,立即惩治”的规定太原则化了,所以从历史上看,清朝的街道卫生是最不讲究的。

古代人已经懂得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古人讲卫生,对于垃圾是如何处理的?从考古发掘来看,古人对于生活垃圾有如下几种处理方法。

第一是垃圾填埋。科考人员发现,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国人已懂得对于垃圾填埋处理,垃圾坑既有自然坑穴,也有人工挖掘。科考人员既发现了实物垃圾,又发现了垃圾坑灰烬,说明古人对于填埋的垃圾有两种处理办法,一是自然填埋,一是燃烧后填埋。

第二种是“粪便还田”。农书《氾胜之书》中记载:“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良田也。”,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老百姓就知道粪便还田的道理了。这一良好的利用粪便习惯,直到现在还被农家所用。

第三种是粪便养猪。中国养猪已有几千年历史,猪的其中一种食物,便是人的大便。农村的厕所有一种建法,就是上面是厕所,下面连接猪圈。这种建法实际上已有几千年历史,古人把这种厕所称之为“圂”,圂这个字的发明,就是为粪便养猪发明的。“圂,厕也,从囗,象豕在囗中也”。

由于垃圾可以变废为宝,便有古人从中看到商机。唐朝出现了专门以回收垃圾为业的商人,并因此致富。历史记载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生,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以此家产巨万。”,回收垃圾可以变成百万富翁,裴明礼是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人。同时代还有一个富翁名叫罗会,也是做这个职业的,被人们称做“除粪夫”,他也靠这个行当成为百万富翁。“长安富民罗会,以剔粪自业,里中谓之鸡肆,言若归之积粪而有所得也,会世副其业,家财巨万。”。

因为看到了回收垃圾的商机,并有人发财致富,宋代竟然有人因为争夺垃圾资源闹上法庭。“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去,谓之‘倾脚头’,各有主顾,不敢侵夺,或有侵夺,粪主必与之争,甚者经府大讼,胜而后已。”,宋代第一次出现了“垃圾”、“马桶”等现代专业术语,并出现了官方与民营的以回收垃圾为业的人。

明清时代,回收垃圾已经形成产业化。这些产业主或产业工人懂得垃圾分类,将分门别类的垃圾各取所需,史载“任何不屑一顾的废物,他们都不忍遗弃,一小块皮革、各种骨头、羽毛、畜毛,他们都着意收藏,畜粪也要收集起来,然后巧妙加工,制成有用物品。”,将垃圾变废为宝,在中国已形成优良传统。

中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清洁的城市

中医在中国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卫生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所以非常重视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公共卫生。因为古人发现,如果不注意卫生,是有生病的隐患的。在很多古代典籍里,都记载着卫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左传》说“土薄水浅,其恶易觏,易觏则民愁,民愁则垫隘,于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吕氏春秋》说“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尰与躄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尪与伛人。”,《博物志》说“居无近绝溪、群冢、狐蛊之所,近此则死气阴匿之处也。”,清代医学家徐大椿认为“所产之物,所出之泉,皆能致病”,可见卫生工作太重要了。

因为懂得这些道理,所以不管个人还是国家,都十分重视卫生工作和垃圾处理工作。唐朝的法律规定“主司不禁,与同罪。”,主管卫生工作的官员如果管理不好,是与乱丢垃圾的人同罪的。因为对于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国古代的城市在很长时间里是非常清洁的。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记载了元代城市的清洁情况,“行在一切道路皆铺砖石,蛮子州中一切道途皆然,任赴何地,泥土不致沾足。唯大汗之邮使不能驰于铺石道上,只能在其旁土道之上奔驰。”。泥土都沾不到鞋上,和现在的柏油马路也差不多少了;西班牙学者门多萨对于明朝的卫生情况大加赞叹:“他们(明朝人)第一是极其清洁,不仅在他们的屋内,也在街上。”,同时代的利玛窦这样描述苏州城的河水:“这里的水是淡水,清澈透明,不像威尼斯的水那样又咸又涩。”,传教士曾德昭则夸赞西湖“水之清澈令人乐于观赏”。

不过,卫生情况发展到明清时代,城市卫生治理就差了许多。特别是清朝,已发展到“人家扫除之物,悉倾于门外,灶烬炉灰,瓷碎瓦屑,堆积如山,街道高于屋者至有丈余,人们则循级而下,如落坑谷。”的状况,不得不令人感叹“卫生不古”了。(陆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变废为宝  变废为宝词条  分门别类  分门别类词条  明清  明清词条  懂得  懂得词条  垃圾  垃圾词条  
明朝

 虽奸臣一枚,然气节不亏

知道马士英那是儿时看王丹凤演的电影《桃花扇》才知道这个人,严格说来是知道这个名字,衬在后面是一堆的坏印象,好像有“阉党”,小人、奸臣,反正是个大坏蛋,至于做了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