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十三“竹醉日”。
所谓“竹醉”,是说竹子像人喝醉酒一样,沉迷不觉,宜于移栽,竹醉日(也叫“竹迷日”)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
“竹醉日”栽种竹子的习俗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形成。后来人们觉得这习俗来得有些突兀,于是又把竹醉日和龙生日联系起来。此日“身价”也就更高了。宋人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谓:“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王生日,可种竹,《齐民要术》所谓竹醉日也。”
“竹醉日”的节俗活动再简单不过了,仅仅是种植或移栽竹子。这种节俗活动的基础就是人们信念中的竹醉、竹迷。专门谈花草竹木之植种。漪艺的名著《花镜》说:“五月十三日为竹醉日,是日种者易活。”
更有民谣诵及其特点:“此君经年常清斋,一日不斋醉如泥,有时倒栽过晋地,茫然乘坠俱不知。”
那么多的树木,为什么偏偏竹子有一个特别的日子呢?这固然与它本身的特点有关,同时又出于世人对它的厚爱:从自然美的角度来看,竹有其特异的审美价值。《花镜》一书说得好:“值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颇无妖冶,雅俗共赏。”因此,世人普遍喜爱竹,在把玩欣赏的过程中,又赋予它许多社会美的特质,视其为贤人君子。又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推而广之,“竹醉日”的形成就极其自然了。