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镇江城战斗一直延续到深夜,英军被打死的,据英官方公布是185人,实际数字要超过多倍。贮藏船欧琴号仅剩下3个水兵和1个侍者,船长、官兵均毙命。英军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在镇江遭受的损失比以往任何战役都要惨重。恩格斯指出:“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但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到不了南京。”
乍浦之战。乍浦的防御力量远不如厦门、定海、镇海。但是英军攻占乍浦付出的代价远远超出了后者,共有9人毙命,55人受伤,为鸦片战争历次战斗第三位。在天尊庙,一些清军仅仅凭借房墙以轻兵器作顽强抵抗,击毙英陆军中校汤林森等人。该庙被英军炮火夷平。大多数清军在战斗中逃跑,而乍浦驻防八旗官兵拼死作战,让英军为之胆寒。
装备、技术、组织或许是一场战役胜败的关键,但绝不是一场战争胜败的关键。如果我们每一座城市,都像镇江、乍浦一样,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与敌殊死搏斗,战到最后一滴血。即使我们技不如人,几亿人的堂堂中华帝国,也不可能输给区区万人来犯的英国。
那么清军就无人了吗?也不是,当时很多人建议启用主战派林则徐、邓廷桢。但是林则徐、邓廷桢已经被惩治了。怎么回事呢?林则徐当时虎门销烟,点燃了中英之间的战争。战争开始后,英国打了几个胜仗,清朝立刻就怂了。派了琦善去谈判。一个民族价值观衰败了,叛徒就特别多。琦善就是这么一个大汉奸。
他去了大沽口和英国谈判,英国要求惩办林则徐,口气是非常强硬的。琦善作为传话人,把“惩办”翻译成“申冤”“昭雪”。这就很合道光帝的胃口。(哪有打到你家门口来申冤的?)道光帝满足了,他以为惩处了林则徐,两国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琦善也在边上煽风点火,结果道光就将林则徐发配新疆伊犁了。真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国家衰败,帝王必昏庸。这道光的价值观也真是让人摇头。当初让林则徐禁烟,那给林的待遇是可以骑马进紫禁城,听说林不善骑马,特准可以坐椅子轿进紫禁城。当时的大臣有几个有这样的风光。现在风头一变,立即要惩办林则徐。翻脸比翻书还快。你让一朝的大臣怎么看?像林则徐都是这个下场,谁还敢效命。
林则徐被惩办以后,琦善满心以为英国人这次该高兴了。结果呢,英国的要价更高了。要大清割让香港。琦善又开始给道光做工作,道光再懦弱,也咽不下这口气,就把琦善也革职了。这时候道光才有点后悔惩办林则徐了。但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何况是天子呢?
主战的林则徐惩办了,主降的琦善革职了。同志们,你们要是大臣该怎么提这个建议。这时候可以看到,满清最高统治者的观点一直在左右摇摆,这就是价值观不坚定的结果。那么下面的官员就很难揣测圣意。谁也不敢说话。你要是坚持打,那么肯定有大臣给你拿方案。你要是降,也有人赞成。这一会儿急着打,一会儿忙着谈。大臣们也都蒙圈了,心里没底儿啊,皇上到底什么意思?这时候大家都观望,谋定而动。这没人献计献策,皇上就成孤家寡人了,更无助了。
鸦片战争败了,就只能投降谈判。对清政府来说,这还不叫降,叫“抚”,就是安抚的意思。(都这步田地了,满清还把自己摆得高高在上呢。)清朝派了耆英和伊里布去谈判。奇葩的是,这么重要的谈判,也不是这两人直接去和英国人谈,是他们派了家丁去谈的。然后家丁再回来转述谈判情况。
为了尽快送“瘟神”,清政府对英国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基本照单全收,连讨价还价的过程都没有。谈判的结果呢,签署了《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大家都知道了。其一,五口通商。从广州到上海,五个口岸通商。其二,税率。英国进口商品的税率是值百抽五,就是5%的税率。而且在补充协议了,进一步约定,今后中国核定税率,必须与英国商议才能核定。还有就是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了事儿,不接受清政府的审判,只接受英国的审判。也就是说,英国人如果杀了中国人,只要我英国说没罪就是没罪。你中国也干涉不了。所以我们后来看很多清朝题材的影视剧,外国人可以肆无忌惮欺负中国人,即便杀了人都不怕,就是有这一条的保护。这其实是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但是当时清朝人的价值观里,哪有这些主权意识呀?这也答应了。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的丧失,后来经过多年的努力,直到1943年才废止。在中国实际执行了差不多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