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团年饭和元旦敬神

  一提到吃团年饭,老孙头叹口气道:“大家都认为吃团年饭是开开心心的,谁知道在旧社会,这团年饭里包含着多少辛酸啊!”

  这一说,赵大爷立刻会意了。他知道老孙头解放前曾在一家商铺里当过厨师,就在大年夜团年饭上给老板辞了差,失业了很久,苦日子可过拐够呛。

  原来旧社会以阴历除夕为一年总结账的日期,债主在除夕要把债户的欠账收齐,还不起债或到期付不出利息的债户穷人,过年像过一道难关,所以把这除旧迎新的日子叫做“年关”。商铺也在除夕计算一年的赢亏,生意维持不下去的往往就在年关倒闭。在经济不景气的年头,紧缩开支,裁减人员,也在这时决定。一般的穷人债户或者说情,或者躲债,躲过这一M也就多少松了一口气,惟有不少商铺里的伙计,却在家家喜气洋洋过年的日子里怀着满腔心事,不知道来年的命运如何。一般人家吃团年饭都在新旧年交替的时刻即半夜里聚席,所以叫“分岁”,商铺里却在收账结算完毕以后才聚席,一般都在元旦的黎明,有的甚至挨到元旦上午。就在这团年饭席上,老板决定来年的打算,要辞退人也在这个生死关头。这是大多数的习惯,大城市的大商铺这一“仪式”也有定在正月初五开市之前进行的。按老规矩,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生日,商店在正月初一起就歇业,直到初五才正式开业。

  这顿团年饭也叫敬神酒,全店伙计工役一律按职位排座列席,连伙房里的厨子也参加,这夭照规矩是由老板娘亲自下厨。老板亲自给全店人员斟酒,吃过一两盘菜后,就举杯给大家道辛苦,如果生意顺利,宣布明年维持原样,大家才放下心开怀畅饮。如果老板开口叹苦经,那末至少有些店员就要倒霉了。因为是大年大节的,老规矩讲究维持和气和喜气,老板也不公开宣布叫谁滚蛋,那秘密全在所分发的压岁钱—红包里。大家心照不宣,当场都不拆开红包。

  酒散以后,打开一看,如果红包里另外还有一个小包,包的也是数量不等的钱,那末这算是送他开路的旅费,你就乖乖地卷铺盖走路。

  这一特殊的习惯起于何时,未见记载。据老辈说,开始是由衙门里兴起来,逐渐延仲到商界的。旧时代的官员都延"I"ll幕潦,俗称师爷。比如一个县官,上任之后,前任留下的人是一律不用的,必须自己带一批人去组织班子,至少主要的幕僚,如管财政税收的钱谷师爷,管审理诉讼的邢名师爷等,必须聘用亲信,因为这几个人是贪污的帮手。倘若所聘用的师爷行为不端,或才能欠缺,要想辞退,又不便当面开销。一则师爷都是读书人,必须顾全面子;二则,这些师爷都是有来头的,做得太刺激,也对不起推荐人的情面。

  于是要用比较缓和的办法,给对方一个体面的下台。衙门里新年照例要请春酒,官老爷治一席丰盛的筵席,稿劳诸师爷,对想辞退的师爷格外表示殷勤,再三劝酒,送上“程仪”,程仪就是致送的旅费。还要说些漂亮的恭维话,说此人才学如何Af,试期将近,料定登科有望,会飞黄腾达,不敢屈留他,埋没了他的大才等等。席上凑趣的幕客们也有提议大家致送“W礼nC的。A礼也就是送人远行的旅费,《孟子》书就有致送“归烬”的记载。总之,这是为顾全被辞退者的面子,大家好离好散而已。

  在商铺里,吃完团年饭以后,连日辛苦,伙计们都去“享福”-这是大年节的口彩,遇事都得讲吉利话,睡觉就改称“享福”。过年吃的饺子,都叫“元宝”,就连不小心打破了器皿,虽然满肚子不高兴,也要笑着说句吉利话,叫做“去旧迎新”之类。—老板则在全店安息之后,满屋巡视一遍.过年点灯烛、放爆竹的多,特别要谨防火烛。然后在店门上贴好“新年招财进宝”的红帖子。

  这是商家的习惯,在知识分子人家,元旦也人人要写一个红帖子讨吉庆,叫做“元旦开笔”。最普通的是“元旦开笔,诸事大吉”八个字;也有复杂一点的,用四句“顶针格”的词儿,习用的是“元旦开笔,笔上生花,花中结果,果然登科”。

  总之是为了开年讨个好兆头。

  这种大年节必须说吉利话的风习可说深入人心,老年人尤其讲究,忌讳说出不顺耳的话,过年前就再三叮嘱孩子,不得乱讲,头年腊月二十四日,有的地方是二十三日,旧时讲迷信,家家送灶神上天,敬灶神的供品中,有一盘怡糖,是为了粘住灶神的嘴,不让他到天帝那里说这家人的坏话的。这糖那天也分给孩子吃,叫做封口搪,吃了就要记住,不许再胡乱说话了。关于这风俗的传说也很多,龙据说是治水的,长江沿江水灾最多,无怪这一带的居民新年头一天就络绎不绝地去礼敬龙王了。浙江杭州还有元旦到月老祠烧头香的风俗,青年男女成群结队地到月下老人祠祈求好姻缘。因为月下老人是管人间男女的婚姻的。这故事出在唐朝李复言的传奇小说《续玄怪录》中,这篇小说题目叫做《定婚店》,说一个名叫韦固的书生,天不亮赶路,遇见一个老头背着一只布袋,在月光下翻一本书,凑近去一看,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请教那老头,回答说这是婚姻簿,上面写的是人间不识的天书,布袋里装的是红丝绳,凡是命该配对的男女,便把红丝绳系在他俩的脚上,不管是怨家对头,贫富悬殊,相隔千万里,总归会结成夫妻,铁定不移。韦固要老头查一查自己的婚姻,一查,说是对方今年才三岁,要到十七岁才能实现婚事。后来经过了一番曲折离奇的遭遇,结果完全和月下老人所说的相同。所以后来大家称媒人为“月老”,“赤绳系足”也成了人人熟知的典故。想不到这样一个虚构的故事,竟给世界上创造了一个神,这个神成了企求美满姻缘的青年男女祈求的对象,可见有些民间习俗的形成,原因是十分滑稽的。不过这个正月初一到月老祠进香的风俗,还算是一个比较有风趣的;因此,许多明知婚姻并非由什么超人间的神道决定的青年情侣,也乐于大年初一到月老祠走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团年饭和元旦敬神  敬神  敬神词条  团年饭  团年饭词条  元旦  元旦词条  团年饭和元旦敬神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